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間路線”總是容易被忽視?數學模型揭示了原因
我們真的生活在一個兩極分化的世界裡嗎?一個數學模型揭示了驚喜–尤其是關於中間人的。當人們談論政治光譜時,往往是指”對立面”。根據聖達菲研究所本週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研究,無論雙方是”保守派與自由派”、”共和黨人與民主黨人”,還是”左派與右派”,中間的人很少被納入其中–而且可能被主動排除在外。
在這篇論文中,數學家楊楚橋(Vicky Chuqiao Yang)、社會學家塔瑪拉·范德·戴斯(Tamara van der Does)和認知科學家亨利克·奧爾森(Henrik Olsson)用數學方法模擬了人們如何沿著光譜對彼此進行分類。他們工作的基礎假設來自認知心理學,並假設當人們形成分類時,是為了盡可能準確地區分彼此。
但是記住每個人在連續體上的位置是很有挑戰性的,所以人們使用了一個捷徑,將每個人分為兩個陣營:”我們”或”他們”。而同一陣營中的人都希望就將”我們”和”他們”分開的界限達成一致。
越來越“薄”的中間人
研究人員的模型的一個預測是第1組、第2組和中間人的雙模態分佈
“分類讓人們更容易思考問題。我們只有這麼多的心理容量,”楊解釋說。
“我們試圖理解為什麼我們傾向於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創建分類,比如政治觀點、性別、性行為和種族,即使在現實中這些事物是在一個連續的光譜上,”范德德斯說。”具體來說,我們想看看分類的好處,以了解它們何時出現。”
在論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動態系統模型來探索這些問題,動態系統模型是一種常用於研究自然或工程系統的應用數學方法。通過將認知和社會成分一起結合到模型的方程中,他們可以”解決”社會邊界出現的位置。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模型應用於上世紀80年代美國政治調查的大量數據集,目的是了解處於光譜兩端的自我認同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如何看待中間的政治獨立人士。極端派會不會歡迎”中間派”作為親密盟友?他們會把他們歸入另一方嗎?還是會把他們視為真正的中間派?
該模型預測,當兩個群體形成時,雙方都希望排除中間的人–調查數據誕生了這種動態。
“通過作為’中間人’,獨立人士被雙方視為不利於另一個黨派,被排除在外,”楊說。”所以,獨立人士得到了兩邊最壞的結果,而且隨後還會有後續不利影響。”
這項工作的主要啟示是,中間人會從分類過程的縫隙中被拋棄–而不僅僅是在政治領域。研究人員的模型也可以應用於理解圍繞其他屬性的社會類別是如何形成的,比如膚色。
“從割裂中掉落的一個可能的後果是,處於中間的人可能會被激勵看起來好像他們屬於兩個陣營中的一個陣營–儘管在政策立場上不一致,”楊說。”這就形成了一個反饋循環,最終中間的人可能會消失,然後就會剩下兩個陣營,他們的身份認同感相當強,彼此之間充滿敵意。”
“研究這種動態的科學研究不多。例如,我們分析的全國性調查在20世紀80年代後就不再問對政治獨立派的態度。但這是非常不幸的,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它。”楊說。研究處於中間的人”真的很重要,尤其是他們如何被多元化社會的其他成員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