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魚文學獎:杜甫不行,你可以
閒魚,一個披著二手交易外衣的現實主義文學論壇。文豪散落人間的年代,每個網絡社區都有自己的文學風格。在知乎,是“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在虎撲,是“感冒藥裡有安眠藥”;在B站,是”下次一定”。而在閒魚,高端的現實主義文學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呈現方式。
縱覽用戶們千奇百怪的賣貨文案,魯迅會吶喊,村上春樹會惜敗,而你會收穫快樂。
野生文豪誕生地
近日,為了體現對用戶們賣貨文案的欣賞和褒獎,閒魚宣佈在2021年世界讀書日舉辦首屆“閒魚文學獎”。此次獎項聯合了《故事會》《讀者》《知音》和書旗小說,旨在發掘散落在互聯網角落的“民間作家”。
多年來,為了出售閒置物品,閒魚用戶們極盡所能在寶貝詳情頁揮毫撥墨,創作了大量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的文學作品。它們取代刻板規矩的產品細則,吸引了買家駐足和路人圍觀。
比如不讀到結尾,永遠不知道結局的跌宕家庭倫理劇:
比如參與地球保衛戰最後得到戰利品的科幻大片:
又比如出獄後與初戀失之交臂的情感故事:
還有大量寶貝的詳情頁裡,寫的是情緒、耍寶和無處釋放的才情。偌大的閒魚,容得下一張張虛構和創作的書桌。
來自閒魚賣家的意識流版暴躁咆哮
祖傳寶貝便宜出,望尋有緣人好好珍惜
詩歌可以寫在任何地方
在閒魚,偉大的野生文豪們開發出了“二手交易”之外的平台功能,閒魚文學自成一派應運而生。它們往往短小又生動,不動聲色中透露著戲謔、自嘲,結尾引出轉賣的寶貝或者永遠無法交易的寶貝。
而在這些看似沙雕無厘頭的文字背後,是飽含喜怒哀樂的人間真實。
紀實文學的富礦
閒魚文學,本質上是紀實文學。
在閒魚公佈的“十大轉賣理由”中,寫滿了生活的“不得已”和“不容易”。“老婆不讓”高居榜首,“分手了、前任送的、舔狗送的”單拿出來就是洋洋灑灑的情感長帖,“搬家了、長胖了、學不會”多多少少都帶著遺憾不甘和夢想破碎的聲音。
值得一提的是排行第二的“退坑退圈”。作為一個二手交易平台,閒魚某種程度上為許多小眾玩家提供了交流、流轉的同溫層。在轉賣文案中,有的是極為簡短的“退坑”二字,有的則深情回顧了曾經愛過,最後戀戀不捨決定放手。
與之類似的,是追星女孩們的痛哭流涕萬念俱灰以後的斷捨離。從這個角度來說,閒魚可能是塌房女孩最後的避難所。
如果說,類似“懷孕了,老公不讓用化妝品”這樣的轉賣理由還帶著三分溫情三分關懷四分秀恩愛,迸射出綠光的“基金虧了”這一條實在是見者傷心、聞者落淚,最後反應過來小丑竟是我自己。
2021年初,基金出圈速度空前,至今仍是年輕人之間最熱門的社交貨幣之一。據閒魚官方數據,由於市場波動,3月僅一周內就有20萬人湧進閒魚甩賣閒置物品。此類文案大多為“基金虧了,求回血”;而被轉賣的物品中,則包括“盤了多年的手串”、“一塊曾祖父傳下來的手錶”等,甚至還有“另一半求婚時送的鑽戒”……
在閒魚搜索“基金虧了”,會分外貼心地彈出來一條“轉賣冷靜期”的提示
從情感、愛好、投資到家庭,這些主動或被動轉手的寶貝里,透著雞毛蒜皮的情感起伏,也有柴米油鹽的生活困境。當產品附上有經歷有曲折的文案以後,便從簡單的物品成為了現實生活的一方註腳。
不想做社交的二手平台不是好營銷公司
而這一切,顯然是平台樂見的。
“閒魚文學獎”本質上是一場營銷。宣布舉辦文學節以後,閒魚又在杭州地鐵上辦了一場文學展。“看見每個人的才華”——這一口號被加粗凸顯,高調體現了二手平台賣貨之外的功能和形象。閒魚依靠“閒魚文學”邁出了強勢出圈和豐滿人設的又一步。
事實上,閒魚一直都不甘心做一個單純的二手交易平台。
閒魚一早建立了網上社區“魚塘”,基於地理位置和興趣,用戶可以在魚塘里交流討論。據閒魚官方數據,截止今年3月,魚塘數量已達41萬。閒魚負責人諶偉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閒魚不鼓勵商家在魚塘賣貨,也不會讓它被商業侵占。而是希望每個人都參與到社區的互動和共建,分享自己的生活。”
而如今,更新後的閒魚,在原“魚塘”位置則出了“會玩”社區,從美食、生活到曬娃,閒魚奔向了社交和泛生活化的賽道。
社交+是閒魚對平台交易性質的拓展和突破,但一直以來,作為二手平台,閒魚最基礎的交易方面的弊端卻並沒有被克服。
今年1月14日,江蘇省消保委通報閒魚存在售賣假冒偽劣或違禁產品,售後維權困難、為色情交易引流、違規發布信息等亂象。閒魚的C2C模式,決定著其天然的低門檻,每個用戶都擁有成為賣家、發布商品的權利。閒魚“後審核”模式又進一步強化了用戶的自由,高度自由則會帶來高度混亂。
此外,在C2C模式下,除了實名手機號註冊,平台對C端商家幾乎沒有實質性約束。低准入門檻和違規成本為假冒偽劣產品和違規交易提供了溫床。對於一家以二手交易為立命之本的平台而言,如果商品的真實和合規性不能保證,何以為繼呢?
雖然文學獎只是一場營銷狂歡,閒魚官方也強調提醒過“轉賣文案可以有創意,但商品一定要真實。” 但結合閒魚目前的客觀困境,當我們在談論“閒魚文學”的時候,想一想這種娛樂化和交易本身所依仗的真實性是否有衝突,警惕以文學之名渾水摸魚,也不失為一種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