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生群體抑鬱焦慮問題顯著:學業負擔重、就業前景不理想等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團隊對我國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研,此次調研以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生為樣本,調查問卷使用流調中心抑鬱量表、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國民心理健康素養問卷、與導師關係問卷、研究生壓力源等問卷。
結果發現,35.5%的被調查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鬱表現,60.1%的被調查研究生有焦慮問題。女生的抑鬱、焦慮平均水平均高於男生,且不同性別有抑鬱傾向的比例幾乎相同。
女性的抑鬱和焦慮程度高於男生是各個人群的普遍現象,總體來說,女性對於負面情緒和積極情緒都更加敏感,所以調研結果經常會顯示女性的抑鬱和焦慮水平更高。
調研發現,35.9%的女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鬱表現,其中有抑鬱高風險的佔12.7%;35.2%的男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鬱表現,其中有抑鬱高風險的佔12.2%。
調研還發現,博士生的抑鬱、焦慮平均水平顯著高於碩士生。博士生中有抑鬱表現傾向的比例也高於碩士生。在碩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鬱表現的有34.7%,其中有抑鬱高風險的佔12.1%;在博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鬱表現的有36.6%,其中有抑鬱高風險的佔12.9%。
除學業負擔重之外,就業前景不理想和不知道自己適合怎樣的工作也是研究生主要的壓力源。陳祉妍告訴記者,此次調查顯示,畢業年級的研究生壓力要顯著高於其他年級的研究生。“這其實是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的疊加。
尤其是博士生,在畢業階段,一方面要擔心論文能否順利通過——博士論文要求很嚴格,能否順利通過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論文沒有達到標準,學生就需要花很大精力去修改,甚至需要重新答辯;另一方面要擔心就業問題,找工作也是一件充滿不確定的事。所以畢業年級的研究生壓力也是疊加的。
沉重的學業壓力導致了研究生群體過長的工作時間,而過長的工作時間對心理健康有著負面影響。研究認為,工作時間越長,抑鬱、焦慮的風險越高,當日常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就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抑鬱表現,因此,日常工作時長控制在10個小時以內可能更有利於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