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球鞋暴漲33倍“炒鞋大軍”轉戰國貨
在得物App上,以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為例,頁面顯示僅有42碼,付款後6天內到貨,售價竟高達49999元。而該鞋參考發售價僅1499元,漲幅達33倍。近期,到處充斥著國產球鞋漲價、缺貨的消息。
不少“球鞋粉”表示,為了支持國貨,紛紛去下單李寧、安踏等知名國產,卻發現很多爆款不是斷貨就是漲價,而且幅度令人咋舌。
“鞋價”暴漲31倍
據多地網友描述,4月3日,清明小長假第一天,李寧、安踏等國貨品牌線下店人流量較大,甚至需要排隊進。
有網友吐槽稱,“想買個鞋不是斷碼就是壓根沒貨”。
在得物App上,以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為例,頁面顯示僅有42碼,付款後6天內到貨,售價竟高達49999元。而該鞋參考發售價僅1499元,漲幅達33倍。
又如李寧韋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40碼的售價為10889元,相比發售價1699元漲了近6.4倍。同時,這款鞋最近購買數據達271條,截至發稿時2小時前剛成交一筆41.5碼的鞋,成交價為8989元。
此外,在二級市場上,李寧和安踏體育近期股價一路向上。截至4月1日收盤,李寧報每股51.65港元,漲2.28%,總市值達1286億港元;安踏體育港股每股報130.6港元,漲3%,總市值達3531億港元。
有人歡喜有人憂
對於“炒鞋熱”的現象,有網友發表了不同的意見,有網友表示:我其實一直沒想明白,這種消耗品,有什麼好炒的;建議嚴懲炒鞋販子以及管一下炒鞋平台。
實際上,“炒鞋販子”那邊也呈現出了冰火兩重天的狀況。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一位球鞋行業多年從業人員李超(化名)表示,這段時間的行情非常“神奇”。在他的朋友圈裡,做國貨的同行不斷刷屏“求貨源,加價拿”。有同行一口氣掃了10多萬元的貨,賺回了一輛車錢。
不過,一位多年做球鞋二級市場倒賣、規模已達全國前十的商家老萬表示,這幾天就一個字:難!“吃不下也睡不著,看著滿倉的庫存欲哭無淚,準備鎖門一陣子去度假散散心了。”
從電商平台轉型到得物APP上做球鞋生意的老萬,經營多年的供應鏈一夜停滯。
之前,老萬的店鋪基本以耐克、阿迪等品牌球鞋為主,生意最好時,年銷售額能過億元。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店鋪訪問量和銷量斷崖式下滑,幾千萬元的庫存堆在了倉庫裡。老萬說,商品在不斷降價,保守預計這波至少得虧好幾百萬。
鞋圈“老大”曾多次被點名
幾十年來,倒賣運動鞋一直是樁切實可行的生意。最初需求的出現可以回溯到1985年耐克推出籃球鞋“喬丹一代”,部分零售商開始加價出售到手的運動鞋。運動鞋熱潮為新一代投機者創造了機會。很多年輕的倒賣者將鞋當作類似於大宗商品的可投資資產。
炒鞋的邏輯,就在於為球鞋附上了額外的經濟價值。先不說這是否只是泡沫,經濟價值的增長也同時帶來了大量造假鞋的出現。
由於球鞋本身的製作工藝需求並不高,因此市場上存在大量的仿製品,福建莆田更是有著“假鞋之都”的稱號,所製造的高仿假鞋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局面,這使得諸多球鞋購買者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當假鞋氾濫時,第三方鑑定平台的出現也就水到渠成。得物(原名“毒”)在2015年由虎撲孵化出之後, 其核心的服務就是“球鞋鑑定”,直到如今這一業務依然是得物的核心所在。
據華夏時報報導,從2017年上線球鞋交易功能向球鞋交易平台轉型的一年後,得物每月GMV成交總額已接近2億元,更在該年創下了20億~30億元的成績。到2019年,公司全年GMV達60億~70億元。
2020年6月29日,中消協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6·18”促銷活動期間,消費維權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價格競爭、短信騷擾、紅包活動、假冒偽劣等方面。其中,得物App涉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被點名,當時,微博上“中消協點名得物APP”話題,閱讀量高達1.2億。
更早的2019年10月,在炒鞋市場瘋狂數月後,央行上海分行在題為《警惕炒鞋熱潮防范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中提示,目前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台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各業務機構應高度關注,並採取有效措施防範此類風險。
簡報指出,目前國內已有10餘個“炒鞋”平台,包括毒、Nice、鬥牛、當課(get)、YOHO!有貨、識貨、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現出參與者數量多、交易量大、價格波動劇烈等特徵。
金融簡報提示,“炒鞋”行業背後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值得警惕。
跟風“炒鞋”需警惕
據央廣網報導,今年3月份,一位在“炒鞋”圈內小有名氣的賣家殷某某,因為詐騙罪被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法院一審判處12年有期徒刑,這一判決也引發很多網友的關注。
據了解,殷某某先是進入炒鞋群,在群內購買幾十萬元的貨品,平時通過在朋友圈中發出大量炫富的圖片和視頻,博取群中炒鞋客的信任。之後通過網絡社交平台發布鞋源信息,並以貨源充足、明顯低於市場價的價格為誘餌,向部分受害者出售“期”鞋。去年11月,檢察機關以詐騙罪向法院提起公訴。近日,法院公開審理此案,判決:“被告人殷某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
殷某某當庭認罪。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法院第一檢察部主任朱永權透露,這些受害人中以90後為主,還有不少是在校學生。“都相信他(殷某某)在買賣鞋子這一塊是真正的業界大佬,他(殷某某)可以在美國獲得這些低價的貨源。當時那段時間網上的’炒鞋’是比較熱潮的,很多人確實在短期之內掙到了錢,其他人也覺得認識了業界大佬(可以去賺一筆),覺得自己畢竟可能不會損失,因為他(殷某某)承諾到期如果不能寄鞋子、不能發貨,那麼他(殷某某)會以市場價的9折賠付給他們,所以他們認為這是穩賺不賠的,所以才會大額的通過他(殷某某)買鞋子。”
潮玩經濟本身就是一個有著巨大風險的行業,尤其是當較高的經濟價值屬性附加之後,讓其本身的不可確定性再度放大。就如同17世紀的“鬱金香泡沫”一般,當下火爆的炒鞋市場,正處在泡沫破滅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