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技術重大突破,一文看懂小米全球首發矽氧負極電池
試問5年前有誰想到2021年的手機將會是什麼樣子?5G超高速通訊網絡讓人們隨時可以接入互聯網,將多年前僅限於通話的個人終端拓展出更多可能;強悍的處理器算力提供暢快的使用體驗,甚至可以在手機上享受3A級遊戲;影像部分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抬手即拍的就擁有與相機一戰之力的畫質;屏幕更是從以前的3.5英寸最佳變成手機有多大屏幕就有多大。
唯獨,默默無聞為這麼多高科技部件提供運行電力的電池,卻難以突破自身界限,能量密度難以提升。人們另闢蹊徑,從提高電池的充電功率,從縮短電池的充電時間著手,也只能緩解容量不夠大的窘迫,不能解決根本性容量密度低下的問題。
石墨材質負極製作的鋰電池已使用多年,經過逐年發展容量提升已達到瓶頸狀態,想要獲得更長的續航只能依賴簡單粗暴的“增加電池尺寸”來提升容量,在如今追求輕、薄、手感的旗艦機中電池已成為木桶裡最大短板。
誰能站出來?
2021年3月29日-30日小米連開兩場春季新品發布會,小米11 Pro、小米11 Ultra、小米折疊屏手機等重磅旗艦手機亮相,小米全球首發了矽氧負極電池,並成功量產搭載在小米11 Pro、小米11 Ultra身上,高能量密度、高壽命、高性能的矽氧負極電池相信會帶動電池行業邁向新的篇章。
電池原理
電池從結構件來劃分主要由三個部件組成:陽極、陰極、與隔膜,通過捲繞堆疊等方式裝配,填充電解液後封入鋼殼或者軟性包裝內,就變成人們常見的電池,鋼殼電池一般用於電動汽車上,數碼產品一般使用軟性包裝。
在充電過程中,外部電壓通過極耳施加到電池內部,正極鋰離子釋放電子,在電場作用下穿過隔膜在電解液中遷移至負極,嵌入到負極石墨活性物質內部,電子被接收,完成充電儲能過程。外部帶載需要放電時,鋰離子釋放電子並從負極脫嵌,穿過隔膜向正極遷移,嵌入到正極,電子被正極活性物質接收,完成電能釋放。
傳統石墨負極電池瓶頸
鋰電池正極材料有很多不同的配方,鈷酸鋰、鎳鈷錳、鎳鈷鋁,這裡暫不討論正極。負極材質方面一般採用石墨配方製作,石墨易取得且價格便宜,並且性能還行,所以石墨負極作為電池負極主要材質已使用了幾十年。
石墨材質負極電池多次循環後,架構開始不穩定,部分鋰離子無法嵌入到負極內部只能停留在負極表面,慢慢堆積起來產生析鋰現象,可用與遷移的鋰離子越來越少,容量快速衰減,嚴重時會析鋰會變成鋰枝晶刺破隔膜,導致電池內部短路漏電甚至爆炸。容量方面傳統石墨負極材質鋰電池能量密度理論上限約為372mAh/g,目前技術已迫近理論值難以再往上突破,尋求新材質配方勢在必行。
小米每代旗艦電池發展
小米歷代旗艦系列手機的電池容量發展,從上面的柱狀圖可以看到,小米歷代旗艦機型的電池容量基本上隨時間逐漸提升,但到達4000mAh之後容量增長開始放緩,電池容量最高為小米10的4780mAh,主要提升容量密度的方法是增大電池體積,可以看出傳統石墨負極電池能量密度已到達瓶頸狀態。
小米歷代旗艦手機的快充發展可以看出在小米9前面的18W快充保持了很久,小米5是2015年發布的機型,小米8是2018年發布的機型,18W快充整整用了3年的時間。小米的快充是在2019年的小米9及以後的機型中得到顯著的提升,也可以看出小米開始在快充技術方面開始發力,功率最高是小米10至尊紀念版,搭載了石墨烯基蝶式電池,功率達到120W,性能提升被能量密度拖了後腿。
矽負極新材質電池挑戰
把矽材質應用到電池負極上需要面對幾個難題,一是矽顆粒在鋰離子充電時會膨脹,最大可膨脹至原來4倍,結果是導致結構坍塌,電極材料脫落。二是矽本身為半導體材料,相比常用的石墨負極,導電性差很多,鋰離子脫嵌不可逆程度大,也影響電池容量。
2019年,特斯拉在電池日活動上就介紹了特斯拉將開發矽負極材質電池,通過在在矽原材料上塗抹特殊塗層達到穩定矽結構的作用,避免充電膨脹性導致結構損壞。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佔比中,電池組佔比十分高,特斯拉使用矽負極電池主要是用於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升產能,迅速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小米將矽負極電池應用到數碼配件上,同樣要解決矽膨脹的物理特性才可以將其量產使用。
小米首發矽氧負極電池
小米11 Ultra並非首次使用矽負極材質電池的小米手機,早在2019年9月,小米概念機MIX Alpha上就使用了納米矽碳負極材質電池,在4050mAh容量的電池上實現了40W有線閃充。雖然MIX Alpha只是技術驗證機型未量產,但也能看出小米在2019年甚至更早前,就已經開始對電池新負極材質進行探索。
