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司擬在紐交所上市:騰訊持股22.1%,互助業務已關停
多次傳出上市消息的水滴籌水滴保母公司水滴公司終於正式向美國SEC遞交招股書,股票代碼為“WDH”,準備在紐交所上市。其將自身定位為國內領先的保險和健康服務平台,擬將募集的1億美元資金用於加強和擴大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險業務、研發。
原標題:水滴公司擬在紐交所上市!水滴籌獲客、水滴保變現,騰訊持股22.1%,互助業務已關停
招股書顯示,2020年水滴公司實現營收30.28億元(人民幣,下同),相比2019年15.11億元增長100.4%。同年,水滴虧損6.64億元,調整後EBITDA虧損2.47億元。
收入爆發式增長
水滴公司自2016年成立,創始人兼CEO沈鵬今年才33歲,曾為美團第10號員工。成立初期,水滴從籌款起家,並逐步發展為以“籌款+互助+保險”三大板塊為主的模式。
在監管不斷收緊的趨勢下,水滴公司今年3月26日晚發布互助業務關停公告,並於3月31日18時正式終止互助計劃。此前,輕鬆互助、美團互助、百度(213.56, 3.33, 1.58%)燈火互助也均宣告關停。
招股書顯示,水滴保、水滴籌分別是國內最大的獨立第三方保險分銷平台、最大的個人大病求助平台。
水滴籌公眾知名度更高,根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12月31日,超過3.4億人通過水滴籌平台向超過170萬名病人捐贈了總計超過370億元的資金。根據艾瑞諮詢數據,水滴籌2020年的眾籌金額在中國所有醫療眾籌平台中排名第一。
水滴籌是流量入口和場景。沈鵬曾表示,水滴籌是一個非常好的網民健康保險意識的教育平台,借助水滴籌能夠正確普及進行保險保障的價值和必要性,將適合的產品推薦匹配給不同的消費者。
商業變現則主要來自於水滴保。保險業務自成立以來發展速度迅猛——2018年至2020年,水滴保險通過“水滴保”平台產生的首年度保費分別為9.72億元、66.68億元和144.26億元。
從收入比例上也可以看出,保險業務是水滴公司收入主要來源。2020年,其保險經紀收入佔總收入比例已達89.1%。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水滴公司已與62家保險公司達成合作,提供200種健康和人壽保險產品,累計服務的保險用戶數量約為7940萬人,累計付費保單數達到3070萬張。水滴保2018年-2020年分別實現了9.73億元、66.68億元和144.26億元的首年保費收入,帶給水滴公司的營收分別為1.22億元、13.08億元和26.95億元。
艾瑞諮詢報告稱,按2020年已分配人壽保險和健康保險首年度保費(FYP)衡量,水滴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獨立第三方保險平台。
此外,水滴也對外提供精準營銷、風險控制等保險科技相關服務。2018年-2020年其技術服務收入分別是5909萬元、5171萬元和1.94億元,在總收入中佔比分別為24.8%、3.4%、6.4%。
水滴公司整體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其營收分別達2.38億元、15.11億元、30.28億元,淨虧損分別為2.09億元、3.22億元、6.64億元,水滴公司表示虧損來自於銷售營銷費用以及因涉足保險業務帶來的成本增長,如2020年,水滴營銷費用達到21.4億元,佔總收入的70.4%。
水滴籌自身的流量價值正在縮減,2018年至2020年,其為公司帶來的流量佔比分別為46.5%、23%、13%。而第三方流量渠道的佔比逐漸增加,三年佔比變化分別為1.9%、34.8%、44.9%。
4年完成7輪融資騰訊持股22.1%
股權結構顯示,IPO前,水滴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沈鵬,聯合創始人兼董事楊光,聯合創始人兼董事胡堯等核心管理層共持有股權26%左右。騰訊控股通過Image Frame Investment(HK)Limited持股22.1%,此外,博裕資本、高榕資本、瑞士再保險(25.05, 0.34, 1.38%)三家機構分別持有11.9%、6.5%、5.7%股權。
根據中金及清科統計,水滴創立4年來完成了7輪融資。在其眾多投資人中,騰訊持續參與了天使輪開始的每一輪融資,且大多以領投方或者聯合領投方的身份參與。
水滴4年完成7輪融資
中金報告稱,早期水滴的水滴籌和水滴互助業務給外界的印象更偏向於公益,但其並非公益機構,而是一家以公益為初心的社會企業和商業公司。
中金認為,當前水滴在醫療健康板塊所開設的業務均處於發展初期和佈局階段,但其水滴好藥付、水滴健康以及保險保障生態內的水滴保險商城等業務,分別對應健康管理閉環中的創新支付和藥品、互聯網醫療、保險四大要素。水滴未來若能將各平台的接口打通,有望打造“保險+醫+藥+創新支付”的一站式健康管理平台。
與傳統保險巨頭相比,水滴過往基於保險保障生態內的水滴籌和水滴互助在三線及以下的下沉城市構建了強大的品牌優勢,而下沉市場將會是健康管理行業競爭的主戰場。
招股書稱,水滴公司擬將募集資金用於加強和擴大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險業務、研發,投資於數據分析和技術基礎設施,以及深化與醫療機構的合作關係,目標是構建一個“保險+健康服務”的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