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出行迎小高峰航空業至暗時刻過去了嗎?
沉寂已久的中美航空股,近日不約而同地迎來大漲。截至3月15日收盤,美國聯合航空公司(NASDAQ:UAL)上漲8.6%,美國航空集團(NASDAQ:AAL)上漲7.7%,達美航空(NYSE:DAL)上漲3.3%。
同日,中國國航(601111.SH/00753.HK)、東方航空(600115.SH/00670.HK/NYSE:CEA)、南方航空(600029.SH/01055.HK/NYSE:ZNH)等也全線上漲,漲幅普超3%,其中南方航空漲幅最大,漲9.97%,盤中一度漲停,收於7.06元。
雖然3月16日航空股略有回調,但飆升的股價似乎預示著全球航空業的複蘇轉折點正在來臨。
中美利好因素不完全相同。中國“就地過年”後,3月12日解除進京限制,即將到來的清明、“五一”成為返鄉的最佳時機。“2020年的’五一’旅遊市場是年內首個真正的旅遊小高峰。”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致寧表示。
美國民航業復甦則主要依賴新冠疫苗,封閉抗疫抑制的旅行需求得以釋放。家住馬里蘭的居民Olga對《財經》記者表示,疫情打亂了她每年兩次的出國旅遊,她迫不及待地等夏天旅遊行程的到來,“出門旅遊”成為最近她和朋友們聊天的中心話題。
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的數據顯示,3月13日有130萬人在機場通過了安檢,是2020年3月15日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一些州放鬆了限制以及大學生春假出行,使航空旅行達到了近一年來的最高水平。
然而,即使疫苗接種正在普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也對放寬國際航班管制持謹慎態度。境內旅行仍是中美民航復甦的主要驅動力,在商旅和海外旅行未放開前,全球民航業真正全面恢復仍需時日。
“就地過年”後迎來返鄉小高峰
“3月15日是解除進京限制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來往北京的搜索量暴漲了100%,航空公司股價上漲事有出因。”航空諮詢公司李及李創始人李瀚明對《財經》記者表示。
3月12日下午,北京宣布,自3月16日零時起,國內低風險地區人員進返京不再需要持抵京前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受此利好消息影響,涉及北京相關的機票、火車票搜索、預訂應聲上漲。據在線旅遊平台去哪兒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下午15點,北京進出機票、火車票預訂量較昨日同一時段分別增長達1倍。
在北京工作的高女士今年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沒有回到哈爾濱老家過年。不過她已經請好年假,訂了4月10日回家的機票,“我姥姥90歲啦,陪她過生日,順便把沒回家的春節補上。”她對《財經》記者說道。
根據民航旅客服務測評CAPSE發布的《2021年春節後旅客出行意願分析》,超半數春節未返鄉旅客節後有返鄉計劃,預計清明、“五一”假期將迎來返鄉小高峰。
2021年春節後旅客出行意願分析
數據來源:CAPSE
隨著今年“五一”假期“連休五天”政策落地,攜程機票搜索量迅速攀升。攜程提供給《財經》記者的數據顯示,3月10日機票搜索量單日增幅達10倍;此外,在酒店訂單中,3月10日前預訂4月30日-5月5日酒店訂單也較2019年訂單量增長53%。
相較於受疫情影響更為嚴重的海外,國內民航旅客運輸量的回升一直在穩步推進。民航局數據顯示,國內航線客運量在去年第三季度已恢復至平均水平的98%。
去年年底,疫情在國內局部地區出現波動,且受“就地過年”政策影響,往年春運期間熱門航線紛紛遇冷。此次國內航空股的全線回漲,離不開國內民航業疫情一年來積極展開的自救與他救,並非偶發性增長,而是在長期積累、蟄伏後煥發生機。
