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罕見巨虧10億背後:欲轉型與阿里京東競爭?
國內快遞行業巨頭順豐控股(002352.SZ)一季度業績現罕見虧損,引發業界關注。4月22日晚間,順豐控股發布的2021年一季報顯示,當季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426.2億元,同比上漲27.0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9.89億元,同比下滑209.01%。
在此前不久的4月8日晚間,順豐控股曾發布一季度業績預告稱,預計當季虧損9億元至11億元。
在上述業績預虧公告發布後,順豐控股即迎來上市以來少見的跌停。而自今年春節以來,該股股價已陷入持續調整之中,其股價自2月18日沖上歷史新高124元/股後,持續回落,一度跌至近期低點62元/股附近,短短兩個多月,股價已經腰斬。
對於首季的大幅虧損,順豐在財報中總結了五大原因,包括:公司繼續加大新業務的前置投入,如快運、豐網、同城急送、倉網的網絡建設;為應對春節節前業務高峰,公司投入臨時資源,帶來了一定的成本增加等。
對此,一家物流公司的高管則對《財經》記者透露,順豐此次的虧損,背後一大原因源自商務領域電子合同的日漸增多,相關領域對順豐快遞的需求減少;另一原因則來自順豐在高端物流領域堅持自建車隊,佔用資金偏高。
自4月8日發布一季度業績預虧公告以來,已有多家機構下調了順豐控股的目標價,包括瑞銀證券、招銀國際、東北證券等,其給出的下調後目標價均低於百元。Wind數據顯示,瑞銀證券給出的目標價最低,僅65元/股。
從財報看,加大新業務開拓及資源投入力度,是順豐控股今年一季度在收入增長的情況下,淨利潤卻虧損近10億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數字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正是公司新業務之一。
順豐控股董事長兼總經理王衛曾稱,公司未來核心競爭力將是為重點公司提供有競爭力的行業解決方案。
“在解決方案領域,順豐目前在國內外還沒有對標的企業,公司該業務走在國際的前沿,成功就是一條龍,不成功則是一條蟲,如果順豐做不成,則沒有幾家公司能夠成功。”王衛在2019年股東大會上的發言,顯示了其對轉型的期盼和決心。
然而,在供應鏈領域,早已有阿里、京東等電商佈局,順豐控股能否在與這些巨頭的競爭中突圍?一位供應鏈行業的人士對《財經》記者坦言:“相對而言,順豐在這一領域還是有短板的。”
4月23日,在順豐控股發布一季報後,其股價回升3.72%,收報65.53元/股,總市值為2986億元。
首季虧10億,業務遇阻還是管理失策?
快遞行業的白馬股,為何2021年首季虧損近10億元?4月22日晚間,順豐控股發布了一季報,並給出了相關解釋。
其認為,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包括五點:
1、公司正處於新業務拓展關鍵期,為擴大市場份額,打造長期核心競爭力,公司繼續加大新業務的前置投入,包括快運、豐網、同城急送、倉網的網絡建設;
2、為應對春節節前業務高峰,公司投入臨時資源(包括外包人力、運力和臨時場地等),帶來了一定的成本增加;
3、公司在網絡融合調整的初期存在資源重疊投放導致成本提升;
4、公司在春節期間增加了在崗人員數量等,致使春節期間在崗人員的成本增加;
5、經濟型快遞產品特惠專配的業務量增長迅猛,該部分定價偏低產品的件量佔比上升較快,對整體毛利造成一定壓力。
對於順豐控股的虧損,前述物流公司的高管則對《財經》記者表示,“業界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其背後一大原因是受到電子合同的影響。”
其進一步解釋稱,以前大家大多會通過順豐來郵寄的一些比較高端或涉密的文件,比如紙質合同等,但是現在很多領域都在推行無紙化,隨著電子合同的增多,順豐在這一業務上的營收受到了很大衝擊。
