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行業陷入內捲戰:舊機新用、狂擠牙膏、價格殺紅眼
不怕卷,就怕一直卷。好好的手機市場,怎麼就“卷”起來了?2020年,“內捲”毫無疑問成了橫跨最多行業的一個熱詞,簡單來說,就是創新停滯,非理性競爭加劇,陷入資源內耗死循環,市場逐漸紅海化。其實對於智能手機市場來說,紅海早已是常態,但內捲現象,在2021年剛過去的這三個月,卻顯得尤為明顯。
不論是老機型延長售賣,還是“舊瓶裝新酒”,抑或是小修小補就匆匆上馬新品,去年的百倍變焦、百瓦快充大戰的熱況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同質化嚴重後的激烈價格戰。
芯片的短缺只是表象,從創新匱乏入手,我們試圖找到智能手機供應鏈如今的困境究竟在哪裡?2021年,到底是5G手機大爆發,還是手機終極大內捲?
01.
硬件原地踏步,軟件修修補補,
這是要“卷出花”來?
今年春節剛過,智能手機市場可以說是好不熱鬧。
上至17999元的華為Mate X2折疊屏,下至1999元的紅米K40,眾多新機一擁而上。
3月剛剛過半,就有華為、小米、紅米、OPPO、vivo、Realme、iQOO、魅族、紅魔等廠商發布了旗艦級新機,一加雖然新機稍遲,但也提前公佈了哈蘇聯合計劃,搶了一波熱度。
智東西作為業內媒體,也多次獲得新機第一時間上手的機會,經過四五款新機的上手體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今年年初的機圈,新東西還是有點少。
靜下心來,從芯片、屏幕、拍照、充電、機身工藝甚至是系統層面來看,似乎都沒有什麼大的突破,至少在用戶體驗上,沒有帶來什麼直觀的改變。
1、驍龍865超頻成“新旗艦”,手機SoC擠牙膏一點不含糊
去年,“中盃、大杯、超大杯”的產品策略是比較主流的,也就是同一個系列,會有三種規格,最頂級的規格一般會加入一些“黑科技”,但價格也會來到更高的檔位,基本會跟當年的iPhone起步價看齊。
而今年,部分廠商採取了“雙旗艦”的戰略,兩款都是“旗艦級別”,標準版相比Pro版沒有明顯的硬件削減,事實上,最大的區別就是採用了不同的處理器。
高通驍龍888毫無疑問是今年旗艦機的寵兒,甚至可以說是“必備”,但部分由於三星5nm良率以及工藝的問題,驍龍888整體的功耗和發熱相較上代驍龍865提昇明顯。
有不少搶先發布驍龍888的廠商,都在發熱上吃了虧。三星5nm產能目前看起來並不能很好地滿足驍龍888的市場需求,因此高通也將發貨時間頻頻延遲,甚至現在下訂單,要等到10月才能拿貨。
並且在性能方面,驍龍888雖然跑分比較“漂亮”,相比驍龍865提昇明顯,但由於發熱過高,遊戲過程降頻明顯,最終導致遊戲的平均幀率提升並不明顯。
正因如此,驍龍870應運而生,其採用了上代台積電7nm工藝,產能方面要顯著優於驍龍888。
有廠商在發布會上表示,驍龍888和驍龍870都是“旗艦級”芯片,是今年高通的“雙旗艦”策略。不過在我看來,這樣的說法顯然有些站不住腳。
首先,驍龍870的性能的確與驍龍888有比較明顯的差距,如果單從最直觀的跑分來看,驍龍870的跑分大約在67萬分左右,而驍龍888則在73萬分左右,最新的遊戲手機甚至可以達到75萬分。
而去年的驍龍865旗艦跑分最高也來到了67萬分左右。正如廠商發布會上PPT所說,這顆驍龍870,與驍龍865在工藝、CPU、GPU內核方面基本相同,只是進行了官方超頻,提升了比較有限的性能。
說是“擠牙膏”,應該是十分貼切的。
除了性能稱不上“旗艦”,高通今年本身在驍龍888發布之初,並沒有提到驍龍870這顆SoC,因此“雙旗艦”的戰略應該不是高通的本意,只是出於對客戶和用戶兩方面的需求,所作出的一種調整和應對。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只知道,“870>865”,因此手機處理器升級了,性能提升了。