相比起第一代矽碳負極,這次小米11 Ultra採用了更為成熟穩定的矽氧負極材質電池,屬於小米第二代矽負極電池技術,通過摻矽補鋰的方式在負極中使用了納米級矽氧化物,與第一代矽碳材質相比擁有更加穩定的結構。矽氧負極有效避免充放電過程中矽顆粒膨脹導致破裂粉化,解決矽負極電池壽命問題,讓這種新材質電池不止停留在概念上,進入實際量產讓消費者受惠。
狹窄空間內的容量提升
目前旗艦機型電池容量一般在4000-4500之間,入門級產品反而經常見到5000甚至以上的超大電池,為什麼旗艦機型電池反而沒入門機容量大?因為入門機型攝像頭模塊佔據空間少,處理器性能釋放較為溫和無需額外投入大散熱規模處理,並且入門用戶對外觀手感設計等沒太大追求,所以入門機相對來說擁有更大的空間放入大電池。
而旗艦機型則不同,有看過拆解的小伙伴就知道,旗艦機型一般在性能方面都做到了全面堆料,影像部分攝像頭模組佔了巨大的空間,主板被擠壓到只剩下一丁點空間,強悍的處理器還要放入均熱板、熱管、石墨導熱貼等散熱模塊,還要預留空間給無線充電線圈,所以旗艦機型電池反而無法再做大。
傳統石墨負極材質鋰電池能量密度理論上限為372mAh/g,目前技術已迫近理論值難以再往上突破。而矽負極材質能量密度上限高達4200mAh/g,是傳統石墨負極材質的10倍儲電能力,可以在相同的空間內放入更大容量。
小米11 Ultra機內結構為傳統的三段式設計,機身厚度也僅為8.38mm,電池倉空間並未見有特別增大,就在這小小的空間內,放入了5000mAh大容量電池,可見矽氧負極電池的確可以提升能量密度。雖然矽負極材質電池能量密度十倍於石墨材質電池,但小米11 Ultra作為首款搭載矽氧負極電池的量產數碼產品,小米並未將矽氧負極電池實力盡情發揮,而是做出了十分謹慎的處理,相信以後更多產品搭載矽氧負極電池的產品後,小米將會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
67W大功率快充
電池三塊拼圖,壽命、容量、性能,解決了壽命穩定性並提升容量後,最後一塊拼圖就是性能:快充。前面已經說過電池是捲繞堆疊的方式製作,連接外部的是極耳。極耳就好比是馬路,傳統電池採用雙向單車道設計,所有車輛通行都在這道路上,速度受限於單車道只能低效前進,就算汽車提速也會引起不穩定,簡單來說就是傳統電池極耳少內阻高只能慢充,大電流會發熱,難以提升充電功率。
小米11 Ultra電池採用了MTW多極耳技術製作,多達20個極耳好比修建了對向10車道,大幅度增加了通行效率,大幅度降低內阻,可支撐大電流充電並降低溫升。
小米11 Ultra配套充電器型號為MDY-12-ES,輸出功率67W,是小米私有快充系統內常見的魔改A口PD充電器,支持5V3A / 9V3A / 11V6.1A / 20V3.25A,其中11V6 .1A正是小米11 Ultra快充所使用的電壓檔。
小米11 Ultra內部為ATL單電芯結構,有線充電部分採用2:1電荷泵充電技術,通過電壓減半電流加倍的方式進行高效直充。按照電池電壓4.45V計算,實際充電器輸出8.9V6.1A,電池端直充功率將達到4.45V12.2A。從官方提供的數據中可以得知,小米11 Ultra只需36分鐘就可以充滿100%,不管是完全充滿還是碎片化充電都非常快速。
充電頭網總結
石墨負極電池技術已達到瓶頸難以提升能量密度,只能通過增大體積來增加容量,這限制了所有用電設備的設計、使用、體驗,比如手機要么做輕薄失去大容量電池,要么做成板磚那麼厚來提升續航。
小米成功攻克新材質電池技術全球首發矽氧負極電池,納米矽氧負極材質保證其結構穩定達到長壽命效果,能量密度的提升讓小米11 Ultra在8.38mm機身厚度內,放入容量高達5000mAh的大電池,MTW 20極耳技術讓它支持67W電荷泵高壓直充。這意味著小米已掌握手機鋰電池核心技術,補足了木桶最大的一塊短板,並且會帶動整個行業全面進入新材質電池的開發當中。
小米在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宣告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矽氧負極電池的技術儲備將會成為小米殺手鐧,因為電池組是新能源汽車成本構成的大頭,矽負極材質電池大容量、低成本、高性能完美貼合新能源汽車行業,相信小米矽負極材質電池將會顛覆新能源汽車現有的格局,改變整個生態。
本文探討了小米在新材質電池領域方面的突破,下一篇文章充電頭網將會繼續探討小米在無線充方面的黑科技,如何實現67W無線充的商用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