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睡得少,癡呆風險高:25年的追踪調查揭示中年缺覺危害
睡眠幾乎要佔去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可想而知,充分的睡眠,一定對生理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然而隨著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要保證每晚7小時的“常規”睡眠對許多人來說已經成了奢求。偶爾一兩天缺覺,可能有些人就會感覺到思維遲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教育部發布睡眠令:作業、遊戲、校外培訓為學生睡眠讓路!
長期睡眠不足,後果就更嚴重了,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身心健康都會因此受到危害。
今天,《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為睡眠時間不足的長期影響帶來又一條證據:在對近8000名英國成年人進行了長達25年的隨訪後,研究人員分析發現,那些中年時期經常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到了晚年,有更高的風險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失智症(也被稱為癡呆症)。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介紹,過去關於睡眠時間和失智症的相關性,證據多來自時間較短(不到10年)的隨訪研究。然而,由於大多數失智症的病理生理學變化會跨越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有必要通過長期隨訪的研究來深入了解睡眠時間與失智症發病率之間有怎樣的關聯,並且從參與者進入老年以前(65歲以前)就開始追踪調查。
這項新發表的研究包含近8000名英國成年人自1985年以來的健康狀況。在參與者50歲、60歲和70時都檢測了他們的睡眠時間。除了參與者自我報告睡了多久外,相當一部分人還會佩戴專門的設備過夜以確認時長估計是否準確。
在平均25年的隨訪期內,確診了521例失智症。分析參與者的睡眠時間發現,那些在50、60歲時睡得較少的人,患上失智症的可能性較大。總體而言,相比長期保持每晚7小時睡眠的人,從中年至老年(50-70歲間)長期睡眠少於每晚6小時的人,失智風險增加30%。
研究還分析了一些可能的影響因素,發現睡眠時間與失智症風險之間的關聯與精神疾病、心血管代謝都無關。也就是說,抑鬱症等精神問題和心血管健康,儘管是影響失智症的已知因素,但不能用來解釋睡得少與失智風險高的關係。
論文在結論部分強調:中年睡眠時間短與晚發性癡呆風險增加有關。儘管作為相關性研究,這項研究還不能建立因果聯繫,但這些數據告訴我們,睡眠對中年大腦健康可能很重要。
研究人員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失智症發病之前的睡眠模式或許可以影響疾病的發生髮展。未來的研究或許能進一步確定改善睡眠習慣是否有助於預防失智症。但即便我們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結果,保證睡眠時間總是沒有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