2、三星E4屏撐撐場,實際體驗“感知不強”
如果說芯片性能的提升“感知不強”,那麼屏幕的提升夠“直觀”了吧?2020年,高刷新率的普及應該是屏幕領域最突出的主題,應該說,除了蘋果以外,所有廠商都已經邁入了“高刷時代”。
今年,屏幕刷新率基本被定格在120Hz,只有少部分遊戲手機為了更流暢的顯示效果而採用了144Hz甚至是165Hz的屏幕。
分辨率也基本上以1080P為主,部分手機2K分辨率無法和120Hz高刷同時開啟,僅有OPPO一家的新機支持2K 120Hz同開。
當然,大部分廠商採用這樣的屏幕配置主要是為了兼顧功耗,目前2K、120Hz同時開啟的機型,續航基本處於“扑街”狀態,在主流科技媒體的續航測試中,排名基本墊底。
這就暴露出一個問題,至少從今年過去的這三個月來看,屏幕硬件本身沒有明顯升級。
三星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他們將出貨面板的材質升級為了E4,“三星E4屏”也成了不少廠商宣傳時的香餑餑。
但實際上,對於普通用戶來說,E4屏幕材質的升級,基本上“感知不強”,因為E4屏幕相比E3,最主要的提升點是峰值亮度,但在日常使用中,用戶是完全沒機會接觸到“峰值亮度”的。
我們平時使用的三星AM OLED屏幕,手動可以設置的最高亮度通常只有500nit左右,只有iPhone可以調整到760nit左右,而日常使用時屏幕在強光下的峰值亮度也僅有800nit左右。
其實在800nit時,屏幕色彩顯示已經會出現一些“失真”現象,因此廠商宣傳動輒1300nit的峰值亮度,我們平時是完全接觸不到的。
可以說,今年的手機屏幕在用戶實際使用體驗層面來說,提升不大。
3、6400萬像素戰三年,潛望式不見踪影
如果說哪類手機硬件的升級最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注意,那一定是手機攝像頭,不論是攝像頭孔徑大小的提升、數量的增加還是形態的改變,都是非常直觀可感的。
不過今年年初的手機市場,顯然重點都沒有放在拍照上。華為Mate X2折疊屏沿用了華為Mate40系列的旗艦拍照配置,紅米則沿用了上一代的索尼IMX686 6400萬像素傳感器。
今年有不少主打性價比的機型都採用了6400萬像素主攝,但從像素數量來看,6400萬給人的直觀感覺就是“高像素”,但實際上,6400萬像素傳感器早在2019年就已經發布,並在下半年量產。
在2020年一整年,4800萬像素和6400萬像素被反复打磨,不論從供應鏈還是算法調教上都已經非常成熟。
那麼各家旗艦又如何呢?去年的1億像素傳感器經過小幅升級被再次搬上旗艦機,雖然有些廠商掏出了索尼定制的IMX700系列傳感器,但仔細查看,卻發現不論從傳感器尺寸、像素合成技術、像素對焦技術還是像素數來看,都沒有明顯提升,甚至可以說是原地踏步。
當然,手機拍照性能的提升,絕不是一味地堆像素、堆尺寸,但硬件規格的提升,相當於是拍照基礎設施的建設的升級,有了好的硬件,才有算法更多施展的空間。
去年華為推出了支持10倍光學變焦的潛望式變焦鏡頭,的確讓手機的高倍變焦拍攝能力上了一個台階。而三星1億像素傳感器的推出,也給拍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讓圖像解析力更進一步。
雖然開始有不少人都吐槽“拍月亮”的實際意義,但不可否認,對於極致影像拍攝能力的追求,在方向上並沒有問題。後來,小米、OPPO等廠商也紛紛在旗艦機的拍照方面跟進了潛望式鏡頭設計。
反觀今年的手機拍照,除了前代技術的沿用,另一個特點是主打“雙主攝”甚至是“三主攝”,這顯然是一種營銷上的話術,因為本質上,“多主攝”只是超廣角、長焦鏡頭在硬件參數上向主攝靠近。
但另一方面,這也表明主攝並沒有大幅度升級,因此才縮小了與其他副攝的差距。這正是技術創新逐漸放緩的一種態勢。
4、百瓦快充何時到?
