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用:零售場景人臉識別將被整頓
30秒快讀:多位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商向《IT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新零售場景下公共區域的攝像頭人臉識別應用已經下線,人臉識別的一些商業場景面臨整改風險,波及範圍不止限於被央視曝光的四家人臉識別系統供應商,而是整個行業。
然而,AI企業不會輕易放棄這門生意,被央視曝光的公司,仍在進行掩人耳目式的升級。沒被媒體曝光的相關企業,生意反而更好了。
來源:IT時報
今年3·15晚會,央視曝光了幾家AI企業在新零售場景下無感抓拍人臉。客人一進店,人臉信息就被抓拍,並被打上性別、年齡、心情等標籤,而這一切,客人並不知情。
圖源:央視
目前監管部門沒有明確下文,基本是基於行業自覺。“商家同意的情況下,可以繼續使用人臉識別,如果沒有徵得客戶同意,我們私自採集並應用是不允許的。”一位行業頭部公司的工作人員向《IT時報》記者表示。
然而,AI企業不會輕易放棄這門生意,被央視曝光的公司,仍在進行掩人耳目式的升級。沒被媒體曝光的相關企業,生意反而更好了。
人臉數據一旦被洩露,無法像密碼一樣隨意更改。《IT時報》記者用一張照片打開了人臉識別門禁,進一步調查發現,打標籤的人臉信息正在被第三方技術公司打包出售,比0.5元一張的人臉更值錢,後果更不堪設想。
01
零售場景人臉識別多數被停用
此次3·15晚會央視曝光了萬店掌、悠絡客、雅量科技、瑞為等人臉識別系統供應商,前三家公司都對《IT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涉及人臉收集並分析的應用已經停用,只能通過“數人頭”的方式進行客流統計。
對已安裝人臉識別的商家,根據商家自己的意願,如果不想使用人臉識別,就通過後台升級停用人臉識別功能。
圖源:央視
其中,萬店掌表示,目前連統計進店人數時去重都沒法做到。針對這個問題,悠絡客的解決方案是通過人體識別去重,簡單來說就是對衣服顏色和款式進行辨別。
對商家來說,無法精準分析客流的信息,精準營銷的效果將大打折扣,一夜回到沒有人臉識別的年代,自然不願意再買單。
這對做零售單一場景的人臉識別系統供應商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做新零售單一場景的AI公司,只能將攝像頭相關業務收縮到客流統計、智能巡店和安防,開展人臉識別支付、電子價籤等新零售應用。
“放棄C端數據,新零售的大邏輯就不成立了。”一位AI從業人員認為,“未來可能會有變形的方式。”
02
央視曝光公司
仍有掩人耳目式升級
但一位雅量科技的客戶經理卻表示,平台升級後還能繼續做人臉識別的分析,也就是通過抓拍人臉識別消費者性別、年齡等信息並打標籤,“只不過在客戶電腦裡將人臉信息隱藏掉,將人臉照片變成一串數值就可以了。”
儘管他強調,人臉數據是安全的,經過了18層加密,但這個所謂升級,實質上依然收集了用戶的信息,而這些數據對於計算機而言,本質上是一樣的。
“監管介入後,我們可能會被要求將數據跟國家系統進行對接,但目前調查結果和整改方案還沒有下來。”雅量科技上述客戶經理表示,由於此番整改,後期價格可能會有所上浮,但並沒有透露上浮比例。
目前,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經派出調查組,前往這四家被央視曝光的公司開展執法檢查。
此外,據AI行業人士透露,一方面,多家新零售人臉識別系統供應商被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另一方面,沒有被媒體曝光、沒有被調查的友商生意卻更好了。
03
門店服務員就能洩露你的“臉”
用攝像頭無感抓拍人臉並進行分析,用戶全程不知情,一進門臉就“丟”了。更大問題在於,這些人臉數據被放在技術提供方的服務器上,他們可以隨意調取和使用,僅萬店掌這家公司就表示,掌握了上億人臉數據。
如果你的人臉信息被賣了怎麼辦?
一家使用悠絡客攝像頭和人臉識別分析的智慧門店經過後台升級停用了人臉識別,但搭建該系統的技術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他們要將人臉識別系統搭建在自己的內網上,才能保證人臉識別數據不出自己的服務器。但是,大多數連鎖門店不具備這個能力,所以將人臉識別數據跑在技術提供方服務器上。
上海多數商場都裝有人臉識別攝像頭圖源:IT時報
此外,你只要在一家門店被抓拍到,該公司其他門店都能掌握你的信息,丟一次“臉”便在這家公司沒了秘密。
從事十多年連鎖酒店管理工作的李生(化名)向《IT時報》記者提示了風險,除了前幾年黑客叫賣華住集團上億條住客信息等個人事件,其實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隱私數據是內鬼洩露的,所以要保證門店的服務員接觸不到所有數據。
可參考的是連鎖酒店,經過幾次數據信息洩露後,部分連鎖酒店進行了整改。“現在我們連鎖酒店的攝像頭是直接連公安系統的,入住登記的客人信息,服務員也只能看到本店的,看不到其他門店。”李生表示。
04
一張照片解鎖人臉識別門禁
人臉一旦丟失,無法像密碼一樣隨意更改,這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還記得一個小學生用父母照片就打開了豐巢快遞櫃嗎?
《IT時報》記者打印了一張自己的照片,同事用這張照片遮住臉,竟然也輕鬆解鎖了錄入了記者人臉信息的辦公樓人臉識別門禁。
圖源:IT時報
門禁系統上顯示的是記者的名字,也就是說,只要在社交平台隨意下載一張在大樓工作的員工照片,就能趁著保安不在崗的間隙闖過大樓的人臉識別系統。
這家人臉識別技術服務商主要為政府單位、企業辦公樓和小區提供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多個地方法院和檢察院、學校、銀行、汽車製造企業等單位都使用了這家公司的人臉識別門禁。
2020年人臉數據被打包出售的現象猖獗,一張人臉0.5元,賣家還會搭售35元的照片活化工具。在抖音上,“螞蟻呀嘿”這一讓臉動起來的特效,從爆火到被禁,只用了7天。
但如今,在閒魚等平台上,雖然用“照片活化”等關鍵詞搜不到相關內容,但是,商家大多打著讓老照片動起來的幌子在兜售照片活化工具,花5-8元就能讓一張照片動起來。
圖源:網絡
打標籤的人臉識別信息,比照片活化生意更值錢。
近期,上海市虹口區任免檢察院公訴一起特大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案,價稅合計超5億元。嫌疑人將買來的公民照片處理成“活照片”,破解政務平台人臉識別系統註冊“皮包公司”。用這套辦法,嫌疑人還破解了安防、金融、支付、生活消費等多款用戶量巨大的App,每單破解價格從25元到300元不等。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一位AI從業人員向《IT時報》記者透露,提供人臉識別技術的第三方可以將人臉數據二次變賣,“它覆蓋了一個區域的門店,就等於掌握了消費者的基本數據,按套餐賣給新入駐的商家,賣點是可以提高店舖的銷售能力。”他解釋道,帶人臉的解決方案比不帶的更貴。
比起照片活化,這些人臉與信息掛鉤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潛藏著更大的隱私危機。
作者/IT時報記者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