王衛在4月9日的業績說明會上也表示:“順豐B2B 商務件(工商業快遞)是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化的普及,包括郵寄發票的需求消失,工商業受到一定的挑戰。”其同時稱,為了應對挑戰,公司將繼續深耕B 端,深挖工商業部分需求。
“另一方面的原因,則來自高端物流。”該高管表示:“順豐控股一直堅持自建高端物流車隊,不論是車輛還是人員,這一部分佔用的資金還是比較高的。”
快遞行業的白熱化競爭,也在蠶食順豐控股的利潤。公司在對一季度業績虧損的解釋中即稱,部分定價偏低產品的件量佔比上升較快,對整體毛利造成一定壓力。公司2021年3月快遞業務經營簡報也顯示,順豐控股單票業務價格已經下降至15.74元,去年同期該價格為17.91元,同比下降12.12%。
除了業務上的原因,公司管理層面的一些失誤,也可能是此次順豐控股大幅虧損的原因之一。
在4月8日晚間發布一季度預計虧損約10億元的公告後,次日,順豐控股召開了2020年度股東大會,王衛表示:“首先跟股東做一個道歉,因為我認為第一個季度真的沒有經營好。”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他坦言在管理上有疏忽,類似的問題不會出現第二次。
與2020年財報相比,其2021年一季報表現更顯得出乎市場意料。今年3月17日晚間,順豐控股披露了2020年年報:公司2020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539.87億元,同比增長37.25%;實現歸母淨利潤73.26億元,同比增長26.39%。與行業平均17.3%的增長率相比,其營業收入增速明顯領先。
在順豐控股於4月8日發布一季度業績預虧公告後,多家機構下調了公司目標價。Wind數據顯示,以瑞銀證券給出的目標價最低。
4月14日,瑞銀證券發布題為《順豐控股:近期股價回調是買入機會麼?》的研究報告。
瑞銀證券認為,順豐控股股價回調後估值依然高企。在一季度意外地出現虧損之後,順豐控股股價已下跌約20%。當前股價對應53倍12個月動態PE,當前估值尚未充分反映時效件業務放緩以及對低價產品和新業務投資日益增加造成的盈利能力惡化,這已經導致公司一季度出現虧損並且在未來幾個季度將繼續令利潤率承壓。
同時,瑞銀證券稱,公司的定增導致的潛在股份稀釋和嘉里物流並表(尚未反映在當前的預測中)或帶來進一步的下行空間。
“仍然看好順豐成為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的長期潛力,但下調盈利預測和目標價並維持賣出評級。”瑞銀證券稱。
其該份研報中,瑞銀證券將順豐控股目標價下調至65元/股,這與該股4月23日65.53元/股的收盤價相近。
還有多家機構在近期下調了順豐控股的目標價,其給出的目標價均低於100元/股。這意味著,短期內,順豐控股股價或很難重返今年2月創下的124元/股的歷史高點。
東北證券認為,順豐控股股一季度業績表現低於預期。去年同期實現盈利9.07億元。收入端增長整體保持穩定,高毛利時效件業務增速放緩拖累盈利能力。
其進一步分析稱,快遞業務量增速迅猛,行業將進入新一輪的資產投入周期,業務與資產需相互磨合。
對於未來業績表現,王衛在4月9日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二季度肯定不會再虧,但全年利潤還不能回到去年同期水平。因為未來我們要繼續戰鬥,未來三年還有很多目標要一起實現,到時候公司的股價不應以物流公司的估值體係來看,這是對所有投資者最好的交代。”
順豐控股此次曝出的業績大幅虧損,對整個物流行業也有一定影響。
“順豐此次曝出的虧損,對於整個物流板塊的的估值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投融資方面,一些投資機構在看到連順豐這樣的公司都出現大規模虧損後,開始審視整個物流行業的可投資性。”一家正在籌劃上市的物流企業高管告訴《財經》記者。
發力供應鏈,如何與阿里京東競爭?
