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亞納海溝的10種奇怪生物
馬里亞納海溝是地球上極為壯觀的地質特徵,與之相比,珠穆朗瑪峰都顯得平平無奇。然而,與珠穆朗瑪峰不同的是,馬里亞納海溝幾乎是看不見的,它是地殼上一道巨大的水下裂縫,長度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5倍多,深度更是令人難以置信。事實上,馬里亞納海溝是地球海洋的最深處,對其深度有多種估計。這條海溝的最深處被稱為“挑戰者深淵”,深度接近10984米。如果把珠穆朗瑪峰放進馬里亞納海溝,其最高點距離海面還差2134米。
馬里亞納海溝形成於兩個構造板塊之間相互碰撞、擠壓的地方。在緩慢的碰撞過程中,板塊邊緣向下推成V字形,形成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深谷。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極其陌生的所在。直到最近幾十年,科學家才開始了解那裡可能有哪些生命形式。在超過1000米的海洋深處,沒有陽光可供浮游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水溫也停留在略高於冰點的水平,食物來源更是相當貧瘠。
海溝裡的水壓幾乎是海平面的1000倍,如此巨大的壓力幾乎會壓碎任何生物(或人造物體),除非其結構能專門應對這種極端的情況。因此,這片特殊的深海區域可以說對生命極不友好,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能在這裡發現一些奇特的生命。
近年來,一些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的深潛器進入了馬里亞納海溝,發現確實有生物在這個如同外星世界般的環境中生存,甚至繁衍。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這個幽暗、神秘的水下世界,看看這個星球上一些最奇異的生物:它們不僅形貌奇特,也擁有最強悍的生命力。
小飛象章魚
小飛象章魚看起來很可愛,但它們在捕獵時會將獵物整個吞下去
這種章魚長著很像大象耳朵的鰭,因此被形像地稱為“小飛象章魚”,其英文名稱來自於迪士尼電影中的“小飛象”(Dumbo)。它們的體長在20厘米左右,長著可愛的扭來扭去的眼睛和撅起的“嘴巴”,顯得十分卡通。
儘管看起來很脆弱,但這種章魚的生命力卻十分頑強,它們是科學家所知生活環境最深的章魚,喜歡在3000米到4000米之間活動。小飛象章魚屬於菸灰蛸屬,具有蹼狀的觸腕,張開的時候很像一把傘。
與大多數章魚不同,小飛象章魚不會用喙狀的嘴咀嚼和研磨食物,而是將獵物整個吞下去。因此,它們在進食的時候可能看起來就不那麼可愛了。這種章魚還具有與眾不同的游動方式,會扇動像大“耳朵”一樣的鰭來提供游泳動力,甚至每秒可扇動4~30下,足以讓它們盡情“飛翔”。
深海龍魚
深海龍魚具有令人稱奇的生物發光能力
如果說小飛象章魚看起來人畜無害,那深海龍魚就恰恰相反。它們長著巨大的牙齒和醜陋的外形,堪稱名副其實的深海殺手。雖然屬於魚類,但深海龍魚沒有鱗片,而是具有像鰻魚一樣光溜溜的皮膚,因此又稱為無鱗龍魚。
深海龍魚屬於巨口魚科,體長約15厘米,喜歡在200到1800米之間活動。和許多深海生物一樣,這種魚十分依賴於身體的生物發光部位,這些部位利用內部的化學反應產生怪異的光,它們可能利用這種發光能力與其他魚類交流或進行偽裝。這種魚的下顎上還會垂下一個發光的須狀突起,常常使其他魚誤以為這是一頓輕鬆的美餐,從而被吸引過來。但轉眼間,它們卻成為深海龍魚的美餐。
一些深海龍魚還進化出了產生紅光的能力,而這是一種海洋生物不常見的光顏色。它們可能會用紅色來給同類發信號,但更有可能的是,它們會在發動攻擊之前用紅光來照亮獵物。
管眼魚
管眼魚的頭部是透明的
