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團隊最新研究:陝魯約8000萬年前碎蛋殼或屬鴨嘴龍科恐龍
近年來在陝西山陽、山東萊陽發現的最早約8000萬年前的碎蛋殼化石,究竟是誰下的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員團隊最新研究認為,它們與廣東南雄盆地恐龍蛋屬種——坪嶺疊層蛋差異較小、與北美慈母龍蛋蛋殼相似,推測其母體恐龍可能屬於鴨嘴龍科恐龍。
這一古生物化石領域最新研究進展成果論文,近日由國際專業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在線發表。該研究還對恐龍蛋的圓形蛋科化石分類進行深入分析,對中外其他圓形蛋科成員的分類位置進行修訂,也為這類恐龍蛋產蛋母體的討論提供新的證據。
4月20日,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王強和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朱旭峰在北京就最新研究成果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朱旭峰介紹說,近年來研究團隊在陝西山陽盆地和山東萊陽盆地採集了大量恐龍蛋蛋殼碎片,化石年代距今約8000萬-6600萬年。
作為本次研究最重要的一項成果,中科院研究團隊完成恐龍蛋疊層蛋屬特徵修訂,並對原來相關恐龍蛋化石的分類進行修訂。
王強指出,此次研究不僅豐富了恐龍蛋種,闡明坪嶺疊層蛋在國內國際的分佈情況,更進一步修訂了國外關於部分圓形蛋類恐龍蛋的分類位置。
通過這次研究還進一步明確,在建立恐龍蛋和恐龍之間聯繫的時候,更多將依據在恐龍蛋裡尋找胚胎,或者是同層位中恐龍幼年個體和恐龍蛋之間緊密的聯繫,為建立整個白堊紀時期不同地點、不同層位、不同時代恐龍之間相互關係提供很好的依據。(記者孫自法製作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