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中科院化學所實驗爆炸一人身亡如何才能在實驗室保護自己?
網傳消息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發生實驗爆炸事故,造成一人死亡。隨後,有記者報導稱,已向該所工作人員核實確有爆炸事故發生,有人因此身故,事故調查正在進行中。截至目前,中科院化學所尚未發布關於此次事故的任何公開通告,但網絡上已經出現了大量關於此事的信息與討論。
一位匿名網友在知乎留言,表示通過朋友獲取了一些事故細節:事故是反應釜造成的,反應釜內壓力沒有完全卸掉的時候拆釜,把釜蓋崩飛了,彈到房頂後砸到的人。出事的是一名學生,不是所內研究員,目前全所實驗處於暫停狀態,後續細節未知。
知乎網友提供的一些細節
近年來,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而一向過往調查則顯示,大部分科學家高估了實驗室工作的安全性。在對逝者表示哀悼的同時,我們也要反思:如何保證科研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高校實驗室事故頻發
實驗安全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公安消防部隊昆明指揮學校教師李志紅研究分析了我國2001 到2013 年間發生在實驗室的 100 起典型事故,事故共造成8 人死亡,593 人受傷或中毒(包括28 個病菌感染者)。這100 起事故中有80 起為危險化學品引發的燃燒、爆炸事故,20 起為實驗儀器、設備和壓力容器引起的燃燒、爆炸事故。
在美國,根據化學品安全委員會(Chemical Safety Board,CSB)的統計數據,在2001~2011 年間美國高校和研究機構發生了120 起爆炸、火災和化學品洩漏事故。
近十年來國內外一些重大實驗室安全事故包括:
2008 年12 月29 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23 歲的Sheharbano Sangji 使用叔丁基鋰時意外起火,18 天后因燒傷去世。相關報導顯示,當時 Sangji 沒有穿著實驗服或防火服,火很快點燃了她身上的合成纖維衣物;隔壁實驗室的兩名博士後趕來救援,但誰也沒有意識到淋浴噴頭就在旁邊。
2010 年1 月7 日,得克薩斯理工學院(Texas Tech University)化學實驗室發生爆炸,造成一名研究生左手失去三根手指,眼睛和身體多處受傷。調查報告顯示,實驗中合成了約10g 硝酸肼鎳(nickel hydrazine nitrate),遠遠超過100mg 的安全劑量。
2011 年4 月13 日,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一名學生因長發被捲入車床窒息死亡。
2015 年12 月18 日上午,清華大學化學系何添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造成一名博士後死亡。據事後調查,事故原因為氫氣瓶爆炸。
2018 年12 月26 日,北京交通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實驗室發生爆炸燃燒,造成3 名學生死亡。經調查組認定,該事故直接原因為:在使用攪拌機對鎂粉和磷酸攪拌、反應過程中,料斗內產生的氫氣被攪拌機轉軸處金屬摩擦、碰撞產生的火花點燃爆炸,繼而引發鎂粉粉塵雲爆炸,爆炸引起周邊鎂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燒,造成現場3 名學生燒死。北京交通大學有關人員違規開展試驗、冒險作業;違規購買、違法儲存危險化學品;對實驗室和科研項目安全管理不到位。事發科研項目負責人及實驗室管理人員被追究刑事責任,學校有關領導幹部受到問責或接受處分。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程度較輕的實驗事故沒有得到曝光,因而並未引起重視。
大部分科學家高估了實驗室安全性
儘管實驗事故層出不窮,科學家卻對實驗室的安全性過於樂觀。2013年 Nature 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86%的科學家認為自己所在的實驗室是安全的,然而一半人都經歷過不同形式的實驗室傷害。
大約2400 名科學家參加了這項調查,他們大多來自美國和英國,還有部分受訪者來自歐洲、中國和日本。調查結果還顯示,30% 的受訪者曾經目睹至少一次“重大”實驗室傷害,超過四分之一的年輕研究人員曾經受傷,並且沒有向上級報告。
數據來源:Center for Laboratory Safety, UCLA/NPG/Bonamy Finch圖片由 Nature 授權科研圈翻譯使用
這項調查也體現了實驗安全意識的缺乏:只有60% 的受訪者表示曾經接受過相關安全培訓,了解自己的研究可能接觸到的風險或有毒有害試劑。
不同資歷的研究人員對實驗安全的態度也並不相同,僅12% 的年輕研究人員認為實驗安全“至關重要,優先級超過其他所有事項”,但認同這一描述的資深研究人員達到了36 %。然而年輕研究人員往往是實驗的直接參與者,在實驗室中的工作時長遠超資深研究人員:超過一半年輕研究人員每週在實驗室的工作時間達到40 小時或以上,而資深研究人員只有五分之一達到同樣的工作時長。
實驗室安全十項守則
不同學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在安全方面有不同的注意事項,但有一些原則是應當共同遵守的。以下為 ThoughtCo 雜誌發布的實驗室安全守則,作者為科學教師、生物醫學博士Anne Marie Helmenstine。
1。遵守指令
遵守導師或實驗室監管人員的要求,牢記實驗流程、操作規範和注意事項。
2。了解實驗室安全設施
了解洗手池、淋浴噴頭、滅火器等設施所在的位置,並且定期檢查,保證其正常運作。
3。遵守實驗室著裝規範
大部分科研實驗室要求穿著長褲和覆蓋腳麵的鞋子,長發需要紮起來,以免散落的頭髮沾染試劑或者被點燃;
選擇符合實驗要求的防護服、護目鏡、手套,一些實驗還會需要使用防護耳罩、防火服、安全帽等。
4。不要在實驗室吃喝
不要用實驗室冰箱、儲藏櫃保存食品、飲料,以免食物或實驗受到污染。在做實驗的時候吃東西也會使人分心,進而影響實驗安全。
5。不要品嚐或聞化學試劑
保持給試劑、培養基等物品貼標籤的好習慣,不要靠鼻子甚至舌頭判斷內容物。如果需要聞化學試劑,應使用扇聞的方式,不要將鼻子湊近瓶口。
6。不要隨意嘗試計劃之外的實驗
不要隨意混合試劑或進行新的操作,這樣做可能引發劇烈的化學反應,或損壞實驗儀器、設備。
7。妥善處理實驗廢棄物
了解廢棄的試劑、反應產物的正確處理方式,不能直接倒進下水道或垃圾桶的物質應當專門回收處理;
生物培養方面的實驗可能需要使用肥皂清洗設備,或者對設備進行高壓滅菌;
如果有打碎的玻璃容器、廢棄的針頭等物品,應按尖銳物品分類處理。
8。了解實驗事故的應對方式
了解實驗室的應急方案,事故發生後及時、如實上報導師或實驗室負責人。如果試圖隱瞞或私下處理事故,可能會給實驗室中的其他人帶來風險。
9。把實驗留在實驗室裡
不要在宿舍或家庭中操作實驗,以免引發事故,這也是為了避免損失實驗試劑、樣品。
10。不要獨自操作實驗
以上守則僅為簡單概括,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視具體情況制定和執行相關規定。許多研究機構也公開了自己的安全手冊,供同行學習參考。
實驗安全警鐘長鳴,願悲劇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