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質疑首汽約車“殺熟” 從自營向承包轉變究竟是福是禍?
號稱“讓滿意成為習慣”的首汽約車,近日卻遭到了來自用戶和司機的雙重投訴。4月15日,有用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其使用同一部手機、不同手機號登錄首汽約車App發現,雖然兩個賬號都是“白銀用戶”,但在同一時間打車,在出發地和目的地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系統顯示的預估價格卻不同。
高峰期的打車價格有30元左右的差異,非高峰期也有10元左右差異,且兩個賬號的界面也不相同。
以高端品質著稱的首汽約車,還能繼續獲得用戶認可嗎?
飄點定位之說被指是讓司機背鍋
據報導,一位用戶在北京首都機場用首汽約車App約車成功後,發現網約車距離自己竟有22.4公里,需要等候54分鐘,而且系統提示“這是距離最近的網約車”
對此,首汽約車回應稱,此筆訂單產生過遠距離派單屬於違反機制反常現象,首汽約車已對該筆訂單進行排查。初步調查為“有司機使用不法軟硬件進行飄點定位,以謀取虛假里程方面的額外收入或機場綁單的便利性。”
對於這一解釋,上述用戶認為,“這是讓司機來背鍋,因為司機也抱怨曾經兩次被派這麼遠的單子了。”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個人認為出現過遠派單的非正常現象,原因可能是平台軟件定位功能存在問題,比如刷新的頻率或者第三方軟件與系統的融合,導致在更新和調度上存在問題。有司機使用不法軟硬件進行飄點定位也是有可能的,但這個情況比較少,總體而言,還是平台系統軟件的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
那麼,若是有司機使用不法軟硬件進行飄點定位,平台是否就真的束手無策?一家頭部網約車公司高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只要企業願意提陞技術水平,肯下成本,是可以阻攔這種行為的。”
有用戶稱遭遇平台“殺熟”
一位黑金卡用戶曾反映首汽約車涉嫌“殺熟”。譬如,他使用微信支付車費僅需要90元,而如果選擇使用充值卡付費就是110元。“當然,當時充值的時候是每100元優惠5元,可是這麼一算,根本沒有什麼優惠,甚至車費更多。”
除了黑金卡用戶涉嫌被“殺熟”,有持白銀卡的用戶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一位用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自己在4月14日14時30分左右打車回家,使用同一部手機,分別以聯通和移動的手機號進行了登錄操作,雖然都是“白銀用戶”,但在出發地和目的地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預估價格出現了10元的差異。4月15日9時上班高峰期,該用戶又嘗試以上述兩個賬號分別打車,發現這一次預估價格相差30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其聯通手機號所綁定的賬號中,界面顯示便宜的車型叫做“舒適特惠”,而移動手機號所綁定的賬號頁面裡,壓根沒有這個界面。該用戶又用其他手機號註冊了一個新賬號打車,發現價格能便宜30元左右。
“平台會對用戶進行分層,判定用戶是活躍用戶、流失用戶還是新用戶,給出不同的優惠。從技術上來講,可以實現分人群、分地域、分時段的定價機制。”上述頭部網約車公司高層表示,“如果你是一個活躍用戶,平台肯定不會在你身上過多投入,而會把有限的成本投入到更多的流失用戶或新用戶身上,以達到用戶量的累積增長。”
而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4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召開互聯網平台企業行政指導會。會議指出,強迫實施“二選一”、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掐尖併購”、燒錢搶占“社區團購”市場、實施“大數據殺熟”、漠視假冒偽劣、信息洩露以及實施涉稅違法行為等問題必須嚴肅整治。
從自營向承包轉變究竟是福是禍?
資料顯示,首汽約車自2015年9月份上線以來,主打“高品質”出行服務。但在2019年4月份,首汽約車改變自營模式,全面轉向承包製。首汽約車CEO高捷稱之為“謹慎放開”,認為其作用顯著。他坦言,這讓首汽約車進入了“非常快速”的發展階段,觸達更廣闊的中低端市場。
紀雪洪對記者表示:“承包製相對自營模式可以增加首汽約車的司機數量,提昇運力,因為現在網約車的瓶頸主要還是在司機端,專職司機的數量尤其有限。隨著近幾年的發展,網約車司機的收入和勞動強度相對來講已經達到了一個平衡,很難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司機隊伍中。而用戶端的需求還很旺盛,如果司機端響應不夠,就會導致平台流失用戶。”
儘管由直營轉加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首汽約車的運營成本,並提升整體運力,但卻是以犧牲服務質量、觸碰網約車合規機制為代價換來的。這也是令首汽約車由精品化逐漸淪為大眾化的拐點。
今年3月份,首汽約車運營主體首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首約科技)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的融資消息引發關注。高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公司將在完成本輪融資後,尋求上市。與融資消息一起公佈的還有公司近幾年的業績。
資料顯示,2017年-2019年以及2021年前兩個月,首約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12.72億元、29.01億元、64.51億元、4.7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4.41億元、-35.98億元、-30.2億元、-0.98億元,3年累計虧損90億元。
2017年-2019年,首約科技資產總額分別為4.44億元、4.63億元、3.46億元,負債總額分別為30.83億元、62.31億元、90.98億元,所有者權益分別為-26.38億元、-57.68億元、-87.51億元。而截至今年2月底,首約科技負債已增至104.37億元,資產則從2017年的4.44億元下降至2.17億元,債務負擔進一步加重。
對於“首汽約車未來將如何加大技術和運營管理方面的投入?”“在穩定運力品質的同時,如何服務好用戶並實現盈利?”“是否對用戶在操作界面和價格上做出了區別對待?”等問題,《證券日報》記者聯繫了首汽約車相關人士,但截至發稿,並沒有得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