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星鏈計劃(Starlink)”勝算幾何?
日前,國資委正式發佈公告,正式組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並落戶雄安新區。雖然5G是當前全球移動通信領域的競爭焦點,頻上熱搜,但衛星通信也一直是熱門話題,特別是馬斯克提出的“星鏈計劃(Starlink)”:將12000顆衛星送上地球軌道平面,實現星間組網,服務空間、海洋、森林和荒漠及偏遠地區的移動寬帶通信。
這也是發展衛星通信的重要原因。以我國為例,雖然通過普遍服務,我國網絡的人口覆蓋率已達到99%,但大約還有山地、草原、高原、戈壁、沙漠等60%多的國土面積幾乎沒有移動通信網絡覆蓋。而衛星互聯網可以解決海洋、森林、沙漠等偏遠地區船舶、飛機、科考的寬帶通信問題,成為地面移動通信的有益補充。
此次由國資委組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在統籌規劃下,我國衛星通信的發展無疑將進入快車道,通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勢,快速構建一張無所不在的衛星網絡,走向國際競爭的舞台。
擰成一股繩,集中力量辦大事
其實,在組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之前,國內衛星星座已經開始群雄逐鹿,尤其是在衛星互聯網首次被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大類,“晉級”新基建戰略之後,發展更為迅猛。航天科技的鴻雁融合星座,航天科工的虹雲星座,中國電科的行雲星座,民營公司銀河航天的銀河星座……,都發射了先導衛星,並進行了相關的驗證測試。
可以說,由國資委組建這一專業公司,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目前各類星座的亂局,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以期滿足我國構建全球寬帶衛星通信網絡的重任,並走向國際舞台,滿足未來國際化通信需求重任。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大會上,國務委員王勇強調,組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是立足國家戰略全局、順應科技產業變革大勢的重大舉措。其中特別提到,要做好頂層設計和資源整合,加強科技攻關,著力提高全產業鏈創新能力和整體效能,確保系統安全穩定、自主可控。
在日前舉辦的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該公司董事、總裁葛玉君也指出,據了解,包括航天科技集團的“鴻雁”系統、航天科工集團的“虹雲”系統在內的相關星座建設計劃,國家相關部門正在進行統籌規劃,“我們理解’鴻雁’星座的原計劃將出現重大變化。”
一直以來,中國素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勢,畢竟要快速構建一張無所不在的衛星網絡需要大量的投資和統籌各方資源,有一個主體來進行統籌規劃建設,效率更為突出。此外,衛星和地面移動通信都是資源受限系統,頻率資源和衛星軌道資源都像城市的商業土地一樣稀缺,一定容不下這麼多的星座同質化競爭,統籌建設十分必要。
互補大於競爭,相向而行
隨著衛星通信的發展走向縱深,一直有觀點認為,衛星互聯網將顛覆並取代地面蜂窩通信網絡。而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的成立,部分人認為這是國內的第五大通信運營商,更是將對傳統通信運營商造成衝擊,並可能取而代之。
筆者認為,傳統運營商的地面蜂窩通信網絡與衛星通信都有各自的主賽道,且都有各自的優劣勢,滿足的也是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兩者不是互為替代關係,而是互為補充,必定是相向而行。
此前,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專家委主任,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IEEE Fellow陳山枝博士在接受C114採訪時就指出,從需求、應用、技術等多個維度判斷,當前低軌衛星通信與5G等地面通信是互補關係。
馬斯克的原話也是,“星鏈將為那些接入不可靠、價格昂貴或完全無法使用的地區,提供高速寬帶互聯網業務”。陳山枝強調,因此,客觀講,在大部分衛星通信業內,並沒有與地面移動通信去直面競爭用戶,去比系統的通信容量。
此外,從通信能力看,一顆衛星與一個地面基站的通信能力大體相當,未來全球5G基站數將超過1000萬,而低軌衛星的數量在萬級,兩者相差千倍。這就注定了衛星的通信容量、用戶規模、產業規模等方面只能是5G的補充。
因此,在城市等人口密集和經濟發達等區域的移動寬帶互聯網接入仍將以5G等地面蜂窩通信網絡為主,低軌衛星通信為輔;而空中、海洋、森林、荒漠及偏遠地區的移動寬帶通信將以低軌衛星通信為主,此外在突發自然災害的應急救援過程中,衛星通信也是重要的通信手段。
星地融合,釋放更大價值
可以說,衛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的融合互補發展將釋放更大的市場價值。去年,在中國移動研究院主辦的“5G+空天融合網絡技術研討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標準所副所長萬屹指出,用衛星來實現全球的泛在覆蓋,提供持續連接能力,用地面基站來實現熱點區域覆蓋,提供高速傳輸能力能夠充分發揮兩種網絡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天然融合,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不過,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由於現有標準的不兼容,無法很好的支撐業務的發展需求。因此,空天信息網絡標準一體化就成為了產業鏈必然選擇。至於如何實現,萬屹建言:一是打通專業壁壘,借鑒彼此的成功經驗,實現技術互通、業務互補、人才互動和產業鏈互融;二是以商業化需求為牽引,引導系統設計,通過需求分析、場景定義、技術指標梳理,推動標準制定;三是聯合起來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建設,同時積極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發聲並形成知識產權。
與此同時,隨著5G的規模商用,按照移動通信每十年一代的演進節奏,6G的研究已經提上日程。按照6G的發展願景,建構地面通信網絡、衛星通信網絡及深海遠洋網絡融合的實現空天海地一體化的全球連接。因此,現階段推進星地融合發展,將最大限度的為6G的研究提供支撐。
正如陳山枝所言,6G將建立空、天、地、海泛在的移動通信網絡,我國在衛星通信與5G兼容方面的前期探索,將為未來的6G有機融合高中低軌衛星通信與地面移動通信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6G融合是指一種通信技術標準體制包容衛星移動通信與地面移動通信,並且用戶終端採用全網統一標識和接入,不再區分衛星與地面系統,進行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