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大調整:限制金融科技企業上市研發人員佔比至少10%
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迎來首次修訂。4月16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修訂後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下稱《指引》),在原有的科創屬性評價標準基礎上,豐富了科創屬性認定標準,並進一步明確科創板的行業領域。
修訂後的科創屬性評價指標新增研發人員超過10%的指標,將由原來的“3+5”變為“4+5”;同時,建立負面清單制度,明確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創新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禁止房地產和主要從事金融、投資類業務的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
同日,修訂後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也一同出爐,進一步明確科創板的優先支持方向,取消“暫未達標”企業的申請安排,明確保薦機構對科創板定位的核查要求。
總結一下此番修訂的幾個關鍵點:
1、金融科技、模式創新等類型的企業,限制在科創板上市;
2、對於房地產和主要從事金融投資類業務的企業,禁止在科創板上市;
3、申報科創板發行上市的發行人,應當屬於下列行業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裝備領域、新能源領域、生物醫藥領域、節能環保領域、新材料領域等。
上市門檻:“3+5”變“4+5”
此次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修改涉及對科創屬性評價指引,以及交易所相關審核規則的修改,具體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新增研發人員佔比超過10%的常規指標,以充分體現科技人才在創新中的核心作用,修改後將形成“4+5”的科創屬性評價指標;
其次,按照支持類、限制類、禁止類界定科創板行業領域,對不同企業進行分類處理,建立負面清單制度。
包括:申報科創板發行上市的發行人,應當屬於下列行業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裝備領域、新能源領域、生物醫藥領域、節能環保領域、新材料領域等;對於金融科技、模式創新等類型的企業,根據企業科創屬性情況從嚴把關、限制在科創板上市;對於房地產和主要從事金融投資類業務的企業,禁止在科創板上市。
三是充分發揮交易所科技諮詢委的作用,完善委員構成和工作機制,增加科技管理、產業規劃、科學研究等相關領域的委員數量,完善徵求意見制度,形成監管合力。
四是交易所在發行上市審核中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重點關注發行人的自我評估是否客觀,保薦機構對科創屬性的核查把關是否充分並作出綜合判斷。
上交所去發布的《暫行規定》也同步修訂。進一步明確科創板的優先支持方向。科創板優先支持符合國家戰略、擁有先進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成果轉化能力突出、行業地位突出或者市場認可度高等的科創企業上市,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另外,《暫行規定》明確,保薦機構應圍繞科創板定位,對發行人的科創屬性的認定依據和相關信息披露進行核查把關,核查時應當結合發行人的技術先進性等情況進行綜合判斷,不應簡單根據科創屬性評價指標出核查結論。
在新老劃斷方面,上交所表示,對《暫行規定》修訂前已申報的企業,審核中對科創屬性相關指標仍按其申報時的相關規定執行,但將根據本次修訂精神對企業的技術先進性等進行綜合判斷。
科創板2020成績:共實現營收3314.67億元
“從一年來製度運行的效果看,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推出,增強了審核註冊標準的客觀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為科創板聚集優質科創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證監會發行部副主任李維友表示。
科創板與整體行業PE 估值對比
來自上交所的數據顯示,去年科創板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3314.67億元,同比增長15.56%;共計實現淨利潤461.66億元,同比增長59.92%。
其中,營業收入100億以上的有5家,10億-100億有65家。營收增長率中位數為16%,七成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增長。
淨利潤10億以上的有9家,1億-10億有115家。淨利潤增長率中位數為21%,七成公司淨利潤實現增長,增速前三的是聖湘生物、東方生物、之江生物,分別為65倍、20倍、17倍。受新冠疫情、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也有部分公司出現業績下滑和虧損,其中,同比出現下滑的有64家,佔比27%,續虧的有12家,佔比6%。
分行業來看,生物醫藥行業是2020年的主角。52家上市公司共計取得收入439億元,取得淨利潤78億元,相較於上一年分別增長了50%和377%。橫向比較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則是各行業中賺得最多的,83家上市公司累計取得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1835億元和224億元。
頭部公司優勢也十分明顯。科創50指數成份公司2020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736.18億元,同比增長18%,佔板塊整體45%;合計實現淨利潤分別為231.75億元,同比增長42%,佔板塊整體50%。
未盈利企業方面。2020年度,17家未盈利企業共計實現營業收入458.03億元,上年同期為364.34億元,同比增長25.72%。17家企業淨利潤總計-6.66億元,上年同期為-42.5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虧35.85億元,整體虧損有較大幅度收窄,10家企業實現了減虧。
值得注意的是,高研發投入和股權激勵成為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業績“助推器”。有40家公司2018年至2019年連續2年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過15%,去年這些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602.78億元,同比增長23.57%,高於全部科創板公司8個百分點;合計實現淨利潤96.80億元,同比增長110.15%,高於全部科創板公司50個百分點。
科創板迎來撤回潮
從2020年12月開始,科創板開啟了一輪IPO大撤退。
2020年12月,共有15家公司取消科創板IPO計劃,是11月的近四倍。今年以來,科創板IPO終止審核家數增至35家——4月的前三個交易日,即有3家企業科創板IPO終止審核,其中包含京東數科這家備受關注的獨角獸企業。
科創板IPO的大撤退,與近期監管動態不無關係。
今年1月29日,證監會出台《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除了對現場檢查適用範圍、檢查對象、檢查程序、監督管理措施等內容進行明確規定以外,提出在檢查對象自收到書面通知後十個工作日內撤回首發申請的,原則上不再對該企業實施現場檢查。
這也使得許多申報材料存在瑕疵的企業在被抽選後選擇撤回。
隨後,證監會快速發布了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抽籤情況,共有20家企業“中籤”,其中16家企業已主動撤回申報材料,撤回比例高達8成。而其中有9家申報科創板公司中籤,7 家公司在抽查後主動撤回了申報材料。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所指出,“據初步掌握的情況看,並不是說這些企業問題有多大, 更不是因為做假賬撤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薦機構執業質量不高”。
易會滿表態,將對“帶病闖關”的企業嚴肅處理,對執業質量不高的保薦機構,也將採取針對性措施。
年初至今,科創板終止審查、中止審查、終止註冊的公司快速提升;來源:天風證券
另有部分申報企業撤回申請是由於定位不清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問題。
比如,在針對科創板定位方面被動終止的匯川物聯,就被科創板上市委質疑業務實質是否與物聯網定位相符;在信息披露方面,比如尚沃醫療由於未能誠實披露訂單變化,被保薦機構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
關於如何看待近期科創板申報撤回潮,天風證券認為,往後看,儘管短期IPO 節奏放緩,但在中長期內科創板總體發行規模與節奏大概率保持穩定。
一方面,從科創板月度平均募資額來看,除了去年七月,其餘月份基本都穩定在6-14億元,當前正處在月度平均募資額的震盪區間下沿。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在折戟後再度選擇衝刺科創板IPO。
天風證券認為,很多撤單企業並非是基本面有問題,更多的是保薦機構的執業質量問題。因此,在根據近期監管的要求完善相關問題後,後續仍有很多優秀標的等待申報,科創板大概率將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