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鏈接、放餌……認清網貸詐騙“六步”套路謹防上當
在各類電信網絡詐騙中,網絡貸款類騙局發案率高居首位。據國家反詐中心統計,去年貸款類詐騙在此類案件中,佔比高達40%。詐騙團伙是如何一步步吸引被害人入局的?我們又該如何防範呢?
貸款前先交保證金騙局偽裝“網貸”
去年2月,家住江蘇南通的陳先生,在上網瀏覽文章時,網頁上突然彈出了一個貸款廣告,陳先生點進去之後,發現這是一個叫“中銀貸款”的廣告頁面,顯眼的位置上標註著“貸款利息低、放款快、無需個人徵信”等非常誘人的廣告詞。
因為當時手中急需資金周轉,陳先生抱著試試看看的心態,填寫提交了個人的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等信息。
受害人陳先生:大概過了半個小時左右,就有人打電話給我,叫我加微信,然後把一個貸款合同給我,說可以藉30萬(元)。
貸款合同正規,利息也並不高,陳先生有些心動。不過對方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需要陳先生先打一筆保證金過去,用來證明他有還款能力。
陳先生將簽好的電子版貸款合同發給對方後,對方發給陳先生一個卡號,聲稱保證金打進去很安全。
受害人陳先生:30%的保證金,10萬塊錢也給他打到卡上去了。大概過了有40分種左右,就是這個跟我聯繫的貸款人,叫我看一下我手機把驗證碼報給他。
眼看30萬貸款就要到手,陳先生沒有多想便將驗證碼發了過去,但意想不到的是,陳先生卡上的錢瞬間就被轉走了59000多元。同時,對方在微信上將他拉黑,自此無影無踪。陳先生的遭遇不是個例,在江蘇蘇州,反詐中心每天接到的類似報警都有幾十起。
民警調查發現很多受害人都是因為點擊了“中銀貸款”的廣告,填寫個人信息後被騙的,但“中銀貸款”並不是直接實施詐騙的平台。
崑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反詐中隊中隊長何永亮:這個網頁和貸款公司完全是兩個公司,它完全是一個靜態的頁面,就是一個獲取個人信息的渠道,和貸款公司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通過調查被騙資金流向,民警確認真正的詐騙窩點都藏身在境外,因為疫情等原因,警方出境辦案受阻,這也導致追回被騙錢款十分困難。
認清網貸詐騙的“六步”套路
以“中銀貸款”之類的網頁作為障眼法,利用受害人急需用錢的心理實施詐騙,這樣的網絡貸款類騙術通常分為六步,一起來看清騙子的六步騙術,以防上當受騙。
第一步,引流,一些在網上瀏覽過“貸款類”廣告的用戶,很難察覺到自己已經被大數據標記為了“潛在客戶”,接下來會被推送更多的貸款類廣告,這其中就包括詐騙團伙推送的廣告。
第二步,鏈接,當“潛在用戶”點開騙子發來的短信鏈接後,會進入騙子製作好的網頁,或者App的下載鏈接,這些頁面一般都會仿冒一些知名的貸款平台。
第三步,填寫資料,和正規貸款平台一樣,詐騙平台要求必須填寫一連串的個人隱私信息,包括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等,一旦這些“潛在客戶”提交了個人信息,就成了詐騙集團眼中的“精準料”。
公安部刑偵局電信網絡犯罪偵查處處長張軍:那麼騙子依據有精準意向的公民個人信息,他的作案的成功率能到5%,5%已經很高了。如果沒有這部分信息的話,那麼他的成功率可能就是萬分之幾,所以騙子他一定要前端要獲取信息。
第四步,放誘餌,騙子會讓用戶的個人貸款金額界面上,出現貸款的額度,讓被害人感覺大額貸款已經觸手可及。
第五步,保證金,當被害人想從貸款平台提現時候,所謂的客服會提出,繳納一定比例的提現費、保證金等。很多著急借錢的人看到自己貸款額度後,大都會決定轉出這筆錢。
第六步,信息錯誤,在被害人交過提現費後,認為馬上要提現到賬的時候,通常又會收到銀行卡或身份證等資料填寫錯誤,無法提現等提示。但這只是騙子的伎倆,他們通過後台程序故意造成填寫錯誤的假象。接下來會以提現失敗,賬戶被鎖死,需要解凍費為由不斷引誘被害人將錢打到他們的賬戶上,直到被害人發現這不是“網貸”而是“網騙”。
通過獲取被害人詳細信息實施精準詐騙
通過網貸騙局騙人,騙子必須在網上找到有貸款需求的人。在這起案件中,藏身境外的騙子就是通過獲取被害人的詳細信息才能實施精準詐騙的,“中銀貸款”網頁就是騙局的“大堂前台”,負責蒐集登記個人信息,把受害人領入騙子的“小黑屋”,這個小網頁背後的大貓膩更是讓人觸目驚心。
通過調查“中銀貸款”背後的運營商,警方鎖定了山東濟南一個叫做“芯貝科技”的網絡公司。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賈某軍,他通過非法途徑獲取了網貸金融廣告投放資格,對外發佈網絡貸款廣告,從中獲取有貸款意向者的公民信息。隨後,再將這些信息轉手倒賣給境外詐騙團伙。
在濟南市中心的一座寫字樓裡,警方將賈某軍和5名團伙成員一舉抓獲,打開犯罪嫌疑人的電腦,辦案民警大吃一驚。
崑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反詐中隊中隊長何永亮:我們在公司的電腦裡面發現了(竊取)的公民個人信息的數據,當時通過我們核算,數據達到40餘萬條。
