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時1.5元已成標配,共享單車真的漲價了嗎?
“單車價格超越公交車”“共享單車1小時要6.5元”……近日,共享單車“漲價”的有關報導引發了熱議,相關話題一度衝上各大網絡平台熱搜。共享單車真的漲價了嗎?為了調查此事,羊城晚報記者梳理了北上廣深等30個城市的三大共享單車品牌的計價規則,發現上次調價時間基本上發生在兩年前至一年半前的區間,在大多數城市,共享單車行業仍停留在1.5元/半小時的水平。
上海騎車15分鐘1.5元 但調價是在2019年
記者註意到,近期有報導稱,共享單車又漲價了:哈囉單車在上海的收費規則為前15分鐘1.5元,之後每15分鐘1元,相當於1小時4.5元。對此,哈囉出行方面回應稱,近期並無調價。但有網友不信,那麼事實是什麼?
記者查閱各地相關報導發現,2019年9月,就有上海媒體的報導顯示,哈囉出行於當年9月9日實行新的計費規則:騎車前15分鐘1.5元,超出15分鐘的部分,每15分鐘收費1元。當時的媒體報導還有新計費規則的頁面截圖,這與共享單車企業近期的回應相吻合。
羊城晚報記者註意到,在上海,哈囉單車不是費用最高的,也不是最低的。記者調查發現,青桔單車為騎行的前15分鐘1.5元,超出15分鐘的部分,每10分鐘收費1元;美團單車騎行的前15分鐘1.5元,此後每15分鐘0.5元。即三家企業騎車前15分鐘價格一致,此後時段定價有些區別。
各地30分鐘1.5元成標配
執行已近兩年
上海的共享單車計費規則在國內具有代表性嗎?廣州等城市價格有沒有變動?針對這一問題,羊城晚報記者也展開了調查。
記者梳理髮現:哈囉、美團、青桔三家企業共享單車在廣州現為騎行前30分鐘1.5元,調價時間為2019年8月;在深圳為騎行前30分鐘1.5元,調價時間為2019年5月;在武漢為騎行前30分鐘1.5元,調價時間也是2019年5月;在昆明為騎行前30分鐘1.5元,調價時間為2019年;在長沙為騎行前30分鐘1.5元,調價時間也為2020年;在北京為騎行前30分鐘1.5元,調價也發生在2019年。此外,杭州、西安、合肥、麗江等城市情況大致如上,東莞、珠海等廣東城市情況也是如此。
在記者調查的30個大城市裡,共享單車的漲價唯一不是發生在2019年的城市是成都,2020年1月,當地共享單車漲價,也與前述各城市一致,即騎行前30分鐘1.5元。
而上海的價格,則與其相對高消費的現實形成對應。實際上,此前有共享單車發布的報告顯示,上海人平均騎行里程為全國參與統計城市中最短的(1公里多),這意味著,大部分上海騎行的訂單時間為15分鐘內,如此一來,絕大多數上海人對共享單車計費的實際感知應與其他城市接近。
也就是說,近期有消息稱共享單車調價至1.5元,其實是2019年的舊聞,此後近兩年的時間內,共享單車價格並無變動。記者還留意到,此次共享單車被漲價傳聞“誤傷”,緣起或來自一些共享充電寶漲價的報導,隨後,共享單車也被部分傳聞誤認為是近期加入調價大軍。實際上,如果有心查閱相關報導,不難發現這一調價實際上是發生在近兩年前。
共享單車行業定價偏低?
精細化運營仍是關鍵
那麼,經歷了近兩年的“1.5元半小時”的時代,共享單車1.5元的定價究竟合理與否?對此,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市場行為來講,1.5元半小時,價格是偏低的。
“此前廣州的一些景區,如大夫山、大學城的單車租賃大約是3元一小時。”張毅以共享單車出現以前城市景區單車租賃的價格為例闡明觀點,“反而上海的共享單車的價格,離真正市場的接受價格可能更接近。”
“消費者在享受共享單車便利的同時,單車的運營方沒有利潤的話,是沒法持續的。”張毅認為,共享單車定價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到運營企業要有利潤。共享單車解決的實際上是公交車、地鐵覆蓋不到的“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消費者一方面有剛需,另一方面也想鍛煉身體,因此才選擇共享單車。
張毅表示,共享單車經前期無序投放,如今轉入精細運營和產品服務升級週期,行業運維人力投入和產品折舊成本等增長。從跑馬圈地向精細化運營轉變,是兩年前這一行業調價的原因。相比共享充電寶價格的飛漲,過去一段時間共享單車的整體定價算是相對理性、穩定。“未來消費者可能要做好共享單車進一步漲價的心理預期。”張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