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能賺錢、隨時提現不受限?提醒:警惕手機App“賺錢”陷阱
手機App“賺錢”做任務總是繞不開看廣告。手機App“賺錢”做任務總是繞不開看廣告。眼下,看視頻賺錢、玩遊戲賺錢、喝水賺錢、睡覺賺錢、走路賺錢……使不少老年人沉迷於刷手機完成“賺錢任務”。然而,操作中,老年人發現,賺錢任務總是繞不開看廣告,標榜的高收益遲遲難以兌現,甚至還可能面臨個人信息洩露等問題——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正淪為手機App裡的“韭菜”。
現金紅包
——誘導下載看廣告
“在手機裡,不管是抖音還是快手App中都能看到類似的走路能賺錢、猜歌名能賺錢、手機充電能賺錢、睡覺能賺錢、喝水能賺錢的廣告。”3月3日同學聚會時,恭敬說起父母在家刷手機的事,真是無奈至極。“我本來的初衷是想讓父母’戒’掉為走路賺錢而’搖步數’的習慣,給老人下載了抖音、快手,讓他們無聊時解解悶、緩解一下兒女不在身邊時的寂寞,可沒想到現在’老坑沒填平’,又掉進了’新坑’。”他有些無奈地說,他父親偶然發現了“猜歌名能賺錢”的“大紅包”,點開後裡面出現一則“只要猜對50首歌,就能提現”的廣告。“這不是拾錢嗎?”自認為對歌名比較熟悉的老人,下載了這款猜歌名App。
“老歌,不就是紅歌嗎?我熟悉。”老人一開始猜歌還比較順利,每猜對一首歌,系統都會顯示他獲得了1元或2元。可沒過幾天,難度提升了。“也許是系統提高了難度,手機上頻繁出現一些’生僻’歌曲,一旦歌名猜錯,手機就會播放一段廣告,想返回主頁都不行。不知道同樣的廣告看了多少遍,老人終於把50首歌猜完了。”恭敬說,手機上顯示可提現的金額達到了84元。可就在老人提現時,手機上卻顯示一條只能提現0.3元的信息。
恭敬的父親上了當,母親同樣沒有逃過手機App中廣告的“轟炸”。“名義上是每隔一段時間喝水打卡賺金幣,可真要想領取金幣,還是得看完46秒的廣告視頻才能領取,中間還不能退出。時間長了,手機運行也變慢了。”恭敬意識到可能是老人手機裡幾款“賺錢”App造成的,便以清理手機內存為名,偷偷卸載了幾款“沒名堂”的App。可沒想卻引來了母親的不樂意。恭敬說,有一款走路“賺錢”的App原本是自己想督促父母親鍛煉身體而下載的,可老人實際上卻失去了鍛煉身體的初衷,每天強制自己走路的目的是為了換取金幣,然後通過金幣換取零錢。可走路“賺錢”並不是走得越多賺得越多。“每天能兌換的步數不超過6000步,對應下來就是不超過600金幣,而1萬金幣才能兌換1元,算下來,豈不是至少要17天才能攢夠1元?”恭敬說。
更讓恭敬費解的是,所謂的走路“賺錢”也不是想像中按照自己實際走路的步數領取金幣,而是在頁面中飄著若干個標有一定步數的圖標,點開之後依然被帶進廣告視頻,讓你下載另一款App。“手機明明沒裝多少東西,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運行越來越慢,我還以為是手機壞了。”無奈之下,他把手機拿到修理點,才發現僅這款走路“賺錢”App,佔用內存空間高達6.4G。
翻新花樣
——設置高提現門檻
覺察出“賺錢”不易的還有劉恭昌。前些天,劉恭昌在一款買菜App上發現了一個領100元紅包的活動。剛點進去,系統就顯示“手氣很好,已經獲得96元”的信息,提示只要繼續根據指示往下操作,就可以領走100元紅包。
“恭喜獲得獎金暴漲特權”“邀請好友完成下單任務,獎金暴漲”,剛開始的幾個任務比較簡單,劉恭昌的提現賬戶很快漲到98元,離目標越來越近。可之後,系統發布了必須要在當前頁面下單買東西的任務。
雖然不太願意買,但一想到離100元就差一兩元了,劉恭昌還是花25元在頁面下單買了一箱飲料。而當他查看提現賬戶信息時,才發現這一單居然只給他增長了0.1元。
從這以後,提現活動的花樣越來越多,但最後還是要求用戶去買東西。而他每次能得到的金額從0.1元降到了0.02元,提現賬戶金額達到98.42元後就再也漲不上去了,兩天后系統顯示活動結束。
