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科技2.0時代來臨這是科技公司的下一戰場?
隨著各國政府對氣候問題愈加重視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矽谷的科技公司似乎也找到了除開造車的另一個發力點——清潔科技。馬丁·羅希森一度是太陽能行業的先驅,帶領著一家由谷歌創始人投資的創業公司。這家公司旨在用比化石燃料能源更便宜的太陽能,開啟一場綠色革命。
編譯/勻琳
這位奧地利的創業家曾經在斯坦福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與穀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是同窗。畢業後,羅希森也見證了互聯網的繁榮和互聯網泡沫的破裂。羅希森相信,綠色能源將成為下一場革命,為矽谷投資者創造財富。
他說:“越來越多的風投資本家將清潔科技單獨列出,並開始向這一領域傾注資金。清潔科技已經十分具有競爭力。”
但是,儘管太陽能日漸成為世界上最便宜的能源形式,矽谷卻與之失之交臂。相反,在北京的支持下,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產量增長迅速,過去十年中,太陽能成本降低80%之多。羅希森的創業公司開發了一種可替代太陽能矽電池板的產品。但他的公司於2013年破產。如今,他經營著一家生產人造鑽石的公司。
圖:支持全球脫碳的公司表現出色
羅希森參與了第一波清潔能源創業浪潮,但這一波浪潮中的創業公司大多未能成功發展起來。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之後,北京在資金、土地和其他方面大力扶持該國的太陽能、風能和電池公司。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2006年到2011年期間,風投資本家在清潔科技領域投資的250億美元,折損一半,從而迫使他們將資金轉投給應用、軟件和人工智能相關的開發公司。這些領域,無需大把大把的資金,就能快速增長。
然而,中國在發展太陽能以及降低風能和電動汽車電池成本方面的成功,為新一波清潔能源創業公司投資浪潮奠定了基礎,這也可以被稱之為“清潔科技2.0時代”。
從新的電池存儲技術到可持續的航空燃料、人造肉和低碳混凝土,投資者無不爭先恐後地追著可再生能源生產商和其他應對氣候變化的公司,想給他們送錢。
過去一年中。數十家公司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的方式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籌集了數十億美元資金。總部位於聖何塞的電池創業公司QuantumScape,於去年上市,如今市值210億美元。根據美國銀行的數據,這些旨在從化石燃料轉型中受益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約6萬億美元。
然而,將實驗室技術開發成為具有降低全球碳排放潛力的低成本、大眾市場產品,這件事情異常困難,並且可能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很多投資者在過去十年中,以慘痛的代價,領受到這一事實。
但現在的情況已有了變化,投資人索菲·普多姆表示:“氣候變化正在影響著我們周圍的一切,所以許多公司不再只埋頭於單一領域。如今,我們可以切身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企業受影響,經濟也受影響。以前氣候變化或許只是數據和圖表,但現在它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定時炸彈。”
世界各國的大型科技公司也已充分認識到了氣候危機嚴重性。因此,他們也採取了一定的措施。
2019年9月,亞馬遜上架了2.5萬多款貼有“氣候友好承諾”標籤的產品,包括食品雜貨、家居用品、美容和時尚用品,以及個人電子產品等。此外,亞馬遜提出2025年實現日常運營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
另一科技巨頭蘋果公司也沒落後。在2020年的秋季發布會上,蘋果公司宣布取消iPhone附帶的耳機和插頭,表示將為生產和物流等環節每年會減少200萬噸的碳排放
北京時間4月1日,蘋果宣布,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已有超過110個製造合作夥伴承諾在生產蘋果產品時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其中將有近8GW的計劃清潔能源上線。當日,公司CEO蒂姆·庫克也發布微博表示,蘋果公司在中國已達到並超越了2千兆瓦清潔能源生產目標。
此外,谷歌表示將在2030年實現全球實時零碳運營,將零碳的統計範圍從年過度到小時。微軟也稱將於2030年實現負碳排放,並且在2050年消除企業所有歷史碳排放。
