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非洲大象的實際棲息地範圍已經縮小到原來的17%
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對非洲大象的未來既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雖然非洲約有18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仍是適合的大象棲息地,但由於人類的壓力和為獲取像牙而殺害大象,非洲大象的實際棲息地範圍已經縮小到原來的17%。
“我們觀察了非洲大陸的每一平方公里,”研究主要作者、肯尼亞馬拉大象項目的Jake Wall 說。“我們發現,這2920萬平方公里中的62%是合適的棲息地。”
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擺脫人類的壓力,包括因象牙而被殺害的威脅,大象仍有很大的潛力恢復到人類足跡較少的地區。他們指出,這1800萬平方公里包括許多人類和大象之間仍有和平共處空間的地區,以及其他明顯不現實的前景的地區。
像許多野生動物物種一樣,長期以來,由於對大象的殺戮、棲息地的喪失和人類的增長,非洲大象的數量和地理範圍正在縮小,這一點已經很清楚。但是非洲草原象和森林象可以生活在許多環境中,從半沙漠到熱帶沼澤森林。Wall的團隊想更好地了解大像是如何利用它們可用的空間的,是什麼在驅動它們的範圍模式。
為了在一公里的範圍內分析整個大陸的棲息地的適宜性,Wall和他的同事們利用了拯救大象組織及其合作夥伴在15年內為非洲229頭大象安裝的GPS追踪項圈的數據。利用谷歌地球引擎(一個衛星圖像計算平台),他們查看了大象經過的地區的植被、樹木覆蓋率、地表溫度、降雨量、水、坡度、人類影響總量和保護區。這使他們能夠確定哪些棲息地能夠支持大像以及它們目前能夠容忍的極端條件。
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Samantha Strindberg說:”結合三種強大的工具–GPS遙測、精細分辨率的全大陸遙感和一套分析技術–使我們能夠看到哪些因素現在控制著這兩個具有巨大生態意義的物種的運動和生活–以及如果情況發生變化,它們可以在其歷史上的非洲家園更廣泛地分佈。
研究人員在中非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現了大片可能適合大象的棲息地。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地區的森林最近曾擁有數十萬頭大象,但今天只擁有約5000至10000頭。該研究還強調了非洲大像不會去的極端棲息地。
“主要的禁區包括撒哈拉、達納基爾和卡拉哈里沙漠,以及城市中心和高山頂,”拯救大象組織的創始人Iain Douglas-Hamilton說。”這讓我們對大像以前的範圍有了一個概念。然而,從羅馬時代結束到第一批歐洲殖民者到來之間,關於非洲大象狀況的信息很匱乏。”
追踪數據還顯示,生活在保護區的大象往往有較小的家庭範圍。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它們在未受保護的土地上感到不安全。該研究指出,目前約有57%的大象活動範圍在保護區之外,這突出表明目前為它們的安全保留的空間有限。研究人員說,為了確保大象的長期生存,棲息地的保護、保護大象本身不被非法殺害,以及人類與大象共存的道德觀將是至關重要的。
Wall表示:“大像是巨型食草動物,可以佔據邊緣的棲息地。它們的範圍可能已經縮小了,但如果我們給它們機會,它們可以重新擴散到以前的部分。”
不幸的是,趨勢正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研究人員寫道:“人類的足跡正在加速增加,預計到2050年將增加一倍,地球上50%到70%的地方已經經歷了人為的干擾。人類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分割已經導致只有7 %的野生動物棲息地斑塊大於100平方公里。迫切需要開發方案,以滿足野生動物的空間需求,留下大面積的、低人類影響的完整生境,特別是正式的保護區。面對日益增長的人類壓力,如果要確保大象的未來,在地方、國家和大陸範圍內積極主動的景觀規劃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要培養人類與大象共存的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