一方面,國內航司開創性的自救舉措刺激了國內航班的複蘇反彈。去年6月以來,為了激發人們的出行意願,以東方航空為首,多家航空公司相繼推出了不同形式的“隨心飛”套餐,薄利多銷地回籠資金。以東航為例,10萬份“隨心飛”首周售罄意味著3億元的現金入賬,雖然不多,卻也為企業帶來現金流,緩解資金壓力。
另一方面,加速民航業的複蘇也需要多個領域的賦能,尤其是政府支持。為促進行業穩定發展,民航局在財政支持、稅費減免、金融信貸等方面,出台一攬子“16+8”項扶持政策幫助企業走出困境,2020年給航空公司年減負約100億元。
中國國航、南方航空、東方航空三大航降本引流自救的同時,針對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小型航空公司,如瑞麗航空和龍江航空,股東由民營資本逐漸轉為國資參股,以抵禦外界風險波動。
除了近期的多個消息利好,政策支持的支線航空也是國內民航發展的潛力所在。
《財經》記者從民航局了解到,在“十四五”規劃中將加大對三區三州、邊疆邊境、東北地區、偏遠落後地區中小機場的支持力度,放寬對支線機場直飛北上廣等大型樞紐機場的准入限制,充分利用現行航線補貼政策,支持航空公司使用支線機型和運營支線航線。
疫苗普及,美國恢復境內游
超過7000萬的美國人至少接受了一劑疫苗
數據來源: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3月13日,美國接種新冠疫苗量創下300萬劑新高。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截至3月14日,大約有超過7000萬的美國人至少接受了一劑疫苗,佔人口比例超過21%;3700萬人已經完成了疫苗接種。
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接種新冠疫苗,最近幾週的出行人數和訂票率開始增加,美國航空發言人稱,現在美國航空機票的預訂比2019年水平僅低20%。
此時恰逢美國封閉抗疫一周年,被壓抑的旅行需求在疫苗普及後得到釋放。美國總統拜登的首席新冠病毒顧問安東尼·福奇近日表示,他對美國能夠在7月4日國慶節前恢復某種正常感到樂觀。福奇相信,美國將在5月底前獲得足夠劑量的疫苗,以便任何想要注射疫苗的美國人都能如願。
而另一方面,疫情封閉期間因為出行受限“節省”下來的錢,都將轉化成旅行消費的動力。
“疫情與其他經濟衰退後的典型週期中發生的情況相反,一般經濟衰退後家庭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會惡化。但現在消費者有大量儲蓄,信貸有相當多的節餘,過度儲蓄所帶來的消費增長將具有更廣泛基礎。”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旗下投資研究所負責人吉恩·博伊文(Jean Boivin)對《財經》記者表示。
美國國內休閒旅遊復甦帶動了春季與夏季機票預定,一些航空公司的股價應聲上漲至一年前受新冠大流行打擊後的最高水準。
2020年美國四大航營收虧損統計
《財經》記者整理
事實上,自疫情在美國肆虐以來,美國的航空出行已有過幾次短暫的回升,但主要在假期前後,之後就又回落。但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復蘇有所不同。“我們真的認為這像是一次極大增長的開端,”美國航空執行長道格·帕克(Doug Parker)近日表示。
在疫情期間,航空公司一直在燒錢以維持運營。隨著疫情開始緩解,航空公司的主管們期待更多的乘客重返,從而彌補損失。
全球最賺錢的航司達美航空,受疫情影響也最為嚴重,去年全年虧損超過120億美元,但近日,達美航空首席執行官埃德·巴斯蒂安(Ed Bastian)在一份報告中提到了“一線希望”,他指出3月前兩週的日現金淨收入比2月份的平均水平高出30%。巴斯蒂安表示,對達美航空今年春天能夠停止燒錢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差旅恢復的延遲意味著2021年將還燒掉超過75億美元的現金,數據來源:IATA預測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美國境內的休閒及私人旅遊有了復甦勢頭,但利潤更豐厚的商旅和海外旅行預訂量仍然佔極低水平,由於許多公司在過去一年都採用數字化科技維持公司營運,商務旅行還需要12到18個月才能恢復。
