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特斯拉風波,不只是維權的事
自從某個女車主身穿“剎車失靈”字樣的T卹站上車頂維權,特斯拉再次身陷輿論漩渦。爭議焦點是:車主稱剎車失靈,但無法還原事故現場、難以自證。而特斯拉掌握行車數據,卻拒不提供給有關調查部門。事件走向一波三折。起初特斯拉“決不妥協”,後來在輿論壓力下,改口“盡全力滿足車主訴求”,但仍緘口不提公開事故車輛行車數據。
4月21日深夜,在多個部門發聲後,特斯拉態度大轉彎,稱“願意提供事發前半小時的車輛原始數據給第三方鑑定機構或政府指定的技術監管部門或者消費者本人”。
這個轉彎耐人尋味。此前特斯拉曾用“數據丟失”“雲端數據消失”等搪塞事故車主質疑,也有事故車主發現行車記錄儀相關數據竟被刪除。
黑的變不成白的。拿出真憑實據,總會水落石出。但現實是,這份關乎真相的數據如此久等不至,背後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
有人會說,數據是企業收集的,該歸企業。但細想之下,自己的行車數據竟不能自主掌握,很不合理。於是,便帶出一場關於數據權屬的爭論,而這一爭論在國際範圍內仍懸而未決。
用戶使用中產生的數據是誰的?在這過程中,有3個主體常被牽涉其中:個人、企業、國家。個人享有數據隱私權利,企業享有數據再加工權利,國家則要保障數據主權、拆除數據安全領域的潛在危機。
其中,較引人關注的是企業與個人間的數據權屬問題。個人與企業數據權屬不明,可能導致企業侵犯個人數據權利。比如,一些企業擅自處理用戶數據,而用戶全然不知自身信息被以何種方式處理、流向何處。
此外,部分企業可能跨境轉移信息,轉移後的信息是否合規使用甚至是否威脅到國家安全,更要打個大大的問號。這話並非沒有因由。
2013年的“棱鏡門”事件,倏然拉開了監聽全球的“黑幕”。前中情局(CIA)職員愛德華·斯諾登向《衛報》和《華盛頓郵報》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實施了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包括要求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每日上交數百萬用戶的通話記錄,進入微軟、谷歌、蘋果、雅虎等9大國際網絡巨頭服務器,監控美國公民乃至全球公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視頻、照片等。
二
在信息時代,世界上每天都在產生海量數據。
據全球權威諮詢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全球數據容量將在2025年超過175ZB。這是什麼概念?若以25Mb/s的速度下載,需要18億年。而這些數據既包含個人隱私數據,也包括極具商業價值的企業數據和涉及國家安全的機密數據。一旦它們在權屬不明的情況下被隨意收集、任意流轉、肆意濫用,會是什麼結果?
正因為此,各國日益將“數據安全”視為大課題。但現實是,很多用戶數據都掌握在諸多互聯網大企業手中,各有數據壁壘,視為競爭籌碼。面對大企業的數據壟斷,各國在不斷打擊、規範。
2019年1月,法國國家信息與自由委員會以“違反數據隱私保護相關規定”為由對谷歌開出5000萬歐元罰單;2020年6月,德國最高法院裁定,Facebook在沒有特別許可時,不可自動收集德國境內WhatsApp、Instagram等的用戶數據。
即便如此,Facebook等科技巨頭的數據收集、洩露醜聞仍時有發生。怎麼就記吃不記打?歸根到底,是全球治理中對企業使用個人數據仍缺乏體系化的統一規範,各國秉持的數據跨境流動規制主張存在較大差異。
在規範數據的使用和流動上,歐洲無疑是先行者。早在1995年,歐洲便已通過《個人數據採集和傳輸行為保護指令》,禁止向未建立充分數據隱私權保護法律的國家傳輸數據。2018年5月,歐盟又正式實施《一般數據保護條例》,將個人數據權利視作基本人權。
較之歐洲,向來信奉自由市場的美國,在數據跨境流動的管制上並未如此嚴苛,原因是美國政府不希望減損或擾亂美國與其他國家間的貿易合作。
但美國又極為重視“數據安全”。圍繞“數據主權界定”,美國基於2018年《澄清境外數據的合法使用法案》以及《美國出口管制改革法案》,確立了“長臂管轄”原則。“這意味著,只要數據到了美國控制者手中,美國基本默認其執法者可直接從全球各地調取。”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陳兵稱。
中國在《網絡安全法》第二十一條及《數據安全法》(徵求意見稿)第十九條中,均提到數據分級分類保護,但關於數據權屬、數據安全等規定主要見於《網絡安全法》及一些地方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中,並且多為倡導性規定。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和動態的數據體系、多樣的數據類型賦予數據前所未有的價值。但數據權益歸屬與利益分配不明,很容易引發數據獲取、共享、交易等法治風險和困境。”陳兵說。
特斯拉維權事件,顯然碰到了這樣的困境。
特斯拉作為知名外企,在中國售賣產品,獲取中國用戶的數據,但碰上維權問題,竟在數據權屬上“打小算盤”,甚至公然不服從相關監管調查部門的數據提取要求,這種數據壟斷的姿態明顯不止是傲慢,更是在違法的邊緣肆意試探。
目前,數據已成為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數據天然有集中化的傾向,但若縱容大企業壟斷數據,會扼殺創新和自由競爭,甚至威脅到國家安全。
近些年,中國不斷規范立法,打擊壟斷。特斯拉維權事件不僅僅是普通的商業糾紛,背後暴露的數據壟斷問題更值得深思。車輛的剎車可以失靈,但數據安全的剎車,必須掌握在國家手裡。
這點必須未雨綢繆。
文/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