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以來氣候變化使全球農業生產力下降了21%
馬里蘭大學(UMD)與康奈爾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合作,首次量化了氣候變化對全球農業生產力增長的人為影響。在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強大的天氣對生產力影響的模型,考察了存在和不存在氣候變化的生產力。
結果顯示,自1961年以來,全球農業生產力下降了21%,研究人員認為,這相當於完全失去了過去7年的生產力增長。這項工作表明,全球農業越來越容易受到持續的氣候變化影響,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等溫暖地區受到的衝擊最大。
“我們的研究表明,氣候和天氣相關的因素已經對農業生產力產生了很大的影響,”UMD農業和資源經濟學(AREC)教授、農業生產力研究者Robert Chambers說。”我們利用本文中的模型來估計在沒有氣候變化的情況下,全要素生產率模式會是什麼樣子。”
總要素生產率是一種計算方法,用於衡量一個行業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然而,農業是一個獨特的行業,因為並非所有決定生產力的投入都在農民的直接控制之下,比如說天氣就是一個不可控因素。錢伯斯和Ariel Ortiz-Bobea(這項工作的主要作者,來自康奈爾大學和UMD AREC校友)一直在開拓新的農業生產力計算,以包括天氣數據的方式,為這些類型的氣候模型帶來新的準確性。
“當一個農民做出一個經濟決策,比如6月份種什麼,我們不一定會在6個月後才知道這個決策的結果,”錢伯斯解釋道。”因此,投入和產出之間存在明顯的斷層,而天氣等隨機事件會嚴重影響這一點。生產力本質上是計算你的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在大多數行業,獲得增長的唯一途徑是更大的投入。農業生產率的測量歷來沒有納入天氣數據,但我們希望看到這些農民無法控制的投入的趨勢。”
在這種情況下,天氣數據是模型的一個組成部分,考察了在存在和不存在氣候變化的情況下的生產力。雖然錢伯斯之前在《科學進展》上的工作詳細介紹了氣候變化對美國農業生產力的具體區域影響,但這篇論文的關注點更多是全球性的。
“我們的研究使我們能夠比較美國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錢伯斯說。”對美國的影響是可衡量的,而且是負面的,但它們似乎比其他地區,特別是非洲的影響小得多。”
事實上,研究發現,雖然自1961年以來,全球農業生產力增長已經放緩了約21%,但像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等處於氣候溫暖地區的地區已經出現了26-34%的增長放緩。美國似乎受影響較小,增長速度放緩約為5-15%。
“有些人認為氣候變化是一個遙遠的問題,應該主要關注後代的事情。但這忽略了一個事實,即人類已經改變了氣候。”Ortiz-Bobea說。”總的來說,我們的研究發現,人為導致的氣候變化已經對主要依靠農業的貧困國家產生了不成比例的影響。看來,技術進步還沒有轉化為更多的氣候適應能力。”
“這不是我們能做的,但這是我們的方向,”錢伯斯補充道。”這讓我們對趨勢有了一個概念,以幫助我們看到未來該怎麼做,氣候的新變化超出了我們之前所看到的。預計到2050年,我們將有近100億人需要養活,因此確保我們的生產力不僅穩定,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增長得更快,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