“忙活半天沒把錢提出來,還可能把自己的信息給’賣’了。”漢中市漢台區群眾趙毅說,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的手機上跳出“送你大額福利,邀請5個好友必賺100元”的圖案。出於好奇,她就點了進去。裡面羅列了詳細的“賺錢秘訣”,並用很小的字提示了“距離活動結束僅剩1天”的信息。可當她發出了首個邀請碼後,受邀人告訴她,接受邀請後,沒任何反應。之後,趙毅連著發出了5個邀請碼,都泥牛入海。前不久,她又安裝了一款號稱聽歌賺錢的App,發現屏幕上彈出需要選擇是否允許獲取手機號、讀取設備上的照片及文件時,稀里糊塗中了計。等到要想提現時,才發現還需要綁定微信賬號。“頁面自動跳轉過去,只有同意對方使用自己的微信頭像、暱稱、地區和性別信息才可以繼續操作。”她無奈地說。
自從下載了聽歌“賺錢”、走路“賺錢”、喝水“賺錢”、睡覺“賺錢”的App以後,她忙得不亦樂乎,有時為多賺金幣,就通過點擊廣告來增加金幣量,可App裡的提現門檻也越來越高了。“看著裡面有6元多,可每天只能提0.2元,還必須連續簽到7天來解鎖此權益,全部提現更是遙遙無期。”趙毅說。
專家支招
——不要沉迷於現金紅包誘惑
針對老年人沉迷於手機App裡的現金紅包誘惑,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尹小俊認為,首先,要加強監管。有關職能部門應完善和增強相關領域的管理制度和處罰機制,常態化治理該類違法違規現象。其次,倡導子女加大對老人晚年生活的關心和愛護程度,一方面要多關心、溝通和提醒家裡老人使用手機時,注意和預防這些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及時發現、幫助老人解決手機上網過程中出現的“信息陷阱”“費用被套取”等問題,提高老人防範個人信息洩露的意識和能力。最後,建議子女鼓勵和引導老年人安排更加充實的晚年生活。
陝西絜矩律師事務所律師胡解良認為,“賺錢”App存在過度索取用戶權限、更改手機設置等問題,要求用戶必須允許讀取地理位置和通訊錄信息才可以打開。有的App打開後手機鎖屏壁紙就被更改為軟件背景,解鎖屏幕後還有不間斷的彈窗消息出現,影響手機正常使用。App通過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使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面臨著嚴峻挑戰。有些打著新聞資訊旗號的App,用內容低俗信息和現金紅包來吸引手機用戶發展“下線”。老用戶邀請到新用戶後,需要新用戶做完平台給的新手任務後才能給予返現,而平台給新用戶的任務,則是繼續發展“下線”。之所以鼓勵用戶發展“下線”,是因為這些平台中有大量廣告,平台需要廣告點擊量來賺取利益。
胡解良認為,鼓勵發展“下線”,使老用戶、新用戶之間構成了上下層級,並以參加者本人直接和間接發展的“下線”人數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形成“金錢鏈”,部分模式與傳銷的構成要件相似,用戶要避免進入傳銷陷阱。
陝西其源律師事務所律師馬瀟認為,由於一些老人通常會把錢看得很重,加之接觸智能手機相對較晚,對於網上信息難辨真偽,往往在現金紅包誘惑下很容易被一些噱頭誘導或欺騙,落入某些App設下的圈套。老年人既不應該成為被收割的“韭菜”,也不應該成為移動互聯網下的孤島。移動互聯網不能僅僅是年輕人的,也應該在民法典的規範之下,讓老年人享受到移動互聯網的普惠利益。民法典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部分App出於引流、誘導消費等目的,採用一些擦邊球的文案、圖片或者現金紅包的方式,誘惑老年人點擊、分享,而實際上點開的卻是貸款等鏈接。這種行為有礙公序良俗,用戶有權舉報,監管部門也有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