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華為年報:手機缺芯痛失市場要靠5G專利費賺錢?
種種打壓之下,華為如期發布了2020年年報。2020年,華為銷售收入8914億元,同比增長3.8%;淨利潤646億元,同比增長3.2%。雖然業績增長速度相比往年放緩,但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強調,在艱難的外部環境之下基本實現了經營預期。
文| 新浪科技張俊
編輯| 韓大鵬
在公佈收入的三大業務中,消費者業務受到的影響無疑最大。一方面,華為手機承受缺芯之痛,份額下降;另一方面,榮耀手機分拆獨立,華為已不再持有股份。
眾所周知,消費者業務佔據華為營收半壁江山,華為也確實需要開拓新的收入來源。有些巧合的是,近日華為突然宣布收取5G專利費,要知道此前高通在專利費用上賺得盆滿缽滿。難道,5G專利費會成為華為的破局之道嗎?這又會對其它國產手機廠商帶來怎樣的影響?
手機缺芯報告稱排名跌至第五
從2020年的收入結構來看,消費者業務收入4829億元,佔比54.2%,同比增長3.3%;運營商業務收入3026億元,佔比34%,同比增長0.2%;企業業務收入1003億元,佔比11.3%,同比增長23%。
對比2019年,受到影響最大的要數消費者業務。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4673億元,同比增長34%,而2020年該業務增速大幅放緩。
圖:IDC數據
最主要的因素是華為手機的缺芯之痛。IDC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華為銷量為3230萬台,同比下降42.4%,排在榜單第五位。
胡厚崑表示,2020年雖然智能手機業務由於供應問題受到影響,收入下滑,但華為消費者業務一直堅持1+8+N的全場景戰略。作為1的手機收入下滑,但8+N的產品銷售在去年實現65%的增長,部分抵消了手機收入下滑的影響。“手機是消費者業務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他說,華為依然會推出新的面向消費者的硬件和軟件服務。
另外,華為的運營商業務規模去2019年相比保持穩定;而企業業務則實現大幅增長,成為2020年三大業務中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
2020年,雖然雲與計算成為單獨的BG,但華為並未在年報中將其獨立核算。該業務未來也有望成為華為新的增長引擎。以雲業務為例,胡厚崑透露,2020年華為雲在國內公有云市場已經位居第二,同時在全球增速最快,華為雲2020年的增速高達168%。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增長有限的情況下,華為2020年的研發投入仍舊高達1418.93億元,佔營收比重15.9%,創下最高紀錄。
不過在2021年,華為手機面臨的嚴峻形勢並未改變,華為急需拓展新的收入來源。
收取專利,破局之道?
日前華為宣布將對5G專利進行收費便被外界認為是動作之一。雖然短期來看該收入規模有限,但參照高通的模式,這塊收入具備極大的想像空間。
另外對於華為每年投入的高達上千億的研發投入而言,收取5G專利費,也是這些巨額投入獲得直接產出的方式之一。
此前,華為曾突然宣布對5G專利收費,雖然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新浪科技分析,華為對5G專利收費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反擊國外政府的打壓,給予一定的還擊;二是死中求活,給自己增加新的收入來源。
數月來,華為已經遭受美國的多輪打壓,最嚴重的的要數芯片斷供,導致華為在手機業務上陷入無米下炊的境地;而近日據路透社報導,消息人士稱,拜登政府對美國供應商向華為出售物品的許可證進行了修改,進一步限制了這些供應商可以向華為提供可與5G設備一起使用的物品的範圍。這意味著拜登政府正強化對華為出口的強硬立場。
華為此次對5G專利收費,也被視為是對打壓的反擊舉措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華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萬餘族(超10萬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2019年華為在歐洲專利授權數量排名第二位,在美國排名第十位。從2001年開始,華為全球專利申請量達到同行業領先的美國公司同等規模。
在5G專利方面,根據德國專利統計公司IPlytics對2020年1月1日之前的全球5G專利申請情況進行的統計報告,華為擁有的5G專利數量達到了3147項,位居全球第一。
自從2019年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華為的5G設備就在歐美多個國家被排斥。任正非曾在2019年的一次座談會中稱:“華為最近幾年發展得很快,大家都很忙沒有時間去收費,等閒下來會收取一些費用,但不會像高通一樣那麼高。2020年,華為內部也有人提議,如果賣不了5G設備,華為可以動手收專利費。
除了反擊外部的打壓之外,利用持有的大量專利變現,對於華為而言也是一個現實的選擇。
這些專利背後,都是華為投入了巨大的研發費用。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表示,華為每年將收入的10%到15%投入到研發,過去十年累計研發投入約900多億美元(人民幣超過6000億元)。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認為,華為宣布5G專利費收取標準的目的有三。其一表明了華為在5G專利中的貢獻和占比;其二預示著華為已經從專利許可對象向專利許可主體的轉變;其三華為的營利模式將會增多,從去設備銷售外,預計5G專利許可將會逐步成為華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每台2.5美元,收費高不高?
