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福音中國科學家破譯“人體快樂密碼”
抑鬱症是一種患病率高、臨床治愈率高的精神障礙,但同時還具有接受治療率低、復發率高的特徵。而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破譯“人體快樂密碼”——5-羥色胺,為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類疾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據媒體報導,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最細研究,首次報導了三種5-羥色胺受體的近原子分辨率結構,為開發發新型安全有效的精神類疾病治療藥物提供重要基礎。
據悉,該研究成果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和蔣軼團隊,聯合浙江大學張岩團隊以及國內外多個研究組共同完成,首次揭示了磷脂和膽固醇如何調節受體功能,以及抗抑鬱症藥物阿立哌唑(Aripiprazole)的分子調節機制。
來自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披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根據估算,我國患抑鬱症人數近1億左右,抑鬱症發病率約為3%-5%。
據了解,5-羥色胺受體,也被稱為血清素受體或5-HT受體,是一群於中樞神經系統中央處和末梢神經系統周邊出現的G蛋白偶聯受體及配體門控離子通道。
此外,5-羥色胺還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它在大腦中發揮作用,賦予我們感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因此也被稱為“快樂神經遞質”。
5-羥色胺系統參與人體廣泛的生理功能,包括調節大腦的記憶、認知、情感、學習和成癮性,該系統的失調可能會引起多種精神類疾病,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躁鬱症、雙相障礙、偏頭痛等。
而5-羥色胺的生理功能是由十幾種5-羥色胺受體介導的,因此明確它們的分子結構和功能機制,會為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類疾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此前,科學家們對5-羥色胺家族受體的精細結構了解甚少,使得新型靶向藥物的研發十分困難。得益於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研究人員首次解析了三種5-羥色胺受體結合不同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三種結構包括抑鬱症、精神分裂症治療靶點5-HT1A受體的結構、偏頭痛治療靶點5-HT1D受體的結構和多種精神類疾病潛在的選擇性治療靶點5-HT1E受體的結構。
研究人員表示,5-羥色胺受體是一種位於細胞膜上的蛋白,除了內源性配體和藥物分子能夠調節它們的功能以外,脂質也對維持受體正常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
而此次解析的這些5-羥色胺受體結構,展示了5-HT1A受體受到磷脂和膽固醇的分子調節機制,將為深入理解5-羥色胺系統和開發新型安全有效的精神類疾病治療藥物提供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