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重複百年前的實驗揭示動物進化拯救能力的證據
一種常見於西歐和北美海岸的微小扁蟲是物種可能能夠進化和適應快速氣候變化的活生生的證據。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考察了潮間帶扁蟲Procerodes littoralis在不同的海水條件下能夠自我再生和修復的能力。在重複了一個多世紀前的研究後,結果表明,自那時起,個體對環境的反應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最初的研究是由普利茅斯海洋生物協會的Dorothy Jordan Lloyd進行的,她的研究重點是在普利茅斯的Wembury灣發現的個體。它發表於1914年,目前的研究由海洋生物學(榮譽)學士學位畢業生Katharine Clayton領導,並在隨後的過程和收集樣本的精確位置方面複製了它。
當在實驗室中對一系列不同濃度的鹽水進行接觸測試時,科學家們表明扁形蟲能夠在比最初記錄的鹽度更低的情況下,在輕微受傷後再生。
他們還表明,雖然在1914年有一個個體再生的最佳鹽度水平,但現在已經不再是這樣了,這表明個體在這104年中擴大了它們的耐受範圍。
科學家們還檢查了Wembury Bay地區的降雨量,發現它們在1914年至2018年期間增加了,這很可能導致潮間帶地區暴露在較低的鹽度下,而潮間帶是扁形蟲的所在地。放在一起的研究結果顯示了單個物種可能如何適應和生存氣候變化的局部影響,如果正確的話,這提供了一些野生進化拯救能力發生的第一個證據。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海洋動物學教授John Spicer監督了凱瑟琳的工作,是海洋物種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的世界權威。他補充說:”在過去的15到20年裡,一直有一種被稱為進化拯救的想法,在面對快速的氣候變化時,動物通過進化來生存。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懷疑這種拯救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物種進化的這麼短的時間內。但這項研究表明,它很可能在野外實現,因為在對比兩個相隔100年的相同實驗中,動物已經在生理學上改變了它的運作方式。
“這證明了進化拯救可能存在於野外,而不僅僅是在實驗室裡,這也是我們對物種如何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適應的理解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由於這兩項研究是在人類世開始前後50年進行的,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洞察力,讓我們了解人類對與我們共享地球的物種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