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給“美團們”劃清邊界了
反壟斷行動的背後,便是在為互聯網巨頭們的“無限遊戲”制定規則。或許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像美團一樣在反壟斷議題上如此“眾望所歸”。昨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公告稱,根據舉報,依法對美團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這也是既阿里巴巴182億巨額罰款之後,近期第二起針對互聯網巨頭的反壟斷調查。
如果按照阿里巴巴被罰4%的營收計算,罰款金額或將達到45.9億元,接近美團2020年全年淨利潤。
今日港股早盤開盤後,美團股價跌破300港元後回升,發稿前報收313港元,漲幅2.62%。但相較反壟斷風波前的高點460港元,股價跌幅超過30%,市值蒸發近萬億。
“鐵軍”
在阿里巴巴被反壟斷調查後,美團被認為是最有可能“中標”的互聯網巨頭之一。
目前暫沒有美團外賣“獨家”餐廳的佔比數據。但以某隨機地點周圍搜索大眾點評為例,好評前十的外賣商家中,有4家沒有在餓了麼上線。
這種商家只在一個平台出現的“獨家”現象,在百團大戰早期是不正常的。無論是外賣訂單還是團購券,在沒有外部干預的情況下,商家引入新的流量來源應該是0門檻、0成本。而這種邊際效應無窮大的選項,在2014年後就鮮少被商家選擇。
市場的背後彷佛有一隻隱形的手,在抬高商家們的選擇成本。
2020年4月,疫情期間餐飲行業線下流量枯竭,外賣流量成為最後一根稻草,商家與超級平台之間的矛盾終於激化。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發布《廣東餐飲行業緻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直指美團“獨家合作”模式涉嫌壟斷,新開餐飲商戶佣金最高達26%,已超商家忍受臨界點。
儘管餐飲界一直苦於美團的長期壟斷,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其排他性合作模式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觀,反而有從外賣、到店向其他多元化業務拓展的趨勢。
為何市場一直在叫,但美團的“霸權”得以如此牢固?
分析認為,這與美團獨特的線下服務場景有關係。
以阿里巴巴為例,假如簡單將線上巨頭提供的產品分為非標品與標品兩類SKU,前者往往是低品牌認知度的產品,如日用雜物等;後者則往往是在平台上通用搜索的品牌商品,如手機、家電等。
在這種商品服務供應商類型中,如果其他品牌在送貨速度(京東)、價格補貼(拼多多)、流量提前觸達(抖音)、社交信任(直播或團購)上能夠找出與淘寶平台差異化的優勢,他們都可以在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換言之,雙十一大促中的“二選一”政策的確損害了商家利益,但至少不會從根本上扼殺競爭。在漫長的2C電商發展長河中,泛電商平台創業一直保持著相對活躍的創業氛圍。
但是美團的線下服務以餐飲、娛樂為主,往往擁有非常強的用戶粘性。對於用戶而言,某家餐館的拿手菜,在特定的地域範圍內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因此,美團不僅抓住了頭部商家與用戶的商品關係,更壟斷了兩者之間的信任關係——用戶由於喜歡特定的商家,而被迫使用特定的平台。
正是這種排他性合作的存在,部分影響了本地生活領域的戰局走向。燒更多的錢、再大的流量矩陣,在排他性合作面前都用武之地有限,只能坐看美團在高客單價值的外賣市場中做大。
讓平台顯現出壟斷屬性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基於線下場景的服務體系。
幾乎所有的商家提起美團,都會聯想到一個跑街串巷的商務經理。
在平台的商品呈現上,美團賦予了基層商務拓展經理較大的權力,“將炮火交給聽得見炮聲的人”。商務經理負責服務,也負責談判。對於“違規”商家,商務經理可以行使“限流”、“下架”等生殺大權。
在美團市場地位凸顯後,他們同樣有能力在銷售條款、跨品類協同等潛在的“灰色空間”上,充分利用平台規模效應,形成對商戶的“壓制”。在黑貓、知乎、貼吧上,都有關於商家被美團商務“騙”簽獨家協議的投訴貼。
通過KPI將商務經理綁定、並賦予商務經理決策權力,平台變相織了一張大網。這支由前阿里鐵軍教頭乾嘉偉打造的“美團鐵軍”,在美團走向巨頭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無界”
