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炒鞋”潮背後的投機陷阱:“擊鼓傳花”式交易鏈條
不久前,“炒鞋客”們將目光集中到國產球鞋上,如李寧等一些品牌球鞋一夜之間價格暴漲,也讓“炒鞋”再次成為業內的熱議話題。“球鞋一面牆,堪比一套房”這句炒鞋圈的名言,折射出不少“炒鞋客”想要一夜暴富的野心,但也已有人為這一野心付出了代價。
北京青年報記者4月27日了解到,大學生嚴某某因炒“期鞋”詐騙137萬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該消息火速沖上熱搜。而多地警方也曾查獲多起與“炒鞋”有關的刑事案件,因此不禁讓人思考,“炒鞋”究竟是一種鞋圈文化還是一場“投機陷阱”?
事件
多地警方查獲與“炒鞋”有關案件
嫌疑人作案套路類似
蘇州虎丘法院消息,該院以詐騙罪對一名95後炒鞋被告人嚴某某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嚴某某不服提起上訴。近日,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被告人嚴某某與被害人黃某均為在校大學生,被害人黃某因“期鞋”交易等原因輕信嚴某某,並將其下游客戶的137萬貨款轉交給嚴某某,以期獲得差價。
在外人眼中,嚴某某是一個免費為買家分析鞋市行情、提供投資建議,頻頻在朋友圈曬出球鞋訂單的“圈內人”。在黃某眼中,嚴某某是身價不菲的“鞋圈大佬”,不僅在鞋圈資源很多,美國、韓國等地都有他的專業買手,在成都還有一家實體店,以及一輛蘭博基尼的豪車。但其實嚴某某當時只是一個月薪1400元的實習生,父親也是普通工人,顯然沒有能力兌付100多萬的貨品。而嚴某某面對黃某的追責想出的辦法則是“拖”和“騙”。最終,炒鞋並沒有讓嚴某某一夜暴富,反倒鋃鐺入獄。
在很多人看來,嚴某某的騙局很容易被揭穿,但是類似這樣的騙局卻頻頻在“炒鞋圈”上演著。近些年,多地警方也曾查獲多起與“炒鞋”有關的刑事案件,嫌疑人的套路類似,最終也大多以“詐騙”定罪。
揭秘
當球鞋變成“期鞋”
52.8%的限量款價格下挫
是什麼讓球鞋成了詐騙工具呢?那還得從“期鞋”這個詞說起。所謂的“期鞋”就是指買家付款卻不能馬上拿到的鞋。由於很多國外品牌球鞋的聯名款和限量款都會先於國內或僅限某國市場發售的情況,因此在海外購買、運輸、通關等均需要時間,這也就讓很多消費者對這種“期鞋”交易習以為常。但是,這就讓“炒鞋客”有了時間“運作”。
幾乎所有涉及“炒鞋”的案件都是因為賣家無法“交貨”而產生的。除了類似嚴某某這樣編造謊言,上演“空手套白狼”外,還有一種就是深陷鞋價“擊鼓傳花”中導致資金鍊斷裂。
2019年,成都球鞋圈綽號“劉餅乾”的鞋商被曝欠款一千萬“跑路”,後被派出所拘留。隨後,“劉餅乾”出現並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由於資金不夠充足,他以先向顧客收取貨款的方式定下一批限量款球鞋,但是等他的上家交付時,該類球鞋價格猛漲。而上家並沒有按照約定以原來的價格交付,而是水漲船高,導致其根本無法購入原有貨品。由於供貨商一般人在國外,沒有具體合同約束,“劉餅乾”無法向供貨商索要賠償,但絕大部分下家會向他索要賠償。事實上,這種臨期無法交付的情況時有發生,一般是退款了事,但是“劉餅乾”選擇繼續預售賺錢,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彌補。可球鞋價格越來越不受控制,到最後一雙6000元賣出去的AJ倒鉤鞋,“劉餅乾”要花1.2萬元從市場高價買回,單單一雙鞋就虧本6000元。
“炒鞋”是不是有機會讓人一夜暴富呢?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有交易平台統計,截至2019年10月初,一年來全球發售的2211款限量版球鞋價格,以42碼為標準。統計的結果是:有1168款球鞋價格在下跌,佔比高達52.8%。其中,跌幅最大的一款2018年11月的發售價格為1399元,2019年市場價格只有149元,價格跌去了將近90%。