從財報來看,順豐此次大幅虧損,與其進行的供應鏈轉型密不可分。
對於順豐來說,其供應鏈業務面臨較大的市場機遇,在政策層面體現較為明顯。
十四五規劃特別指出,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2020年4月,國家郵政局及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快遞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提出促進快遞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做優做大供應鏈服務。
在券商看來,物流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關鍵領域,未來前景廣闊。
順豐控股從2017年開始就進入供應鏈,在公司2018年將扣非後淨利潤下滑後,王衛就已帶領順豐進入2.0時代。
不同於1.0時代聚焦於快遞物流領域,王衛稱,公司2.0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將是為重點公司提供有競爭力的行業解決方案。
近年來,隨著投入加大,公司的供應鏈業務收入亦在快速增長。2020年,順豐控股整體供應鏈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71.04億元,同比增長44.45%,該業務占公司營收比重為4.61%。
進入2020年一季度,順豐控股供應鏈業務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今年1月至3月,公司供應鏈業務營業收入分別為7.97億元、6.51億元、8.3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66.74%、76.42%、80.22%。
進軍供應鏈業務,是王衛骨子裡“冒險精神”的體現。“他很勇(敢),他有膽子不斷擴張,賺10塊錢再拿8塊錢去開新商舖。”有人如此評價王衛。而其對供應鏈業務,也寄予厚望。
對此,王衛稱, “公司不會一味的燒錢來做新業務,但如果短期的利潤承壓能換來長期的競爭力,有機會將順豐打造成為市場上不可或缺的選擇,那我願意調低未來1-2 年的利潤率預期,這是重要的戰略。”
3C行業、餐飲超市、服裝快消,是順豐控股提供解決方案早已開始試水的領域。
從庫存管理數字化升級入手,管理客戶產品投放、鋪貨、補貨、促銷等,提升線下門店的轉化率和線上客戶的收貨體驗,是公司此前在服裝行業中的方案+服務的嘗試。
順豐控股一位高管曾對《財經》記者表示,公司為頭部鞋服、日百零售企業提供倉儲、物流、補貨、微倉等服務,對相關客戶的各環節數據有著較為直觀的了解,更清楚客戶各環節的痛點在哪裡,從而為客戶開發針對性產品來解決上述問題。
與傳統供應鏈將消費者作為下游不同,順豐將消費者作為上游,把下游當作需要撬動改革數字化的節點,希望通過提供獨立第三方的大數據和科技行業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實現直面消費者(D2C)的數智化經營。
標準化、數字化、產品化,被喻為順豐科技解決方案上的三大DNA。2020年,公司在數字化供應鏈行業解決方案方面,通過服務於零售、工業製造、快消品、鞋服美妝、醫藥等行業,實現了一定技術收入、數據積累。未來,公司將全面聚焦八大行業。
“公司現在有五六個行業做的比較出色,行業中的頭部客戶已經可以亮出來。”王衛在今年4月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公司已經準備要從頭部客戶複製到腰部客戶,目前腰部客戶還是需要打磨的階段,具體項目需等打磨階段成功之後再對外發布。
順豐對供應鏈業務投入還在加碼。根據公司《2021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司擬募集220億元資金中,有30億元擬投入到數智化供應鏈系統解決方案建設項目,該項目投資總額為32.11億元。
順豐控股表示,建設數智化供應鏈服務能力是公司向綜合物流供應商轉型的重要一步,該項目不直接產生收益,項目建成後,將有力提升公司供應鏈一站式服務能力,提升客戶粘性。
一位物流行業分析師對《財經》記者表示,順豐為客戶提供方案的深度,依賴於對客戶數據的掌握程度,根本上取決於客戶對其的信任度有多高,這種信任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獲得。
雖然順豐對供應鏈業務投入在加大,且王衛對該業務期望甚高,但也面臨新舊文化融合、產品很難標準化、缺少商流等問題。
據悉,公司存在“老順豐人”和“新順豐人”的一些說法。王衛也曾經坦言,公司轉型過程中,對於此前舒服多年的老順豐人來說,自身有很大的關卡需要克服,未來的順豐是物流、科技、互聯網多元文化並存,員工應學會適應多元文化氛圍。
一位前順豐人員對《財經》記者表示,王衛控制欲較強,其用順豐老人比較多。
在投資者看來,供應鏈市場和包裹市場最大的不同就是產品很難標準化,這也是公司面臨的難點之一。對此,王衛表示,公司會提煉很多供應鏈的場景出來,變成標準化、模塊化後,通過系統快速復制產品和增長量。
此外,在業內人士看來,商流方面的缺失,也是順豐在供應鏈方面的短板。
“從平台供應鏈方面來看,順豐在供應鏈業務方面的競爭對手是京東和阿里,商流(消費端)、資金流、信息流、物流是供應鏈業務四大模塊,順豐擁有信息流、物流資源。”前述供應鏈行業人士向《財經》記者分析,但在消費端的商流,即如何把客戶產品銷售出去,是順豐的短板,與京東、阿里都擁有龐大的銷售平台相比,順豐缺少這方面的資源。
其進一步指出,雖然順豐在經濟發達地區快遞業務仍保持優勢,但近年來快遞行業增量主要來自欠發達地區,與競爭對手相比,順豐在欠發達地區網絡佈局較少,不利於其對消費者數據信息收集。同時,順豐的全國定價模式,也讓公司在部分產品重量稍大的產品方面運費單價較高,造成這部分客戶信息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