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摸排數據中心加密貨幣挖礦業務情況釋放了什麼信號?
有消息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了《關於摸排我市數據中心涉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挖礦業務情況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對北京市數據中心承載業務中涉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挖礦的相關情況進行梳理,各相關單位如涉及相關業務,於4月28日中午12:00前反饋近一年挖礦業務耗電量及總能耗比例等相關信息。
對此,北京經信局4月19日下午回复澎湃新聞稱,該通知確實由該局發布,主要從數據中心承載的業務類型和能耗角度進行梳理摸排,為該局正常開展的業務工作。
不過,北京經信局並未向澎湃新聞回复摸排結果。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認為,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之下,未來的區塊鏈挖礦確實會有更嚴格的監管,“這是必然的”。但是摸排的通知,只能說政府越來越重視這個事情,不太能夠說明太多的政策方向。
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生產需要硬件設備“礦機”,礦機的運行則需消耗大量的電能。在此前,為完成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2月底發布《關於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徵求意見稿)》,提出將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2021年4月底前全部退出,此外嚴禁新建虛擬貨幣挖礦項目。
4月6日,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的學者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論文稱,在沒有任何政策干預的情況下,中國比特幣區塊鏈的年能耗預計將在2024年達到峰值296.59太瓦時,產生1.305億公噸碳排放,將超過捷克和卡塔爾的年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論文還指出,中國的礦工佔比特幣網絡算力的75%以上,如果沒有適當的干預措施和可行的政策,密集的比特幣挖礦將可能破壞中國的減排努力。
加密貨幣監管或將加強
除了加密貨幣挖礦外,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波也提到加密貨幣本身的監管方針。
4月18日晚,李波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比特幣和穩定幣是加密資產,加密資產是投資的選項,本身不是貨幣。很多國家包括中國正在研究,把它作為一種投資工具應該有怎樣的監管環境,雖然可能是一個最低的監管規則,但仍然且必須要有監管規則,以及確保這類資產的投機不會造成嚴重的金融風險。“我們在想出需要怎樣的監管規則之前,會繼續保持現在的舉措。”
此外,李波認為,如果想讓穩定幣這樣的加密資產成為廣泛使用的支付解決方案,需要更加強有力的監管規則,要比比特幣現在的監管更加嚴格,“將來任何穩定幣,如果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得到廣泛使用的支付工具,必須要接受嚴格監管,就像銀行或者準銀行金融機構一樣得到嚴格監管。”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提到,無論數字貨幣還是數字資產都應該跟實體經濟密切的結合,為實體經濟服務。數字資產到底對於實體經濟的好處究竟是什麼?目前還存有疑問,所以大家就會持有比較謹慎的態度。
印度、土耳其、韓國等國近期釋放出嚴厲監管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信號。
3月15日,據路透社報導,印度政府一位高級官員透露,印度將提出一項禁止加密貨幣的法案,或將把擁有、發行、開採、交易和轉讓加密資產等行為均定為犯罪,成為全世界最嚴格的加密貨幣政策之一。
另據路透社4月16日報導,土耳其央行以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和交易風險為由,禁止民眾使用加密貨幣和加密資產購買與交易,且該項立法將於4月30日生效。
4月27日,據韓聯社報導,韓國財政部長Hong Nam-ki表示,儘管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呼籲推遲徵稅,但韓國仍將在明年如期對加密貨幣的資本利得徵20%的稅。“當虛擬資產交易產生資本利得時,為了促進稅收平等我們不得不徵稅。”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