提示
游資出沒金融風險高企
涉案人員年輕化趨勢明顯
在一些資深球鞋收藏者看來,一些特殊的球鞋在二級市場上有價格波動這很正常,“就好像一些郵票,喜歡集郵的自然能知道一些珍貴郵票的價值,不喜歡的也就用來寄信而已。”球鞋收藏者張先生表示。但是,隨著一些平台用成交金額的方式,讓某一球鞋的價格波動能夠被查詢,客觀上也就為“炒鞋”創造了基礎。有了行情參考線,沒多久資本就出現了。
“鞋圈有個說法,買斷一款限量版,哪怕一個號碼就能賺大錢。但事實上,買斷一款限量版需要的資金或許高達數千萬,而且還要冒著廠家突然加量的風險。”在張先生看來,炒鞋比炒股、炒房風險都高。“誰都想’坐莊’,尤其是一些95後甚至00後的愛好者,陷入一夜暴富的美夢,但是錢從哪來?”在鞋圈造富夢中,一些“炒鞋客”走上了彎路。而即使是所謂集資“炒鞋”,也不過是遊走在觸犯法律的邊緣。就算能靠“炒鞋”賺上一筆,沒有最終離開前,誰也不能說自己不是那把等待被割的“韭菜”。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布《警惕“炒鞋”熱潮防范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簡報提到,近期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台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各相關機構應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
審判了嚴某某炒鞋案的虎丘法院發文表示,在涉“炒鞋”類的刑事案件中,加害人與受害人都呈現低齡化傾向,且存在“擊鼓傳花”式的交易鏈條。隨著投機鞋市場的泡沫越來越大,“炒鞋”市場絕非遍地黃金,炒鞋中的飢餓營銷、虛假交易、制假售假、詐騙等套路層出不窮。相對而言,年輕人的經濟實力與風險承受能力都較弱,對於此類“炒物”類的資本遊戲更應當敬而遠之,不能抱著短期致富的心態盲目跟風進入市場。
回應
李寧公開對炒鞋說“不”
近期,炒鞋客又將目標定在了國產球鞋上。其中,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案例當屬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該鞋參考發售價是1499元,而在得物APP上,頁面顯示僅有42碼,售價高達48889元,漲幅達31倍,創造了國貨炒鞋圈的價格新高。當然,這可能是炒鞋客吸引眼球的策略,畢竟沒有真實成交。但李寧韋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40碼的售價為10889元,相比發售價1699元漲了近6.4倍,且有購買記錄近300條。
4月15日,李寧就“天價鞋”事件作出回應:為防止有人利用外掛軟件搶購限量鞋,在線上採取了IP地址核對的方式,如發現有IP地址多次出現,疑似炒鞋者,店家會拒絕發貨。在線下,公司還會採取身份證核實的方式。
同時,李寧公司對消費者指責的“飢餓營銷”做出了解釋,李寧公司稱:一方面,產量會受到原材料及生產廠商的產能配置問題影響,考慮到下一批新品的發售,每期限量鞋的生產需按規劃進行,不能隨意加單。另一方面,部分鞋款來自於與合作方簽合同的方式開發,相關產品的銷售數量在合同中已有標註,這種情況下,李寧公司不能擅自加量生產。
“我們更希望將鞋賣給真正有需要的人,而不希望有人為了獲取更高的利益而買李寧鞋。雖然不能完全杜絕炒鞋行為,但公司希望能盡量給消費者提供一個公平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