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塊的耳機只有一百塊的音質原因其實很簡單
我們買電腦、買手機的時候,肯定是產品價格越貴、配置越高、性能越好,這是因為所有硬件配置的提升都能體現在運行參數和你的主觀使用體驗上;但是在耳機產品上,這個規律並不一定適用。200塊錢的耳機也有聲音很好聽的,1萬塊錢的耳機也有聲音很難聽的,你多花的錢可能並不會體現在你的主觀體驗上。
給你講個真實的故事,哈曼國際集團聲學研究部門總監Sean Olive曾對市面上170款耳機進行了音質測試,結果發現耳機音質的優劣與價格高低基本沒有關係;更令人驚訝的是,售價800多元的索尼MDR7506音質表現與高出其十倍價格的“HiFi耳機”屬於同一水準,甚至一些售價高達萬元的耳機音質表現卻很糟糕。
衡量一款耳機音質優劣的方法有很多,如使用的驅動單元、聲學材料、調音等等,每一環都與音質有關。不過,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聲學參數對耳機音質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總諧波失真和頻率響應。
什麼是總諧波失真:
總諧波失真這個參數大家可能會感到陌生,你只需要記住一個結論——總諧波失真越高,摻和的雜音越多、音質越差,反之音質越好!
進一步來說,自然界中的每個聲音都有波形,而任意的波形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不同頻率的疊加。一首流行歌曲,是各種樂器與人聲的疊加,但本質上則是不同頻率的疊加,那麼如何用這個參數來判斷音質的優劣呢?
圖不重要,看字
從耳機中發出但聲音,若每個音符的頻率都與錄音現場的頻率完全一致,就可以完美還原出聲音本來的樣子;不過,市面上並不存在這樣的耳機。當耳機播放某個頻率的聲音時,由於諧振現象,會在更高頻率產生多餘的雜音,被稱為總諧波失真——回到前面提到的結論:總諧波失真越高,摻和的雜音越多,音質越差。
其實,只要你不是圖便宜去買廉價山寨貨,目前市面上主流大牌耳機的總諧波失真通常都比較小,基本能夠控制在1%以下,這是人耳難以分辨的。此時,另一個決定耳機音質的重要參數就是——頻率響應。
什麼是頻率響應:
在耳機包裝盒上標註的20Hz~20000Hz 就是頻率響應,指的是耳機可以輸出的聲音頻率,而這也正好是人耳的聽覺頻率範圍。一個頻響範圍廣的耳機通常具有豐富的細節表現,能更好地還原聲音的真實細節。說到這裡,必須引出下面這款耳機——音特美ER4。
音特美ER4
其實音特美聲學實驗室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給出了業界公認好耳機,下圖是音特美ER4的頻譜圖,這條不規則的曲線就是最適合人耳聆聽的好聲音,而ER4至今仍是備受發燒友和錄音師青睞的耳機。
其實在我看來,選購耳機避免踩坑的最好方法就是避開一切雜牌山寨貨,只選主流大牌耳機。你會發現,即使是幾百元的入門耳機,選擇大品牌也同樣有保障。至少可以讓你少花一些冤枉錢,少交一些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