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提出了基於低溫超導光電方案的大規模人工智能係統
隨著各界對人工智能興趣的提升,研究人員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如何構建一套能夠與人類認知相仿、且能力相當的AI系統。比如近日,就有研究人員在《應用物理學快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光電智能》的文章,其中提出了一種結合了光學和超導電子學的大規模人工智能方案。
研究配圖- 2:跨尺度結構示意
儘管許多研究團隊都選擇了基於常溫半導體的光電集成方案,但在低溫條件下,超導體的光電集成要更加容易實現。
研究配圖- 3:光電神經元框圖
在AIP出版的《應用物理快報》中,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提出了一種大規模人工智能係統的構建方案,特點是著重於將光子組件與超導電子(而不是半導體)結合到一起。
研究配圖- 4:超導/ 光電子探測器電路圖
研究作者Jeffery Shainline 認為,通過在低溫條件下運行並使用超導電子電路、單光子探測器和矽光源,將有助於開闢出一條通往具有豐富計算功能和可擴展性的製造道路。
研究配圖- 5:超導光電子網絡的實驗進展
借助這條複雜的光電子電路通信,可計算並構建出規模化的功能性AI 認知系統,且這遠遠超出了單獨使用光(或電子設備)所能實現的範圍。
研究配圖- 1:每節點平均連接數
更讓Shainline 感到驚奇的是,與在室溫下工作和使用的半導體方案相比,低溫下的超導光電集成要容易實現得多。
研究配圖- 6:300mm 晶圓可容納的節點總數/ 波導節點的連接數
SCI Tech Daily 指出,超導光子探測器能夠對單個光子進行探測。要實現同樣的功能,半導體光子探測器需要用到大約1000 個光子。
最終結果是,矽光源不僅能夠在低至4 開爾文的環境下工作,在亮度僅為室溫下1/1000 的情況下,仍可有效地開展通信。
研究配圖- 7:光電神經系統的層次結構
儘管諸如手機芯片之類仍需在室溫下工作,但這項新研究的技術理念,還是有助於讓將來的先進計算系統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展望未來,研究團隊還打算探索更複雜的、與其它類型的超導電子電路集成的方案,並展示構成AI 認知系統的完整組件(包括突觸和神經元)。
當然,最終影響這項技術能否順利推出的關鍵,還是在於能否以合理的成本、實現大型系統的製造與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