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衝刺IPO:月活2.5億,以IoT及V2X全場景佈局尋找新增量
喜馬拉雅IPO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今日凌晨,喜馬拉雅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申請,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XIMA”。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平均月活為2.503億,平均月活躍移動付費用戶為1390萬。2020年,喜馬拉雅營收40.50億元,淨虧損5.95億元。
招股書顯示,騰訊、閱文、百度、小米、好未來、索尼音樂為喜馬拉雅的戰略投資者。主要財務投資者包括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摯信資本、高盛、興旺投資、創世夥伴資本、普華資本、合鯨資本等。
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計劃將此次發行的淨收益主要用於:推進公司的下一代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能力;擴大和強化公司的內容產品,為內容創作者賦能;營銷和品牌推廣;潛在的戰略投資和收購、運營資金和一般性企業用途。
目前來看,喜馬拉雅在全場景佈局上已取得的階段性成就,接下來會向IoT和V2X兩個方向衝刺,通過內容生態撬開IoT佈局,從全場景生態角度出發尋找新增長點。
如何賺錢?
從招股書來看,喜馬拉雅2020年營收為40.50億元(約合6.21億美元),而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14.75億元合26.77億元,同比營收增長分別為81.5%、51.3% 。2021年一季度營收為11.6億元,同比增長超65%。
同時,2020年淨虧損為6.05億元(約合9273萬美元),而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7.74億元和7.73億元,虧損不斷收窄。今年一季度,喜馬拉雅淨虧損2.67億元,而去年同期淨虧損為2.83億元。
從商業化來看,喜馬拉雅的變現主要來自付費訂閱、廣告、直播、教育服務以及其他創新產品和服務幾個方面。
製圖:新浪科技
其中,付費訂閱服務是喜馬拉雅的基本盤,在2020年貢獻了超過17億元收入,佔比達到43.3%。
早在2018年左右,知識付費全面爆發,喜馬拉雅是產業機遇下最直接的受益者。從那時開始,喜馬拉雅就通過馬東、蔡康永、郭德綱等名人大咖的精品作品撬動了付費用戶的增長。
從2018年開始,喜馬拉雅也通過“423讀書日”“123狂歡節”等造節和營銷活動,試圖加大用戶付費率,最終拉動平台消費。
用戶付費率是評判在線音頻平台變現能力的核心指標,付費用戶也撐起了音頻平台的長尾發展動力。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移動端付費用戶已達到1390萬人,付費率達13.3%。其中,2020年付費訂閱增速41.3%,喜馬拉雅的用戶付費能力正在充分挖掘。
目前來看,從在線音樂,短視頻和長視頻分別占到56.7%,73.8%和74.2%的滲透率來看,佔比較低的在線音頻滲透率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根據中投公司的數據,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的收入從2016年的16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3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69.4%,預計到2025年將進一步增長至1201億元,在此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55.8%。
同時,數據還顯示,在喜馬拉雅瞄準的物聯網/ V2X方向上,在線音頻市場的收入從2018年的58.6百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4.57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o179.2%,預計到2025年將進一步增長至173億元。
隨著產業商業化前景逐漸明朗,中國音頻的變現能力必然會不斷增強。同時,年輕一代內容消費者的付費已是不斷增強,於擁有2.5億月活的喜馬拉雅而言,還有巨大的商業化潛力待挖掘。
內容力怎樣?