國內方面,2019年,百度在華北腹地開工建設的三個超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每10萬台服務器年均節電超過1億度。此外,通過辦公樓宇減排、充電樁減排、數據中心減排,百度2019年減碳量達到了187,018 噸。
今年1月,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在朋友圈表示:“預計未來最大佔比的是原生清潔能源支持的數據中心的實現。很難,但總要努力。”
3月12日,螞蟻集團對外推出了2021年碳中和最新方案。該方案計劃2021年實現運營排放碳中和,到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
此外,中國和歐盟等政府也承諾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的目標,這也為清潔科技產品奠定了市場基礎。
2020年9月,中國就承諾,將於2030年實現碳達峰,並表示當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佔GDP的比重,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到2060年則實現碳淨零排放,即碳中和。此外,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也被列為了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
當地時間3月31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公佈了一項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計劃。該計劃為期8年,重點包括重建美國老化的基礎設施,推動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發展等等。
從錯誤中學習
在2007年的一次TED演講中,矽谷風投公司凱鵬華盈的合夥人約翰·多爾說:“綠色科技——走向綠色——比互聯網更重要。它將是二十一世紀最大的經濟機遇。”
凱鵬華盈和其他風投公司開始向太陽能創業公司和電池製造商(如A123 Systems)投資數百萬美元。A123 Systems於2009年上市,當時市值一度超過19億美元。加州的Solyndra,旨在生產不使用矽材料的太陽能電池板,融資近10億美元,並獲得美國政府的5.35億美元貸款。
矽谷投資人億萬富翁維諾德·科斯拉在2008年說:“太陽能領域正在矽谷蓬勃發展。”
但是,中國產量的激增改變了形勢。多晶矽(用於太陽能電池的原材料)的全球價格飛速下跌,市場對美國風投公司投資的創新技術的需求也消失殆盡。到2015年,全球使用的絕大部分太陽能面板都是中國製造。
圖:風投資本面向氣候科技創業公司的趨勢
矽谷投資的這些創業公司幾乎全軍覆沒。中國太陽能公司漢能在2013年收購了前景廣闊的太陽能創業公司MiaSolé——一家凱鵬華盈在2013年投資過的公司。在電池領域,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萬向集團,以2.57億美元價格收購了A123 Systems。波士頓風投公司Spring Lane Capital的合夥人羅伯·戴伊說:“這就是風投資本過渡湧入造成的繁榮和衰敗。”
2010年,羅希森被迫離開自己的公司後,他買了一張去中國的單程機票,想去那裡研究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獲得成功的原因。今天,他認為,矽谷的“登月計劃式”的策略才是失敗的根源。矽谷只看重重大突破,卻鮮有關注通過增加產量來穩定地改善清潔能源技術。
但是,早期的失敗並沒有阻止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資者繼續前行。2015年,比爾·蓋茨決定力挽風投之狂瀾。那年,當世界各國領導人聚集在一起參加巴黎氣候峰會時,比爾·蓋茨給其他億萬富翁好友(例如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維珍銀河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等人)發郵件,提出成立“能源突破”(Breakthrough Energy)聯盟,以投資清潔能源技術。
之後,能源突破旗下的兩個風投基金已經融資超20億美元,計劃投資數十家涉及從綠色氫能源到核聚變能源等技術的清潔科技創業公司,目的是幫助全球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矽谷名人,如科斯拉和多爾等,為聯盟的董事會主席。
能源突破旗下基金的創始合夥人卡邁克爾·羅伯茨先前曾參與過對A123 Systems等創業公司的風險投資。他說,該基金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制定了嚴格的投資標準,也規劃出長達20年的長期投資前景。該基金僅投資有潛力每年從大氣中減少5億噸溫室氣體的創業公司。5億噸溫室氣體,大約才佔全球排放量的1%。