蘇州市反詐中心民警余洋:這些群眾的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一應俱全。我們在全國數據庫裡面進行核對,居然發現了一萬多起貸款詐騙的案件,我們統計了一下金額,這一萬多個人被騙了2個億。
40萬條公民信息被賣被騙超兩億元
蘇州警方分赴上海、山東、福建5省7地,打掉非法網絡推廣團伙10個,抓獲各層級違法犯罪嫌疑人44名,扣押、凍結涉案資金2億餘元。
隨著對賈某軍團伙的深挖徹查,一個圍繞網貸詐騙而衍生出的龐大黑灰產業鏈也暴露了出來,從非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到完成販賣共有四個層級。
所謂的“代理商”專門負責在一些知名網絡平台或搜索引擎裡開設、投放貸款詐騙廣告;
所謂的“渠道商”專門負責偽造正規營業執照、貸款資質、企業網站域名等;
所謂的“運營商”專門負責租用境外服務器、開發製作虛假貸款廣告頁面或手機App,並收集有貸款意向人員的個人信息;
所謂的“推廣商”專門負責將非法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販賣給詐騙團伙。
平台監管不力“詐騙廣告”大行其道
網絡貸款詐騙佔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40%,發案數如此之高,關鍵一環就是詐騙廣告能在網上大肆投放、以假亂真。那麼像“中銀貸款”這樣涉嫌詐騙的網頁為何能公然在互聯網上廣而告之呢?
很多受害人向警方表示,當初之所以被“中銀貸款”的廣告迷惑,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廣告都是知名互聯網平台推送的。在互聯網等平台投放貸款類的廣告,企業必須要有放貸資質和註冊備案的網絡域名,那麼賈某軍等人是否具有這些資質呢?警方找到了其中的貓膩。
在賈某軍團伙開發的“中銀貸款”網頁上,標註著“星子縣某貸款公司”。警方查實這是一個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的小額貸公司。
蘇州市反詐中心杜瑋彬:(星子縣)這家公司其實已經倒閉了,他(賈某軍)冒用了資質,做了一套一模一樣的網站,然後去到代理商那邊去投放廣告。
為了不易被發現,“中銀貸款”套用或者偽造的貸款資質,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型金融機構,例如吉林四平德豐鐵東村鎮銀行、哈爾濱龍商小貸公司等。同時,為了規避風險,賈某軍等人一般都是通過所謂的“渠道商”來拿到全套的貸款資質。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套用甚至偽造金融機構的資質,在互聯網平台上大量投放廣告是一種普遍現象,一些互聯網平台為了賺取更多的廣告費,對這些資質真偽的核實大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者把資質的審核權直接下放給了廣告代理商。
犯罪嫌疑人鄒某:套資質的話是基本上代理(商)都會做,(互聯網平台)總部給他們規定是不允許他們做的。但是(代理商)為了完成業績,也是會做的。
警方在調查中發現,有些代理商為了完成廣告額度,甚至會直接拿著套用的資質到互聯網平台開通廣告賬戶,一些賬戶又被倒手賣給了賈某軍。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張某是“今日頭條”在吉林的廣告總代理,他們通過套用犯罪嫌疑人孔某等人提供的吉林四平德豐鐵東村鎮銀行、三亞惠民銀行在“今日頭條”開通了大量推廣賬戶,賣給了孔某,孔某又將這些廣告席位賣給賈某軍。賈某軍因此得以在今日頭條上投放了大量的網絡詐騙廣告。
那麼這些套用或者偽造的貸款資質、企業域名為什麼能順利通過今日頭條的審核呢?
涉案人員張某:我們簡單審核以後提交到總部,然後總部是有專業的審核。但是在我們這個層面,包括總部層面可能都沒有發現問題。就事實情況來看,我們包括頭條可能也確實是存在資質審核不嚴,審核不到位的這這種情況。
蘇州市反詐中心主任婁乃成:剛才所說的一個(涉案互聯網平台)他們只審核材料,不審核實質;另個他們甚至對於互聯網這種投訴也不當回事,有群眾投訴了,直接把他投訴轉給那家發布廣告的公司,你幫我把這個事情了掉,你自己去了掉這個事情我就不管了。
此外,按照相關的金融管理規定,賈某軍等人套用的貸款資質只能在指定區域內投放廣告,而一些互聯網平台為了廣告費卻對這樣的規定置若罔聞。
蘇州市反詐中心主任婁乃成:很多藉貸平台,它發布借貸廣告肯定後面有一家金融機構。但當那家金融機構的資質,只能在一個縣或者是一個地市發布這種貸款的一個廣告,或者是從事貸款業務。而不是面向全國,(互聯網平台)它把線下的這種限製到線上就取消掉了,互聯網公司審核也不嚴,睜一隻眼閉一眼,只賺這種廣告錢。
監管存在漏洞公安機關約談涉案網絡
針對這些涉案的網絡平台所暴露出來的監管漏洞,公安機關在案件偵辦過程中,也對相關的互聯網公司進行了約談,要求對此類貸款廣告的資質進行全面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