根據華為公佈的對5G多模手機的收費標準:華為對遵循5G標準的單台手機專利許可費上限為2.5美元,並提供適用於手機售價的合理百分比費率。
圖:新浪科技製圖
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丁建平解釋,這個標準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要考慮華為歷年的研發投入,二是要考慮購買專利的公司可以接受的價格程度。
北京市知識產權專家庫專家董新蕊向新浪科技表示,高通在2017年發布的5G收費標準為:單模5G手機許可費率為售價的2.275%;多模(3G/4G/5G)手機許可費率為售價的3.25%;單模5G手機所有專利打包許可費率為售價的4%;多模(3G/4G/5G)手機所有專利打包許可費率為售價的5%。
愛立信公佈的5G收費標準為最高5美元每台;諾基亞公佈的5G收費標準為每台3歐元。
“我認為,華為還是很厚道的,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排名中,華為公司的5G專利數量排名第一,而且遠遠領先其他巨頭,而華為5G收費在幾大巨頭中最少。”
不過他同時指出,5G涉及到很多模塊,在多址、雙工、天線、編碼、網絡架構方面都有很多新技術,專利涉及到核心技術點、技術壁壘、佈局寬度以及專利申請的時間不同。這些都會成為影響收費的因素,因此最終的收費多少,還需要每家公司進行具體的談判。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也認為,華為的收費標準比高通要低很多。目前來看,華為把這種影響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不排除將來會有對外提價的可能。
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丁建新透露,華為公司預計2019~2021三年的知識產權收入在12~13億美元之間。從這個收入規模來看,在華為整體營收中的佔比並不高。
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知識產權收入並不會成為華為的主要收入來源。他補充道,華為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經營產品與服務,這也是公司的長期營收重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專利授權業務的收入規模並不算大,卻利潤率極高。
以高通為例,2018年高通的專利授權費在總收入中佔比為23%,但卻貢獻了淨利潤的大部分。具體而言,2018年高通芯片部門的收入超過170億美元,淨利潤為30億美元;當年高通專利授權部門的收入為51億美元,而利潤率高達68%,淨利潤為35億美元。
華為2020年年報將於3月31日正式對外發布,屆時也將看到消費者業務的損失對整體的營收影響究竟如何。2020年上半年華為的營收增長率為13.1%,淨利潤率為9.2%;不過今年2月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透露,2020年華為收入和利潤略有增長。
可以預見的是,雖然專利授權業務短時間內為華為營收帶來的增長比較有限,但有望貢獻更多利潤。
其他廠商,影響幾何?
近兩年,隨著華為在手機業務上陷入困境,<span id=”usstock_HMI” >華米ov都紛紛發力高端市場以及海外市場,意欲爭奪華為留下的市場空白。<=”” span=””>
另外當前正值全球5G手機普及期,華為對5G專利進行收費,首當其中的也要數手機廠商。尤其是華為是否會向國產廠商收取5G專利費,備受關注。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表示,對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如果未能與華為達成專利許可合作,有可能陷入專利許可糾紛。至於成本方面的影響,應該說專利成本在整個手機造價中的成本佔比並不高,影響會有,但不會很大。
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在採訪中表示,華為將與蘋果、三星商議5G專利使用權,但並未提及國內手機廠商。一位國產手機廠商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目前還未與華為方面涉及到5G專利收費談判一事。同時他稱,希望華為將槍口一致對外,而不是國內廠商之間產生專利糾紛甚至訴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蘋果與三星應該會成為華為前期收取5G專利費的重要對象。
蘋果就曾因為專利一事與高通有過糾紛。一方面是蘋果認為高通應該以基帶芯片的銷售價格計算專利費,而不是整台設備的銷售價格;另外,蘋果方面也認為高通的專利費率過高。
實際上,此前華為與蘋果三星也在專利方面有過多次交鋒。2015年,華為與蘋果簽訂專利許可協議,授予蘋果無線基本專利許可;2016年,華為與三星在中美兩國相互發起多起專利侵權訴訟,2019年三星向華為付許可費後雙方和解。
而在5G時代,由於華為在持有5G專利上存在的優勢,在與蘋果三星的專利交鋒上將更加佔據主動性。
另外,李俊慧向新浪科技指出,華為的5G專利許可對像或領域並不僅限於手機廠商,類似智能駕駛等可能使用到5G技術的領域或產品,也可能會成為華為5G專利許可的對象。
在此前的溝通會上,華為方面列出的十大發明中,就提到了汽車計算與通信架構。該專利家族為“實現汽車中電子控制功能的系統、方法以及汽車”。
這也意味著,隨著5G手機的普及,以及5G在各行各業的落地,華為5G專利收費涉及的企業和領域會越來越多,華為從中獲得的收入也將進入新的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