在幽暗的深海,光是一種稀有而珍貴的東西。能探測到哪怕是一絲光線的能力有時就能決定能否獲得食物。因此,馬里亞納海溝裡的生物,比如管眼魚,就進化出了一些利用光線的不尋常特徵。
怎麼不尋常?首先,這種魚的頭部是透明的,其內部有兩個靈敏的桶形眼睛,通常指向上方,使魚能觀察到獵物的輪廓。至於為什麼頭部是透明的,科學家認為這一特徵可能只是為了收集更多的光線,從而讓它們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優勢。
管眼魚直到1939年才為人所知,當時人們將其從水下762米的棲息地打撈上來。即使如此,魚體的情況也不甚理想,因為它們會在從深到淺的壓力變化中破裂。現在,研究人員可以使用裝備有探照燈和攝像機的深海遙控潛水器來更近距離地觀察管眼魚。當然,這種奇怪的魚類仍然有著許多秘密,比如它們的生命週期和繁殖模式就令科學家倍感困惑。
Benthocodon屬水母
微小的Benthocodon屬水母的鐘狀體呈現一種不透明的紅色
水母是相當常見的海洋生物,有時會被沖上海岸,或是堵塞漁民的漁網。然而,這種Benthocodon屬的水母卻很與眾不同,它們更喜歡生活在700多米的深海,通常就在海底附近。
Benthocodon屬水母屬於棍手水母科,具有圓形的鐘狀體,直徑一般為2到3厘米,長著大約1500條細細的紅色觸鬚,可以幫助它們在水中快速游動。它們主要以小型甲殼類動物、有孔蟲和微小的單細胞生物為食。
許多種類的水母是透明的,但Benthocodon屬水母的鐘狀體呈現一種不透明的紅色。科學家認為,這種顏色可能有助於掩蓋其獵物所發出的生物熒光,從而使太陽水母免遭危險。和馬里亞納海溝裡的其他動物一樣,科學家對這種水母的了解還非常有限。
黑角鮟鱇
黑角鮟鱇的頭部長有突起,末端懸掛著一個發光的誘餌,用於吸引不幸的獵物
黑角鮟鱇在英文中被稱為“black seadevil”,意思是“黑色海魔”。可以想見,如果一種魚以“魔鬼”為名,那它一定非常怪異。黑角鮟鱇確實沒讓人失望,它們展現出了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議的奇怪特徵。
從外形上看,黑角鮟鱇似乎就是直接從地獄游上來的;它們有著畸形的身體,牙齒尖利如刀,冰冷的眼睛似乎在進行死亡凝視。儘管看起來有夠嚇人,但黑角鮟鱇其實並不是很大。雌魚的體長一般為20厘米,雄魚則小得多,可能只有2.5厘米長。
黑角鮟鱇還演化出了一種奇怪的繁殖方式,體型嬌小的雄性實際上將自己與雌性融合到了一起。它們的鰭、牙齒和眼睛消失了,一些內臟也消失了,最終與雌性合而為一。雄性身體的剩餘部分基本上就相當於雌性的精子儲存箱,可以在合適的時間隨取隨用,供卵子受精。
作為深海動物,黑角鮟鱇並不會著急追趕獵物。相反,它們的頭部長有突起,末端懸掛著一個發光的誘餌,用於吸引不幸的獵物。憑藉一張可怕的大嘴,黑角鮟鱇實際上能吃下比它自身更大的生物。
哥布林鯊
哥布林鯊在許多方面都很不尋常,其中之一就是它們粉紅色的皮膚
如果你看過經典電影《異形》,你一定會對那個長著尖牙的禿頂生物破胸而出的場景印象深刻。現在想像一下,一條外形與之類似的鯊魚在最黑暗、最深邃的海洋裡游來游去。這就是哥布林鯊,一種堪稱噩夢般的怪物。
哥布林鯊又名歐氏尖吻鮫,顧名思義,它們有一個很突出的吻部,就像一把鋒利的劍。吻部下方是突出且可以伸縮的下顎,似乎與鯊魚的形像不大匹配。更重要的是,這些鯊魚的皮膚並不是我們通常印像中的灰色,而是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粉紅色。
在深海環境中,哥布林鯊的體型可以說相當龐大,它們可以長到5.5米長。幸運的是,你不太可能遇到這樣的龐然大物,因為哥布林鯊通常會潛到900多米的深處,而且年齡越大,潛得越深。
與許多深海動物一樣,科學家對哥布林鯊知之甚少。沒有人確切知道它們是如何繁殖的,而且也從未捕獲過懷孕的雌性。作為鼠鯊目的成員,科學家推測它們也是卵胎生,即受精卵在母體內孵化,出生時已經是幼鯊。
長得像斧子的魚
事實上,褶胸魚科魚類可以根據上方的光線改變自身生物發光的強度,從而優化偽裝效果
