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消費者“出格”維權揭示電動車行業製度性缺陷
一位女士穿透上海車展安保系統,在特斯拉展區維權,其間強力登頂特斯拉展車,持續高聲控訴“剎車失靈”,隨後被警方帶離。20日一早,上海警方通報,因擾亂公共秩序,該女士被行政拘留五日。
維護公共場合的秩序和安全,是警方的職責;維護購車人、乘車人的用車安全,則是特斯拉的職責。但是,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僅中國國內發生的特斯拉“失控”、“剎車失靈”事故就多達十餘起,結合特斯拉的銷量,事故率就格外扎眼。即使完全站在特斯拉公司的立場——把事故責任都推給消費者,這些事故也足夠證明特斯拉對乘用人不夠友好,起碼在安全預案上有很大欠缺——畢竟,別的電動車、燃油車沒這麼多事;畢竟,軟、硬技術都足夠完備是特斯拉的賣點,但總搞不掂乘車安全這種事,似乎怎麼說都說不過去。
合理合法地維權、擺事實講道理地維權,當然應該被消費者認真遵循。不過,這有一個基礎,即消費者的維權途徑要足夠暢通,維權門檻不能過高,擺事實講道理得有人聽、還能聽進去;而且,當消費者面對的企業過於強勢,面對的產品過於復雜,自己很難把事實和道理講清楚的時候,還要有專業人士的強力介入。只要有這個基礎在,大概沒人願意挑戰法律、在公共場合不顧體面地成為焦點。要夯實這個基礎,方方面面的監管就一定要到位,要有完備的製度保障,要有足夠的監管效率。
這次消費者“出格”維權事件的發生,又一次證明,一些問題已到了急需解決的地步。比如,對特斯拉事故的第三方鑑定問題。與燃油車不同,特斯拉有很多“秘密”是自始至終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沒有特斯拉的配合,第三方很難就事故的性質、責任等問題獲得發言權。這個問題是世界性問題,不對此進行製度性構建,這個問題幾乎無解。
解決特斯拉以及其他電動車的數據獲得問題(無論是警方強力獲得,還是製度框架下第三方友好獲得),顯然已非常迫切。這個問題不解決,電動車的前行之路就存在大障礙,行穩致遠就根本談不上。對此盡快做出製度安排,無論是對市場、對消費者,還是對電動車生產企業,都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