略帶諷刺意味的是,在美團被調查的消息出來後,甚至沒有人能說清楚,美團到底哪些業務被壟斷了。
沿著到店與外賣業務的發展路徑,美團圍繞著“線下門店生態”狂奔,並試圖將排他性合作條款在更多的業務場景中推廣。
根據《第一財經》報導,外賣與POS機聚合支付會是最有可能涉及此次反壟斷調查的業務線。
外賣業務自不必說。Trustdata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餓了麼及其旗下餓了麼星選市場交易份額共計30.9%,美團外賣的市場交易份額達到67.3%,市場優勢地位不言而喻。
在各個平台,商家控訴美團“逼迫商家簽訂獨家合作協議”、“簽獨家合作佣金抽成是18%,不簽就是23%”等聲音不絕。近幾年,浙江、青海、海南、四川、雲南等多地,都曾因美團外賣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立案調查。
在POS機聚合支付領域,借助龐大的生意體系,美團的市場佔有率也在快速上升。
據頭豹研究院數據,截至2019年,美團已經成為僅次於收錢吧的第二大聚合支付平台,市佔率高為4.4%,超出第三名銀聯2.7%一個身位。收錢吧在小商戶中的使用範圍較廣,但是在美團與點評體系影響力較大的中端餐飲與服務業商戶市場中,美團收單佔據絕對優勢。
據不完全調查了解,在酒店、充電寶、POS機聚合支付、社區團購等多個業態上,美團都曾嘗試過類似“獨家”的合作推廣。不僅是美團,以排他性協議進行網點佈局的其他企業同樣不在少數。
以充電寶行業為例,“獨家”等排他性合作協議一直是各大平台進攻的“山頭”。相關媒體報導,充電寶廠家最高會拿出80%的分紅比例,以希望獲得優質門店的“獨家”。街電就曾在2019-2020年,與多家大型商場、連鎖商舖簽署了獨家的合作協議,為這些線下門店提供共享充電寶服務。
美團共享充電寶事業部於2020年3月成立、5月對外公佈。曾經有媒體報導稱,美團商務經理向商家表示,顧客每使用一次,美團和點評的真實點擊量就會增加一次,用得越多餐廳排名越靠前。
儘管這則消息隨後被美團官方闢謠,但對於深度綁定和依賴美團的商家而言,充電寶更像是一個“影子”。有商家表示:“門店從外賣到收銀機端口都是與美團合作的,不敢不用美團充電寶。”
有分析人士對億歐EqualOcean表示,美團早期的“獨家策略”更多是求著商家在做,談不上壟斷。但2014年,即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案前後,美團的市場統治力逐步凸顯。如今看來,美團的“獨家策略”已開始逐步呈現出一定的壟斷屬性。
在他看來,這與當年的騰訊有一點相似。騰訊同樣是從自身流量出發、四處擴張,進而成為了當時的爭議性互聯網巨頭。
“規則”
在過去十年的互聯網進程中,出現過數次超大型的巨頭級合併。如美團與大眾點評、滴滴與快的、攜程與去哪兒等。
在互聯網早期的原生髮展過程中,無論是政策還是公眾,對巨頭合併背後帶來的反壟斷風險都缺乏足夠的警惕,最終形成了資本推動下的超級平台的誕生。
在許多公司天然帶有平台屬性、而平台又往往兼具壟斷屬性的經濟環境中,政策的“歸位”會更加重要。
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浙江大學融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方興東向億歐EqualOcean表示,這一輪互聯網反壟斷不是只針對具體某家互聯網企業,而是針對整個行業的競爭狀況。最終,法律形成強大的威懾力,每個企業都能夠遵紀守法,形成良好的競爭秩序,是這一輪“強化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根本目的。
上述業內人士也對億歐EqualOcean表示:“壟斷是所有企業的終極追求。”而政府需要平衡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對頭部平台加以規範。
“無限遊戲”曾經是美團的一個標籤。創始人王興本人也為《有限與無限的遊戲》一書寫過一段推薦語:有限遊戲在邊界內玩,無限遊戲卻是在和邊界,也就是和“規則”玩,探索改變邊界本身。
對於商業模式的初創者,也是從0到1的遊戲設計者,無限遊戲意味著擴張並帶給社會活力。但對於現代商業“基礎設施”級的公司,堅持無限遊戲或許意味著更多的社會成本。反壟斷行動的背後,便是在為互聯網巨頭們的“無限遊戲”制定規則。
是時候為“美團們”劃清邊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