多數的華爾街分析師仍未大幅看好航空股的後勢。當地時間3月16日,美股航空板塊全線下挫,波音(NYSE: BA)、達美航空跌逾3%,美國航空、西南航空(NYSE: LUV)跌超2%。
業界預計,從復活節前後開始,美國航空業會真正復甦。同時,鑑於目前航空業的複蘇僅限於國內航空,檢疫和其他邊境限制使全球航空業的恢復也尚待時日。
航空板塊至暗時刻過去了嗎?預計2023年回到疫前水平
疫苗被普遍認為是國際旅行恢復的希望所在。
各政策舉措落地後對國內外出行次數的提振度
數據來源:CAPSE
CAPSE提供給《財經》記者的統計數據顯示,若願意接種疫苗旅客成功接種,2021年人均出行次數將增長約50%,特別是對國際及港澳台出行的影響較大,人均國際及港澳台出行次數預計將增長91.7%。出行中的疫情保障、境外輸入管控、接種疫苗、收入增加、假期增加都是增強大眾出行信心的主要措施。
“實際上,政府是否實行旅行限制才是(民航復甦)最直接的相關因素。”航空數據公司Ascend by Cirium高級諮詢顧問Richard Evans對《財經》記者表示,一個國家能否成功遏制疫情擴散與民航復甦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但事實沒有這麼簡單。
他舉例,澳大利亞將新發病例數量成功降至接近於零,但國內航運量在2020年9月仍下降89%。與此相反,巴西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2020年7月以來國內航班和航運量穩步恢復。而在東北亞地區,儘管每個國家的新發病率與歐洲或美洲相比微不足道,但這一地區目前幾乎仍無國際航班。
即使疫苗接種正在普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也對放寬國際航班管制持謹慎態度。比如新加坡在今年1月開始疫苗接種,該國衛生部部長顏金勇(Gan Kim Yong)表示:“由於國際旅行取決於全球疫情情況,即使新加坡全民接種疫苗,國際旅行也不能恢復正常。”
對此,Ascend by Cirium亞洲諮詢業務總監陸佳佳對《財經》記者評價道,與歐洲和美國等單一市場相比,亞太地區的市場更加分散,各國控制旅行風險採取的做法不同,因此未來國際旅行的復甦將更為緩慢。
這將導致的後果是,擁有較大國內市場的國家能夠維持較高的國內旅行水平,比如中國和澳大利亞。而內部市場有限的國家和地區將遭受損失,尤其是新加坡和香港,儘管一旦旅遊需求恢復,它們仍將發揮重要樞紐作用。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在2月3日的最新報告中稱,當下全球的封閉程度超過了過去12個月的所有時點,協會將2021年的同比增長預期從50%下調到僅增長13 %,要知道2020年的水平已經極低,13%的增長意味著整體水平只恢復到2019年的38%。
業內普遍預計,全球民航業將在2023年前後恢復到2019年的飛行水平,這取決於疫苗的普及、旅遊限制的放寬、休閒和商旅旅客需求回升等多方面因素。
由此,當前國內旅行仍是民航復甦的主要驅動力,中國在這一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2020年中美乘客運載量、客座率對比
《財經》記者整理
2020年中國三大航南航、國航、東航的乘客運載量分別為9686萬人、6869萬人、7449萬人,客座率各自是71.46%、70.4%、70.56%;兩個指標都超過了美國同行,美國航空、美聯航和西南航空各實現6576萬人、5776萬人和5409萬人的乘客運載量,客座率分別是57.8%、64.4%、59.7%。
3月15日,中國民航局表示,今年民航行業處於恢復增長期,行業將力爭全年運輸總規模恢復至疫情前80%以上,旅客運輸量恢復至疫情前90%左右,貨郵運輸量與疫情前基本持平,努力實現航空企業減虧增盈。
去年是航空史上最艱難的一年,儘管真正全面恢復仍需要時日,但業內普遍希望,今年迎來復甦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