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八種癌症,中國要有自己的抗癌“神藥”了?
Keytruda,帕博麗珠單抗的商品名,在癌症治療醫生和患者口中,它常被簡稱為“K藥”。它還有另一個稱呼,癌症“神藥”。神在哪?超出人們固有的“對症下藥”的傳統認知,K藥的神就神在他是全球首個被批准的,不以腫瘤部位為參考,僅依靠生物標誌物進行治療選擇的藥物,成人和兒童均可服用。
簡單來說,無論患者所罹患的癌症種類如何,只要符合K藥的適用條件,K藥就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童叟無欺。
但對於我國而言,始終沒有可與神藥匹敵的類似藥上市。近日(4月22日),這一格局發生了些許改變。
我國生物製藥公司复宏漢霖公佈消息。其自主研製的創新型PD-1抑製劑斯魯利單抗注射液(HLX10)針對經標準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高度微衛星不穩定型(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 -H)實體瘤適應症的上市註冊申請(NDA)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受理,並擬納入優先審評程序,有望成為國內首個治療MSI-H實體瘤的抗PD-1單抗。
專有名詞過多,我來為諸君答疑解惑。
捕捉逃逸的腫瘤
你了解自己身體內部的運轉規律嗎?它自成一派。
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是人體抵抗各種感染的天然防線,當病毒入侵,免疫系統就會調集精兵悍將(T細胞)與敵人展開廝殺。
這隱藏技能給科學家提了個醒,我們是否可以調動自身免疫系統的力量,包抄圍剿癌細胞?當設想走進現實,它被稱為免疫療法。
想要了解它,我們要先明確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會得癌症?
人體就像由一個個細胞組成的社區。每個細胞照章行事,知道何時該生長分裂,也知道怎樣和別的細胞結合,形成組織和器官。而構建不同組織的“圖紙”,就是基因。
一旦社區細胞“謀反”了,不遵照規章制度開始瘋狂生長,就會形成腫瘤。
惡性腫瘤就是癌症,與之相對的是良性腫瘤。腫瘤是指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主治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可以把它理解成細胞的生長偏離了正常的軌道,跳出了固有規律。
良性腫瘤容易清除乾淨,一般不轉移、不復發,對器官、組織只有擠壓和阻塞作用。但惡性腫瘤還可以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引起壞死出血合併感染,患者最終可能由於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癌症形成過程
人體幾乎每個部位都可能遭受癌症侵害。本來,人體這個生物機器運行得天衣無縫,然而癌症改變了這種情形,它的任務就是破壞。如果繼續下去,就會將人體拖垮。
但是,腫瘤不像病毒,不是體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組織一樣,因此機體無法對它進行識別免疫。一旦癌變細胞通過各種逃避手段逃過免疫系統的“監視”、腫瘤才會繼續生長。
腫瘤為什麼會逃逸?
人體的T細胞表面存在PD-1受體,一旦它與其他細胞上的PD-1蛋白結合,便會產生抑制訊號,T細胞便會停止攻擊。
不僅如此,狡猾的癌細胞會在表面表達PD-L1蛋白,PD-1和PD-L1之間就像鑰匙和鎖,一旦相遇便會緊密結合。
當T細胞上的PD-1受體與之結合後結合後,T細胞如死水一般,失去了自身功能,不會對癌細胞展開攻擊。
腫瘤細胞如何逃避免疫系統
那麼,如果把上述過程一刀阻隔,我們將覆蓋在腫瘤身上“隱形斗篷”拿掉,再給免疫系統配備一個望遠鏡,讓它能準確“監視”腫瘤細胞的一舉一動,隨後再舉兵對其展開“殲滅計劃”,癌症是否就不再那麼令人生畏?
抗PD1藥物作用原理
這就是複宏漢霖候選藥物的主要原理,也是腫瘤免疫療法的作用路徑,目前,正在開展2項單藥及8項聯合療法臨床試驗。
樂與憂,解與救
但人類似乎還是高興得太早了,PD-1並不完美。
實際上只有約20%~40%的患者能夠從PD-1抑製劑治療中獲益,這讓免疫療法在應用於更廣大的病人群體時依然存在重重困難。
首先,不同腫瘤的PD-L1表達不同;其次,PD-L1的表達可能會隨著治療的進展而發生改變。最重要的是,即便在PD-L1表達低的病人群體中,僅單純地使用PD-L1表達這單一生物標誌物,也存在錯失治療良機的危險。
再此基礎上,一個嶄新生物標記物誕生,微衛星不穩定型。
如果將人體內細胞比作一個微小宇宙的話,呈現雙螺旋的DNA或許可以算是太陽系。編碼蛋白質的結構基因只佔很少的一部分(10%~20%),這些片段猶如水金地火木土這樣的行星。
而DNA中絕大部分是重複的鹼基序列,就像各種衛星一樣圍繞著這些結構基因。
微衛星(Microsatellite)就是其中短的串聯重複序列,約佔人類基因的10%。但是,一旦這些重複序列發生惡意的突變,那麼細胞就會發生癌變。
隨著隨著突變程度的加深,微衛星的變化又被分為高微衛星不穩定型(MSI-H, MSI-high),低衛星不穩定型(MSI-L, MSI-low)和微衛星穩定(MSS)三類。
复宏漢霖的候選藥物即針對高度微衛星不穩定型。
根據复宏漢霖官方記載,微衛星不穩定通常由於基因的錯配修復功能缺失,使DNA複製過程中微衛星序列鹼基插入或錯配,造成錯誤鹼基累積所致。
高度微衛星不穩定常發生在多個癌種中,如子宮內膜癌、結直腸癌、胃癌、腎細胞癌、卵巢癌等,適用癌種範圍廣泛,將成為K神藥的有利競爭者。
相關臨床試驗進展
臨床試驗數據記載,K神藥一線治療5年總生存率(OS)為23.2%(患者101例);其中PD-L1高表達的患者(腫瘤表達評分[TPS])≥50%),效果更好,達到29.6%;
非一線治療,從治療開始計算,5年OS為15.5%(患者449例);其中PD-L1高表達的患者,5年OS為25.0%。
未來,且看中國“新神藥”的詳細數據能夠達到什麼水平。
而有研究顯示MSI-H在所有癌種中的發生率約為14%,該類患者通常對於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有較高的應答率。這讓MSI-H也越來越成為預測實體瘤患者免疫治療效果的重要生物標誌物。
也就是說,一旦若患者被檢測出這一腫瘤標誌物呈陽性且符合治療標準,即可進行相應的腫瘤免疫治療。
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PD-1靶點藥物用於治療既往一線標準治療失敗的MSI-H/dMMR晚期實體瘤及一、二線MSI-H/dMMR結直腸癌等適應症,我國尚未有針對MSI-H/dMMR晚期實體瘤獲批的抗PD-1單抗,治療需求遠未被滿足。
因此,一旦复宏漢霖的藥物成功上市,這不僅僅是我國免疫療法技術水平又一次進步的見證,隨著更多的藥物湧入市場,藥價會隨之降低,患者也會因此獲益。而中國單抗市場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要知道,PD-1的增長勢頭始終不減。在2020年全球暢銷藥TOP20中,K藥名列第二,銷售額達到143.8億美元,相比2019年的110.84億美元增長近30%。
需求之下,我國的眾多開始圍繞適應症佈局與時間賽跑,PD-1競爭已趨白熱化。
無論如何,站在人類抗癌史的大山嚮下俯瞰,免疫療法才剛剛開始。這個開始,同樣在改寫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