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光伏面板最大短板:雜化鈣鈦礦晶格中的缺陷
加州大學聖芭拉拉分校(UC SB)工程學院材料系的研究人員,剛剛找到了導致新一代光伏面板效率受限的主要原因。此前普遍認為雜化鈣鈦礦的晶格中可能存在各種缺陷,而負責混合成分的有機分子將保持其完整性。不過最新的研究已經表明,這些分子中缺少的氫原子,會導致能效的大量損失。
甲基銨分子中產生的氫空位(中心偏左的黑點)
雜化鈣鈦礦具有出色的光伏性能,許多人都期待著它能夠推動太陽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所謂的“雜化物”,特使將有機分子嵌入作為無機物的鈣鈦礦晶格,以維持類似於鈣鈦礦物的結構。
這類材料的光伏轉換效率可與硅基方案相媲美,但生產成本要低得多。遺憾的是,目前已知的鈣鈦礦晶格缺陷,會導致光伏效率以發熱的形式而消散。
研究配圖- 1:MAPbI 3的天然缺陷
此前多年,大量研究人員都在深入了解這種缺陷。而UCSB 材料系教授Chris Van de Walle 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取得了一項重要的發現。
項目首席研究員Xie Zhang 表示:“甲基銨碘化鉛是一種典型的混合鈣鈦礦,但打破其中一個鍵、並去除甲基銨分子上的氫原子也非常容易”。
研究配圖- 2:MAPbI 3中存在的氫空位
氫空位會變身成為電荷的吸收器,而這些電荷是由落在光伏面板上的光子產生、並在晶格中移動的。在此情況下,閒置電荷將無法繼續開展有效的工作(比如為電池充電、或為電機供電),從而降低了效率。
據悉,這項研究得到了Van de Walle 團隊開發的先進計算技術的幫助,提供了有關材料中電子的量子力學行為的詳細信息。
研究配圖- 3:MAPbI 3氫空位的非輻射捕獲
參與研究的Van de Walle 研究團隊的一名高級研究生Mark Turiansky,幫助其建立一套複雜了方法,能夠將這些信息轉換為定量的電荷載流子俘獲率值。
Turiansky 表示:“我們團隊已經打造了強有力的方法,來確定哪些過程會導致效率的降低,且很高興看到該方案為一種重要的財力提供瞭如此寶貴的見解”。
研究配圖- 4:FAPbI 3氫空位及其誘導的非輻射重組
通過反复實驗,我們發現通過Formamidinium 取代甲基銨分子,可以讓鈣鈦礦表現出更好的性能。展望未來,科學家們有望研製出更加性能更高、成本更合理、環境效益也更加出眾的新材料。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4 月29 日出版的《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原標題為《Minimizing hydrogen vacancies to enable highly efficient hybrid perovsk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