在內容方面,喜馬拉雅為用戶提供三類核心內容,包括PGC(專業生產內容)、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UGC(用戶生產內容),這三種內容模式同時也形成了穩定的金字塔結構供給模型。
處於頂端的是頭部的優質IP等專業PGC內容。通過在內容版權上游持續的戰略性佈局,喜馬拉雅的合作範圍覆蓋超過140家出版社、90多家在線文學平台,擁有了大量音頻改編市場的優質資源。同時,通過與眾多頭部內容創作者、KOL專欄合作,包括德云社、米未等機構,吳曉波、余秋雨等媒體人、作家,進而豐富PGC內容生態。
再往下,就是PUGC模式,平台有較為完善的主播培育機制,通過喜馬拉雅大學等方式培養平台主播,進而成長為專業的內容生產者,同時平台會在推廣及流量等方面給予支持及指導。比如“有聲的紫襟”、“牛大寶” 、“幻櫻空”等早期一些來自普通學生、藍領階層等領域的草根主播,如今已成長為平台優質主播。
PUGC內容的貢獻者,一般擁有百萬粉到千萬粉不等,他們是平台的中堅力量,也是這兩年對營收增長貢獻最大的一個群體。他們也通過平台分成模式獲得了資金回報,在2019 年福布斯中國發布的30 歲以下精英榜中,有聲的紫襟和牛大寶同時上榜。
UGC內容是喜馬拉雅整個內容生態中,處於金字塔尾部的內容板塊,比如播客、配音、朗讀內容等。但這部分內容對平台的貢獻並不小,在2020年整個平台收聽時長中佔了51.9%。
普通用戶的參與,一方面補足了互動社交,進一步提升用戶粘性,另一方面也增加平台上長尾內容。
不過,在UGC內容方面,版權問題一直困擾著喜馬拉雅。招股書中也提到相關風險:如果在平台上創建和上傳內容的內容創建者,沒有獲得與該等上傳內容相關的所有必要的版權許可,平台可能會受到潛在的糾紛和責任的影響。
好在喜馬拉雅近些年不斷擴充版權庫,從其戰略投資方來看,不論是騰訊、閱文,還是索尼音樂,都有著充足的IP 和內容資源,可以通過完整、成熟的產業鏈上游供給,增加喜馬拉雅的內容豐富度,同時解決版權問題。
而可觀的商業化分成,也使內容創作者和版權合作方收益頗豐,進而促進了生態繁榮。數據顯示,在2020年,喜馬拉雅向超過16.1萬內容創作者和IP合作夥伴分享了接近13億元的收入分成,同比增長43.9%。
內容是一個平台最核心的競爭力。除了內容的精品緯度和質量,喜馬拉雅的內容覆蓋面也領先於行業內其他音頻平台。據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擁有豐富的音頻內容庫和大量的音頻內容創作者。平台涵蓋了泛知識及泛娛樂在內的100品類,包括但不限於教育培訓、歷史人文、親子情感、商業財經、娛樂等。
2020年,喜馬拉雅活躍的內容創作者達到520萬人。一方面,喜馬拉雅通過吸引更多的內容創作者從而帶來更大的用戶基礎;另一方面,部分用戶也在成長為專業內容生產者,增加平台內容的量度和廣度;同時,用戶和內容的增加也在反哺內容創造者打造更加優質的音頻內容,從而形成強大的網絡效應。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喜馬拉雅移動端活躍用戶的日均收聽時長達到141分鐘。音頻已成為社交、短視頻等互聯網需求之外,互聯網原住民滿足泛娛樂、泛知識需求的另一主要形式。
音頻的下一個機會在哪?
通過前幾年知識付費風口中的成長,以及構建的穩定的金字塔結構供給模型,如今的喜馬拉雅已經成長為深受用戶喜愛的音頻平台。
那麼音頻的下一個機會在哪?
喜馬拉雅給出的答案是物聯網場景。
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移動互聯網時代逐漸向物聯網時代過渡,越來越多的硬件智能化開始滲透進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多元和豐富的生活場景下,人們對聲音的需求空前高漲。另一方面,視頻經濟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增長到一定階段,互聯網巨頭們開始在聲音經濟中尋找新的變量並佈局。
據悉,喜馬拉雅瞄準的是萬物皆有聲的全場景生態,認為音頻是物聯網場景服務的黃金搭檔。
由於音頻的伴隨特性,音頻擁有廣泛的應用場景,比如與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用電器、智能家居、車載結合,極大方便了人們在不同時空中獲得精神享受和服務。
其實,早在2017年6月,喜馬拉雅就從AI硬件的角度,嘗試性推出全內容智能AI音箱——小雅,開始積極佈局人工智能領域,將AI語言交互作為搶占物聯網時代獲取信息的入口。
此後,喜馬拉雅逐步加大對汽車、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硬件終端的佈局。數據顯示,喜馬拉雅目前已經與阿里、百度、小米、華為等企業達成合作。此外,60多家車企也植入了喜馬拉雅的車載內容。
喜馬拉雅在全場景生態上的佈局,其實可以總結為IoT(物聯網)以及V2X兩個方向。其中,車載場景,正是今天音頻平台爭相追逐的新戰場。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車對外界的信息交換。
如今,百度、小米、華為、OPPO等科技公司紛紛入局造車,蔚來、理想、小鵬等新能源汽車市場關注度節節攀升。國內造車勢力勢不可擋,一定程度上,也帶來了音頻等內容生態的新機遇。
招股書顯示,在車載智能終端,喜馬拉雅與特斯拉中國、通用、上汽、吉利、比亞迪、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等車廠進行戰略合作。前幾日,喜馬拉雅還宣布借助華為智能座艙提供的HarmonyOS開發者工具,已陸續為HarmonyOS系統交付了3個軟件版本,未來,華為鴻蒙車機版喜馬拉雅App將實現語音控制、場景推薦、手勢識別等功能。
在喜馬拉雅此次發行的淨收益使用計劃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推進公司的下一代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能力。從IoT到V2X,瞄準萬物皆有聲的全場景生態的喜馬拉雅,或將在不久的將來,迎來新的突破和增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