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空間站建造開啟
2021年4月29日11時22分,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隨著天和核心艙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之後太陽能帆板兩翼順利展開且工作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任務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為後續關鍵技術驗證和空間站組裝建造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空間站組建過程
我國空間站被命名為“天宮”,初步規模將分11次發射完成組建,包括4艘載人飛船(神舟十二,十三,十四,十五號),4艘貨運飛船(天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3個大型艙段(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大型艙段每個約重20多噸。整個空間站可供航天員生活工作的空間達到50立方米,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乘組一般在軌執行任務週期為半年。天宮空間站整體採用對稱T形構型,軌道傾角42度,高度340至450公里,設計壽命10年。此外,與空間站共軌的巡天望遠鏡(CSST)預計將在2024年發射,巡天望遠鏡的視場範圍將是哈勃的300倍。
天和核心艙結構
我國空間站的核心艙名稱為“天和”,是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負責空間站組合體的統一管理和控制,它由節點艙(具有氣閘艙功能)、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組成。支持實驗艙、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等飛行器與其交會對接和在軌組裝,具備接納航天員長期訪問和物資補給的能力,配置大型機械臂,支持開展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核心艙尾部有一個對接口,用於對接貨運飛船。貨運飛船可以給空間站運送物質,補充燃料,進行軌道維持等工作。
節點艙兼具氣閘艙的功能。核心艙的大型機械臂,臂長10.2米,7自由度,承載能力達到25噸。機械臂具備自主“爬行”能力,可以從核心艙轉移到實驗艙上,可廣泛用於輔助對接、艙段轉移、載荷安裝和輔助航天員出艙等任務。節點艙有4個對接口,用於對接實驗艙和載人飛船,是空間站的聯繫樞紐。還配有一個供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出艙口,航天員通過節點艙頂部的出艙口進行艙外太空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