英國與荷蘭天文學家對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習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許多藝術家創作的星系場景中,中心位置離不開一個相當活躍的“核”,即超大質量黑洞。當黑洞吞噬物質時,會在兩側邊緣形成強大的“射電雲”噴流,然後地球上的人們就可以藉助射電望遠鏡探測到。SCI Tech Daily指出,幾乎所有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在吞噬周圍環境中的物質時,都有一個特定的周期。
自1950 年以來,天文學家就對活躍星系進行著持續的研究。當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正在吞噬物質時,通常就會發出非常強的無線電或紅外/ 紫外/ X 射線輻射。
比如英國與荷蘭的一支天文學家團隊,就對宇宙空間進行了深入的超靈敏射電望遠鏡研究,並在近日出版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發表了兩篇文章。
此前天文學家們主要將精力放在可見光、紅外/ 紫外等信息的收集上,而新的觀測結果,增加了來自射電望遠鏡網絡的更多靈敏數據,包括英國的e-MERLIN 和歐洲的VLBI 網絡( EVN)。
在第一篇題為《活動星系核的射電輻射》文章中,這支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將目光瞄向了大熊星座北部GOOD-North 區域的所有活躍星系。在第二篇題為《AGN 信號選擇與宿主星系性質》的文章中,還明確了三件事。
首先,事實證明許多不同類型的星系的核心,呈現除了不同的活躍方式—— 有些極度貪婪(吞噬盡可能多的物質)、有些細嚼慢嚥、另一些則在飢餓中等死。
其次,研究團隊偶然地發現,吸積階段可與恆星形成階段同時發生。即便有時沒有這麼湊巧,但若當前階段有恆星正在形成,則射電望遠鏡將難以檢測到星系核心的活躍情況。
第三,無論黑洞吞噬物質的速度有多快,星系核心的增長過程都可能、或不會產生射流。
首席研究員Jack Radcliffe 表示,射電望遠鏡對於研究遙遠星系中的黑洞習性很是重要。但隨著SKA 射電望遠鏡的即將到來,我們將很快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宇宙。
研究合著者、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Peter Barthel 補充道:越來越多的線索表明,所有星系中心都有超大質量黑洞,而最新的觀察,正在對其增長過程產生更深入的了解。
最後,研究合著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Michael Garrett 指出:這些漂亮的結果,證明了射電天文學的獨特能力。VLA、e-MERLIN 和EVN 等望遠鏡,正在改變我們對早期宇宙的星係是如何演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