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研究揭示了珊瑚隱藏多樣性需要人類提升保護力度
研究人員顯示,我們對珊瑚物種的分類框架需要擴大,以捕捉生態多樣性,保護珊瑚礁環境。近年來,DNA測序的進步暴露了大量築礁珊瑚中隱藏的多樣性,這些物種看起來彼此相同,但在基因上是不同的。
由於它們肉眼看不見,通常會被忽視,加州科學院和昆士蘭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與十多個國際合作者一起,正在採取更全面的方法來了解這些隱藏的物種,調查被忽視的生態差異,這些差異對築礁珊瑚的脆弱性和復原力具有廣泛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結果今天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將促使人們對珊瑚多樣性進行更細緻的考慮,納入更多的方面,而不僅僅是外觀,以推動更多的戰略保護規劃。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大大低估了珊瑚物種的真實數量,因為這種隱藏的多樣性,看起來相同的珊瑚物種如何在生態學和生理學方面非常不同,其中包括它們繁殖的時間到它們喜歡的深度。這意味著,我們目前主要根據形態學對造礁珊瑚進行分類的框架限制了我們了解和保護它們的能力。”
對珊瑚物種進行迄今為止最廣泛的基因組學研究中,研究人員獲得了1400多個個體的DNA樣本,研究人員首先發現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最廣泛的珊瑚之一”蛇珊瑚”(Pachyseris speciosa),實際上是4個不同的物種,它們是在數百萬年前進化而來的。令他們驚訝的是,這些物種之間難以區分,甚至在微觀層面上也是如此,這激發了研究人員更進一步,尋找那些被認為是一個物種時可能被忽略的生態學差異。
研究人員利用遙控潛水器和專門的深潛裝備,對珊瑚進行了調查,從淺層深入到水面下80米,進入了珊瑚礁研究不足的中生區。他們發現,雖然在整個深度範圍內都能發現每個物種的個體,但它們有不同的深度,在那裡它們的數量最多,在生理特徵上也有相應的差異,如蛋白質含量,這影響了它們在其喜歡的深度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了解什麼珊瑚在哪里和在哪個深度茁壯成長對珊瑚礁保護至關重要,大多數海洋保護區只保護淺層珊瑚礁,這意味著中層深度的隱藏物種被當前的保護策略所忽視。我們需要進一步考慮這個保護的空白。除了生理和深度上的差異,研究團隊還開發了一種快速的DNA測試,以便能夠在野外識別這些物種,並監測它們的繁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