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是否是一個萬億美元的泡沫?
多頭堅定看好,空頭嗤之以鼻,認可度不斷上升的比特幣已經吸引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巴倫周刊》對比特幣的優勢和其發展面臨的障礙進行了深度梳理,幫助投資者理解加密貨幣領域背後的機遇和風險。
大多數人都喜歡美元。美元已經存在了好幾個世紀,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也挺過了經濟大蕭條和通貨膨脹的衝擊。作為一種全球性的貨幣,美元運作得很成功。那麼,我們真的需要一種既沒有美聯儲的支持、只存在於計算機網絡中、又消耗大量電力而且沒有內在價值的數字貨幣嗎?
沒錯,上述描述指的就是比特幣。目前這一數字貨幣風頭正勁。
隨著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僅去年一年就飆升了1000%),比特幣可能正在接近一個轉折點。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投行認為,投資者應把比特幣納入自己的投資組合。特斯拉和MassMutual等公司已經買入了大量比特幣。只需在手機上輕點幾下,就可以把它放進PayPal的數字錢包裡,可以兌換成現金用來買東西。如果想交易比特幣,Square和Robinhood可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Visa還和Coinbase Global聯合發行了比特幣借記卡。
然而,很多人還不太明白比特幣到底是什麼,是否應該持有。我們無法從一個直觀的角度去看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它們是從一個數字存儲庫中“挖”出來的,通過“區塊鏈”這一分散式計算機網絡進入流通。由於比特幣供應量相對較少,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搶購可能會讓位於不斷擴大的加密生態系統頂端的比特幣的價格上漲。在當下這個對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憂心忡忡的環境中,支持者認為比特幣會比美元、日元或歐元等“法定”貨幣更能保值。他們認為比特幣最終將與全球經濟中的紙幣和諧共存。
雖然比特幣已經誕生很久了,但還遠沒有普及,面臨的障礙包括技術障礙、價格不穩定、稅收政策以及政府不希望不受監管的數字代幣搶奪他們的貨幣政策或金融監管主導權。非法使用比特幣的現像也比比皆是,包括洗錢和逃稅。一些國家政府採取了打擊行動,舉例來說,擁有區塊鍊和挖礦領先技術的中國已禁止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使用比特幣進行交易,並關閉了國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中國政府正推進央行數字人民幣,一定程度也是為了對沖比特幣的崛起。
比特幣面臨的另一個障礙是,如何在不污染環境的前提下進行挖掘。據美銀證券(BofA Securities)估計,全球比特幣網絡現在每年向大氣排放6000萬噸的二氧化碳,大致相當於希臘等國家的排放量。一些分析人士稱,大多數比特幣是用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挖掘的,但有關比特幣能源消耗的報告所依據的發電和用電量的假設令人生疑。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和交易量的增加,對環境的破壞也與日俱增。美銀證券估計,每當有10億美元流入比特幣,就相當於道路上增加了120萬車輛(而且不是特斯拉生產的那種)。
也許最令人頭疼的問題是:比特幣是否是一個萬億美元的泡沫?
比特幣的市值已經超過了萬事達卡、家得寶和埃克森美孚的總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稱,加密貨幣的整體價值相當於整個高收益債券市場的價值。然而,比特幣的交易更像一隻交易清淡的股票,而不是一隻流動性很強的大盤股,挖掘出來的大部分比特幣都由“Holders”(即那些不管市場環境如何變化都堅定持有比特幣的人)長期持有,而且實際上並不流通,大宗交易可能會抬高價格。實際上,美銀證券的數據顯示,95%的比特幣由2.4%的賬戶控制;Chainalysis的數據顯示,20%的比特幣可能存放在已經丟失或無法再使用的數字錢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