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治療,重見光明:RNA療法逆轉先天失明,持久改善視力
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近日發表了一則來自臨床試驗的好消息:由於致盲性基因而失明的一名患者在接受了單次實驗性RNA的治療後,獲得了長達一年以上的視力改善。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負責開展這項臨床試驗的研究人員指出:“視力改善的持久性出乎意料。”
這種RNA療法專為“Leber先天性黑蒙症”(LCA)的患者而設計。LCA是一類遺傳性視網膜退化疾病,是遺傳性兒童失明最常見的原因,通常從嬰儿期就開始出現嚴重的視力障礙。至少在18個基因上的基因突變可以導致這種疾病,其中CEP290基因是最常見的突變基因之一。
研究人員設計的反義核苷酸療法sepofarsen是一種短鏈RNA分子,能夠恢復CEP290基因的正常剪接,從而增加眼睛感光細胞中正常CEP290蛋白的水平,改善視網膜功能,讓患者有機會重見光明。
2019年,研究團隊在《自然-醫學》上首次報告了這種RNA療法的臨床試驗效果。通過每3個月向眼球內註射一次sepofarsen,10名LCA患者的視力得到了改善。
而在此次論文中,這支研究團隊詳細描述了第11名患者接受治療的情況。這名患者在治療前,分辨物體細微結構的能力已顯著下降,視野狹窄,並且夜間視力喪失。儘管該患者只接受了一次注射,但在為期15個月的後續檢查中,研究人員對其視覺功能和視網膜結構進行了十幾次測量,發現均有巨大的改善。在視網膜的中央凹——人類擁有高清視力的最重要部位,出現了明顯的改變。
研究人員注意到,由於這種療法需要一定時間完成生物學作用吸收,患者的視力在一個月後開始改善,但在二個月後視力達到頂峰。而最為驚人的是,到首次注射也是唯一一次注射後的第15個月,改善依然保持。
LCA的最主要原因是基因缺陷導致的光感受器纖毛運動障礙(photoreceptor ciliopathies)。研究人員指出,這項臨床試驗的新結果為治療其他纖毛功能異常相關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機會。
“這項工作代表了反義核苷酸療法真正令人興奮的方向。”參與這項研究的眼科學教授Samuel Jacobson博士說道,“使用反義核苷酸療法的新藥已經出現30年了,可以說每個人都意識到這種療法有巨大前景。在纖毛區域的穩定性,促使我們重新認識sepofarsen以及其他靶向纖毛的療法的劑量方案。”
在為LCA患者帶來光明的道路上,當前科學家們還在開發其他先進療法。2020年,基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在研療法AGN-151587在1/2期臨床試驗中完成了首例LCA患者給藥。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Artur V。Cideciyan教授認為,此次反義核苷酸療法療法在CEP290突變的LCA患者中展現的結果或將為治療這一疾病設定生物學改善的新標準,也可以用於比較不同干預措施的各自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