“該領域的創業熱情如今空前高漲。”羅伯茨說,“回看清潔科技1.0時代,該行業的公司屈指可數。但現在,眼下的趨勢,是當年事業的複興。”
技術風險
羅伯茨認為,清潔科技1.0時代,很多創業公司失敗並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缺乏融資選擇。如今,他們擁有更多的資金選擇,包括SPAC。例如,昨日,有報導稱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計劃以至少100億美元的估值登陸資本市場,知情人士透露,Impossible Foods計劃在未來12個月通過IPO或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的方式上市。此外,一系列風投公司和大型產業公司也擁有自己的風險投資部門
羅伯茨說:“我們正看到越來越多的合作方式。我們已經吸取了很多經驗教訓,投資者也比以前更加明智。”
科斯拉仍在堅持投資清潔科技領域,儘管當年中國在市場上崛起時,他投資的幾家太陽能公司瀕臨破產。科斯拉說,也有不少在第一波清潔科技浪潮中發展起來的創業公司確實獲得了成功,比如埃隆·馬斯克的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特斯拉不僅存活了下來,還為其他創業者提供了榜樣。
科斯拉說:“我不認為清潔科技1.0是一個失敗,這是很常見的風投模式,你投資了幾百家公司,但往往只有一家能夠帶來千倍的回報。”
科斯拉相信,這些技術可以孕育出像谷歌、蘋果和Facebook一樣利潤豐厚的公司,而這些大公司如今也成為了清潔能源的積極投資者。但是,他說,該領域的難點在於漫長的開發週期,這和藥物開發的難點十分相似。只不過,清潔科技領域缺乏已經成熟的龐大市場,也沒有成熟企業願意收購一家技術尚未經驗證的創業公司,比如像低碳水泥和可替代噴氣機燃料等。
“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也會傾向於阻撓這些新技術的發展,他們不會加入新技術的行列,並說出’讓我們一起領先於時代’之類的話。”科斯拉說,“他們之所以阻撓是因為他們感到恐懼。他們願意投資太陽能發電廠,僅因為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不再有風險,他們不會去做任何冒險。”
但是蓋茨和科斯拉最近在清潔科技領域也都遭遇了挫折。他們投資的一家創業公司Aquion Energy,旨在開發無毒又環保的鹽水電池,在2017年破產,後被一家中國公司收購。科斯拉投資的另一家空氣存儲創業公司LightSail Energy,也在同年宣布破產。
羅伯茨說:“即便會失敗,我們也要勇敢面對前沿技術的風險。我不會說,到了清潔科技2.0時代,失敗的風險就會顯著降低……我們仍舊面臨巨大的技術風險,可能比上個時代的風險更大,但整體系統性風險在降低。”
單向過渡
最近,逐漸受到青睞的SPAC為風投資本家退出他們投資項目提供了新的途徑,也為想要提高融資規模以擴大生產的公司帶來了新的資金選擇。在過去一年中,40家氣候相關的公司通過與SPAC合併的方式上市,包括能源突破基金和科斯拉均有投資的電動汽車電池創業公司QuantumScape。
即便如此,在清潔科技股的股價快速上漲之後,分析師已經開始提醒市場警惕即將發生的崩盤。如果損失擴大的話,可能會再一次阻止投資者進入該領域。根據清潔科技投資者Energy Impact Partners編制的指數,到今年目前為止,清潔能源技術公司的股價已經上漲137%,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漲幅才48%。
科斯拉在上個月已經申請成立四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以尋求收購。他說:“如果這一切再次演化為金融狂熱而非真正賦能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清潔能源經濟,我們或許將遭受重挫。”
Spring Lane的戴伊說:“我看到很多公司的賬面價值高得離譜。當我看到這個現象時,我不由得會想,引力定律仍然有效,這些公司遲早會回歸基礎。”
舊金山Obvious Ventures的執行董事安德魯·比伯認為,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糟糕影響的迫切需求,意味著清潔科技領域已經經不起投資者們的再一次放棄。
比伯曾就職於太陽能公司Suntech。2013年,Suntech的製造部門宣布破產。比伯說:“我不相信未來某一天我們回首過去的時候,可以說’看吧,清潔科技2.0行不通’。這一天不會到來。當下的過渡,我們踏上的旅程,是單向的。我們回不去汽油車的年代,我們也回不去火力發電廠的年代;假如我們有選擇,我們不會回到空氣污濁、生活條件不健康的歲月。過去十年帶給我們的經驗教訓是,我們幾乎在各個領域都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