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首個艙段——曙光號
曙光號功能貨艙是國際空間站的首個艙段,於1998年11月20日由質子號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入軌。曙光號的發射升空正式拉開國際空間站建設的序幕,標誌著人類史上第九個太空站,也是最大太空站以及最昂貴的航天器——國際空間站由此誕生。
本文轉自中國載人航天
曙光號功能貨艙
曙光號功能貨艙由美國出資,俄羅斯赫魯尼切夫航天中心研製。俄羅斯將其命名為曙光號,意指其像徵著航天國際合作新時代的曙光。曙光號發射同年12月,由美國製造的團結號節點艙升空並與曙光號連接。
奮進號航天飛機拍攝的曙光號
曙光號因何而來?
國際空間站拍攝到的“曙光”
曙光號功能貨艙基於蘇聯禮炮號空間站計劃下的運輸補給航天器改進設計而來,最初計劃用作和平號空間站的一個艙段,由於俄羅斯計劃將和平號空間站退役,曙光號並未發射入軌,而是改進後用於國際空間站。儘管未應用到和平號空間站,曙光號功能貨艙繼承了和平號空間站的大量技術,為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帶來了一抹嶄新的曙光。
貨艙裡面有什麼?
曙光號功能貨艙內部
曙光號功能貨艙是國際空間站的關鍵部件之一,由氣閘艙、貨物艙、科學儀器艙和多功能艙組成:氣閘艙可供航天員出入艙體,貨物艙中裝有大量設備和貨物,科學儀器艙中裝有多光譜相機和用於空間材料加工工藝研究的熔煉爐,多功能貨艙內還有生命保障設備和居住設施。
曙光號功能有多強大?
透過曙光號窗口眺望
作為國際空間站第一個被送入太空的艙段,在國際空間站建造早期,曙光號負責提供推進、導航、通信、發電、防熱、居住、儲存燃料等功能;隨著更多專門艙段發射入軌並參與構建空間站,曙光號目前主要承擔國際空間站內部加壓貨物和外部燃料的儲存功能。
曙光號工作艙內設置有加壓隔間、對接系統。曙光號的加壓隔間可以滿足生命保障、指令與數據處理、電力與對接的需要。它的對接系統可以供聯盟號飛船、進步號飛船停靠。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可以控制循環風機、熱轉換器、火警探測設備等,它是通過電解水設備循環製造氮氣和氧氣來完成的。此外,曙光號功能貨艙具備獨立的燃料存儲能力,利用進步號貨運飛船可以實現推進劑補加。
曙光號將何去何從?
延長服役時間
曙光號功能貨艙的設計使用壽命為15年,然而20年後的今天,曙光號仍在正常運行。國際空間站預計將服役到2024年,但項目的各參與國也在討論將其服役期延長到2028年或2030年的問題。
接力艙段整裝待發
為了應對意外狀況,赫魯尼切夫航天中心建造了一個與曙光號功能貨艙相同的艙段,名為功能貨艙-2。該艙段現已改進成為科學號多功能實驗艙,計劃於2021年發射入軌,增強俄羅斯空間應用能力。
國際空間站立項時間長達12年,是全球共15個國家通力合作的科技結晶。國際空間站的成功運營彌合了看似互不相容的意識形態,作為人類在太空長期存在的登峰造極之作,更是人類在天空的前哨基地。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階段,我國空間站首個艙段——天和核心艙蓄勢待發,時刻準備迎接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新征程。
未來,我國空間站將打造成為面向國際社會的、開放的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將採用政府間合作、商業合作等多種模式,在空間站建造和運營技術、空間科學與應用、航天員選拔訓練、載人航天高技術成果轉化等領域廣泛開展務實合作,使之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遙望星河,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