海洋中有許多奇形怪狀的魚,其中一些魚類長得就像人類所用的一種工具——斧子。這些魚屬於褶胸魚科,有40多個物種。它們都長著瘦得出奇的身體,而且很多都有閃閃發光的鱗片,看起來更像是銀光閃閃的斧頭。它們的體型都很小,即使是最大的物種也只能長到大約15厘米長。纖弱的外表似乎掩蓋了它們頑強的生命力,因為它們通常生活在近1524米的深處。
褶胸魚科魚類具有生物發光的能力,可以根據從上方滲透下來的光線多少來改變它們發光的亮度。在這一過程中,它們會用一種巧妙的偽裝技術來隱藏自己的身體,即利用自身產生的暗淡光線來削弱自身輪廓,從而使捕食者更難從下面發現它們。
皺鰓鯊
皺鰓鯊的身體長而圓,看起來有點像鰻魚
皺褶鯊看起來就像由多種生物混搭而成的怪物。它們有鰻魚一樣的圓形身體,腦袋扁平,就像某種陸地恐龍的頭。和許多古老的鯊魚一樣,這一物種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近8000萬年前。
皺鰓鯊的名字來源於它們六對帶褶皺的鰓裂。它們通常能長到1.8米長,具有20多排三叉戟形的牙齒,能咬碎任何經過它們身邊的獵物。皺鰓鯊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海底附近,通常在超過1200米深的水域活動。在極少數情況下,它們會被捕獲並帶到水面,但幾乎總是立即死亡,這使研究者很難觀察它們的行為和生命週期。
多年來,許多人認為皺褶鯊會像鰻魚一樣游泳和捕獵,但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內臟器官的排列方式使它們不大可能做出這樣靈活的行動。更可能的情況是,這些鯊魚會像陸地上的蛇一樣攻擊獵物,這讓它們顯得更加怪異。
“望遠鏡”章魚
“望遠鏡”章魚因其突出的眼睛而得名,這是深海水母蛸的獨有特徵
“望遠鏡”章魚屬於水母蛸屬,又稱為深海水母蛸,通常漂浮在地球海洋最深處的洋流中。與大多數章魚不同,這種章魚並不會在海底飛來飛去,而是會在超過2000米深度的水柱中漂浮——不是水平游動,而是垂直懸浮著,這也許是為了讓更深處的捕食者難以看到它們的形狀。
如果你足夠幸運地在馬里亞納海溝中發現了深海水母蛸,你會發現它們的身體幾乎是透明的,在八根觸腕之間還有一張纖細的網,使它們看起來如同深海幽靈一般。
在如同玻璃紙般的身體中,你會看到兩個突出的眼球,與其他章魚的眼球截然不同。這些眼睛可以提供更寬的周邊視覺,更容易發現捕食者和獵物。它們的眼睛還會旋轉,或許這更有助於它們看透周圍深邃的黑暗。
食骨蠕蟲
食骨蠕蟲沒有胃、口和肛門,它們會分泌酸性物質,以進入死鯨的骨骼內部
“食骨蠕蟲”這一名字,以及獨特的羽毛狀結構,使這種深海多毛綱動物看起來像科幻小說裡的某種生物。這種蠕蟲可以吞噬地球上一些最大動物——包括鯨類——的堅硬骨頭。
食骨蠕蟲沒有胃、口和肛門,它們會分泌酸性物質,以進入死鯨的骨骼內部。然後,它們利用共生細菌將骨頭中的蛋白質和脂肪轉化為營養物質,作為食物。它們的羽毛狀“鰓”在水中擺動,吸收氧氣以維持生存;它們還具有顯著的根毛狀結構,用於吸收營養和排泄廢物。
雌性食骨蠕蟲可以長到大約5厘米長。相比之下,雄性蠕蟲體型微小,它們會被雌性納入身體之內。最終,雄性蠕蟲會進入雌性的輸卵管中,使卵子受精;之後雌性將受精卵釋放到水中,食骨蠕蟲的生命週期重新開始。在海洋最黑暗的角落中,新的食骨蠕蟲開始清理鯨類的殘骸。
利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人類終於得以窺視馬里亞納海溝的幽暗世界。即便如此,這個巨大的水下峽谷仍然是地球上探索最不充分的地方之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在我們開發出更新的探索技術之前,它很可能會一直保持著神秘的狀態。和海溝本身一樣,生活在那裡的動物也仍將帶來更多的未解之謎,等待著科學家去發現。(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