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貨車司機事件跟踪:“盒子”到底因何斷線?
河北貨車司機疑因行駛記錄儀掉線被扣車和處罰事件引發網絡熱議,不過事情的真相至今依舊撲朔迷離。4月8日,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了山東、河南、上海等地的幾家物流公司負責人,他們表示,公司採用的行駛記錄儀,無論前裝還是後裝,都較少遇到“掉線”的情況。
國內一家汽車導航系統供應商告訴記者,理論上衛星導航系統不會“掉線”,因為北斗衛星和GPS衛星向地球發送信號的行為是不間斷的,只有在隧道或者地下車庫時,信號可能受到阻隔,但行駛中的車輛通常不會長時間“掉線”,更大的可能是設備本身處於離線狀態。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出於對貨車交通事故的防範,2012年起,國家交通運輸部開始出台辦法,要求運營商用車安裝衛星定位系統,用以監測車輛行駛狀態,通過行駛時長、車速等數據防止駕駛員疲勞駕駛、超速等行為,以保障車輛行駛安全。未安裝合規行駛記錄儀的貨車,無法通過年審。
此後規定不斷調整,按照2016年出台的《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總質量12噸以上的普通貨運車輛,旅遊客車、包車客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和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在出廠前應當安裝符合標準的衛星定位裝置。此外,符合條件的貨運公司應該自建或者使用社會化衛星定位監控平台,並按照要求將車輛行駛的動態信息和企業、駕駛人員、車輛的相關信息逐級上傳至全國道路運輸車輛動態信息公共交換平台。
根據辦法,上述類型貨車和客車司機日間連續駕駛不超過4小時,夜間連續駕駛不超過2小時,24小時累積行駛時間不得長於8小時,每次停車休息時間不少於20分鐘。
東風、五十鈴、解放等品牌商用車經銷商向記者表示,2013年起,包括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等在內的商用車企開始在新車下線前預裝行駛記錄儀,並配送一張芯片卡。車主或物流公司購買車輛後,需要激活芯片卡,寫入車主或公司信息,並上傳到交通運管部門的數據管理平台,從而實現車輛行駛信息與數據監管平台的互聯互通。此類行車記錄儀,業內俗稱“前裝產品”。
與此同時,市面上還存在著一批早於2013年生產的車輛,或者2013年之後生產但沒有預裝行駛記錄儀的客貨車,車主通常會通過汽配城等方式自行購買行駛記錄儀,以外掛的方式安裝在車內,該類俗稱“後裝”產品。前裝與後裝產品功能大致相同,大多都內置了北斗衛星導航與GPS導航系統雙模塊,通過SIM芯片卡與交通運管部門建立實施數據連接,提供車速、行駛時長、運動軌蹟等行駛信息。
一家曾經從事行駛記錄儀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後裝產品通常品質、可靠性標準都比前裝差很多,這是行業普遍規律,不管卡車還是乘用車。有些地方確實是要求強制安裝’盒子’,但這可能不是車隊或司機自己的需求,所以他們對設備採購的態度是越便宜越好。這樣的話,很多供應商競爭需要,就把硬件做的便宜,打價格戰,售後服務也可能跟不上。這導致了很多盒子確實質量一般,而且失靈了以後沒人會積極處理。”
不過根據上述物流公司和貨運司機提供的信息,無論前裝還是後裝行駛記錄儀,都較少出現“掉線”的情況。但也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種“較少”也並非絕對,偶爾也還是碰到過“盒子”不在線的情況,但一般都會很快恢復。他們也聽說過有較長時間離線並受到處罰的情況,甚至有人投訴懷疑是設備被人為故意關閉,但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樣的猜測。對於這次河北司機出現的這種情況,上述受訪人表示,“但願技術的複原能夠搞清真相。”
山東一家擁有約二十輛商用車的物流公司負責人王君(化名)告訴記者,該公司2012年購買的重汽卡車和2017年購買的歐曼卡車,安裝的都是後裝行駛記錄儀。2012年左右設備購買和安裝的費用是3000元左右,現在大約為500~600元。此外,每年要支付300元左右的流量費。他表示,據司機反映有過掉線的情況,但並不常見。
車企預裝的行駛記錄儀則無法通過拔掉電源線的方式來偽造行駛狀態。東風商用車一位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預裝的行車記錄儀裡面有電池,拔掉電源線該設備會主動向主管部門的平台報警。
河北事件中貨車司機駕駛的是一汽解放品牌的卡車,目前尚不明確其採用的是前裝還是後裝產品。
記者查詢獲悉,一汽解放卡車當前預裝的行駛記錄儀生產廠商為啟明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電子計算處,於2000年10月25日在長春成立,2004年4月完成股份制變更,2008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上市(代碼002232)。
有觀點認為,由於國內目前沒有統一的軟件平台駕駛員行為數據進行監管,各級省市、交通部和公安部各有自己的平台和產品,每個平台協議不一樣,導致可能出現掉線情況。但一家後裝行駛記錄儀供應商向記者表示,並不會存在這種情況,“因為交通部統一標準。”
(作者成風第一財經記者寧佳彥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