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DIY掃描隧道顯微鏡成功獲取原子圖像
掃描隧道顯微鏡(STM),乍一聽或許會覺得陌生。但它在科學界的地位可不一般——讓人類能夠觀察到單原子表面層的局域結構圖像,是納米科技領域中重要的一個工具,還贏得了諾貝爾獎。儀器之精密,就不用多說了。而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一位博士生小哥Berard,在家便自製了一台STM,而且還成功“拍”下了石墨碳原子的圖像!
價格方面,專業的STM售價在3萬美元至15萬美元不等,但這位博士小哥的成本,可能僅僅花費1000美元左右!
等於一下子省出了幾十萬器材費了啊,有沒有!
這不禁讓網友們驚嘆:這也太極客了吧!
STM原理
掃描隧道顯微鏡(STM)是一種放大倍率非常高的顯微鏡,甚至可以看到物體表面的原子。它的原理就蘊含在名字之中。
電子遇到絕緣體會被阻擋,就像人遇到了一面牆。但是當絕緣體足夠薄以後,量子力學的作用開始突顯。
隨著“牆”越來越薄,電子開始能“穿過”絕緣體,到達另一側的導體上,就好像在絕緣體上開了一個隧道,因此叫做隧道效應。
△量子隧道效應示意圖,有一部分電子穿過牆達到右邊
掃描隧道顯微鏡正是利用了這一原理。
當我們在探針和样品之間加上電壓,二者之間的空氣就是一堵牆,如果探針和样品之間足夠近,電子就能跳過空氣到達樣品上,電路中將會產生電流。
這股電流的大小和探針樣品之間距離有關,根據電流大小可以反推出距離,從而得出樣品表面的高度數據,繪製出一張顯微圖像。
雖然STM原理並不復雜,但是要自己DIY,還是有不少技術難點。
首先,為了達到原子級的分辨率,探針針尖必須足夠細,最好尖端只有一個原子。
其次,探針和样品之間距離很近,不到1nm,極其微弱的熱膨脹或者外界振動,也有可能使二者接觸,導致針尖被撞毀。
最後一個難題是,如何精準控制探針在平面上掃描。
如何DIY?
STM探針的製作其實並不復雜:取一根鉑銥合金絲或鎢絲,用剪線鉗斜著剪斷,並且輕輕拉動,獲得盡可能細的尖端。
接下來是製作減震台。探針被固定在三塊鋼板上,鋼板之間用橡膠粘連,然後掛載三根長彈簧上,盡量降低系統的共振頻率。
鋼板的底部還安裝了一個磁鐵,當鋼板擺動時,磁鐵將在下方的鋁塊上感應出渦流,渦流又會產生反向的磁場抑制振動。
而控制探針的方法是使用壓電陶瓷,給這種材料兩端加上電壓便會伸縮,伸縮量與電壓大小和方向有關。
△ 壓電陶瓷縱向視圖
△ 壓電陶瓷側視圖
壓電陶瓷像三明治一樣,被夾在金屬電極之間,給4片區域加上不同的電壓就能控制探針在平面上來回移動。
由於隧道電流非常小,通常為1nA量級,因此還要對獲取的電流信號進行放大。
△ 探針電流放大電路
Berard還編寫了一個Windows軟件,來控制掃描,並根據電流數據輸出顯微鏡圖像。他還在個人網站上給出了這個STM控制軟件和源代碼。
然後,他用這個自製STM對金、鉑、石墨等材料進行掃描,得到了非常美麗的圖像。
作者介紹
這個項目的作者Dan Berard,是來自麥吉爾大學的一名博士生。
他的研究方向是納米技術和生物物理學,專注於開發“凸透鏡—誘導約束”(CLiC) 顯微鏡技術,並將其用於線性擴展DNA分子以進行基因組分析。
除此之外,Berard的一個愛好就是DIY一些電子產品,並由此延伸,他還與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創辦了ScopeSys這家公司,擔任聯合創始人兼工程負責人。
網友:太極客了吧!
Berard的項目在網上可謂是引發了不小的熱議。
在驚歎其自己能夠DIY如此精密儀器之餘,也有網友對這種“極客文化”發表了感慨:
極客文化簡直令人驚嘆!
人們在家中製作各種各樣神奇的機器,許多已經成為世界級產品,甚至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但縱觀Berard在此付出的努力,並不是那種“一蹴而就”完成的,而是耗時多年心血。
而時至今日,他在的自己主頁中依舊更新著這個項目的進展。
許多網友也在按照他的方法,自己上手做試驗,對於網友們在DIY過程中遇到的bug,Berard也會積極做出回復和指導。
是否也想打造一台專屬STM?或許你也可以動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