除了芯片、屏幕、拍照等主要方面,年初的機型在充電方面也基本採用了與去年相同的規格,基本最高都在65W-66W左右。
在最高功率基本相同的基礎上,廠商們開始延長高功率的維持時間,從而讓充電速度得到一定的提升,並稱之為“滿血版”、“完全版”等等。
去年手機快充一下子從30-40W左右來到了120W甚至125W,百瓦快充時代似乎已經來臨。但實際上,各家廠商基本只有一兩款產品採用了120W或者以上的充電功率,後來各家又回歸了2020年上半年的充電速度。
在手機電池容量瓶頸難以突破之下,更高的充電功率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緩解用戶充電焦慮的一根“救命稻草”,但現在,這條路看起來走的也並不順利。
廠商目前在高功率快充方面仍然面臨很多挑戰,首先就是發熱問題無法解決,充電峰值功率就只會維持很短的時間,大部分百瓦快充,能夠維持“百瓦”的時間都非常短,甚至只有幾分鐘。
另外在安全性、電池損耗等方面,也有很多因素需要考量。2021年年初,廠商們都變得更加保守,在充電技術的推進上,也變得更加緩慢。
5、軟件優化做文章,明星代言玩的溜
既然“硬”的不行,就來“軟”的。為了突出手裡產品的創新,今年年初這幾個月,手機廠商們沒少把重點放在系統功能的優化上。
所有廠商都在隱私保護上進一步完善,推出了各種針對用戶信息安全保護的功能。SoC性能不行,那就增加系統層面的調教優化,推出各種軟件“超頻”功能。屏幕區別不大,就通過軟件層面的色彩管理系統來優化視覺顯示效果。
拍照提升不大,就優化算法,通過AI為拍照修圖,為視頻添加濾鏡。系統動畫繼續優化,哪怕一個動效的改變也可以變成為市場營銷的賣點。
說了這麼多,新技術沒看到多少,但新“面孔”卻著實看到了不少。從脫口秀明星到海外藝人,再到國內的當紅歌手、舞者,甚至還有老牌電影導演、演藝圈的老戲骨,都成為了各家手機品牌的代言人、發布會的嘉賓。
誠然,一個合適品牌代言人,可以凸顯品牌的調性,也可以獲得不少流量和曝光,如果手機產品本身素質過硬,對於品牌和藝人來說也是雙贏。
但看到發布會的重點頻頻從上半場的產品發布轉移到下半場的嘉賓對話、明星寄語,甚至是歌唱舞蹈,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缺乏創新,缺乏投入嗎?這錢,到底是花在了哪裡?
02.
內捲背後,既有天災也有人禍
當然,技術創新的放緩,其背後因素是多方面的,並不是一家廠商可以起決定性因素的。
2021年初的技術放緩,勢必要向前推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應該說是全球科技產業遇到的黑天鵝。
從數據上來看,儘管四季度不論是中國還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都呈現出回暖的趨勢,但不可否認,2020年全年,整個手機行業都度過了一場嚴冬。
根據IDC統計,2020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全年同比下降了11.2%,即使是第四季度,出貨量同比增長也才剛剛達到0.3%,可以說是剛剛回正。
手機市場需求被抑制,加上本身產能也變得緊張,廠商新機發布減緩,新產品節奏規劃放慢。
拋開技術創新,2020年對於大部分手機廠商來和供應鏈廠商來說,求生存似乎才是真正的主題。
因此賣貨就成為了重點,誰能有貨賣,誰就是贏家。並且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原因導致線下門店出現了幾個月的空窗期,而這段時間線上銷售承接了很大一部分需求。
電商平台在這段時間可以說是賺得盆滿缽滿。面對線上市場,手機廠商需要的是性價比,能夠快速吸引消費者的產品。另外疫情也讓消費變得更加謹慎,購買力水平有所下降。
因此,中端機型往往更受到青睞,而這部分機型,是很難反過來對技術創新有促進作用的。
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這幾個月,很明顯的,廠商都把同一個系列,或者相近的產品分開發布,也就是延長同系列產品的生命週期,把產品發布節奏放緩。
而不少廠商都沒有發布自家的“超大杯”或者最頂級的產品,這些產品往往承載著廠商和供應鏈最新的技術,這就反映出技術迭代的速度是在放緩的。
除了疫情,另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全球範圍內半導體芯片產能的短缺,當然短缺部分也是受到了疫情餘波的影響。
現在一部智能手機所使用的芯片遠不止一顆SoC,其實從屏幕驅動IC到電源管理IC,再到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都面臨芯片短缺問題,這就導致很多供應商有力使不出,面臨著無米下鍋的困境。
▲各類驅動IC芯片
而這些芯片使用的,多是相對成熟、利潤不高的8英寸晶圓產能,因此芯片代工的頭部玩家都不願意冒風險去盲目擴張產線。
實際上,芯片短缺的背後,既有天災又有人禍。對於需求的錯誤估計,導致不少下游廠商臨時加單,隨著疫苗的落地,消費需求也開始回升,訂單需求再次增加。
另一邊,美國德克薩斯州停電導致芯片工廠停產、日本地震影響半導體上游材料市場,產能告急、價格上漲,台積電又遇旱災,急得購買100多台水車,有備無患。
就像多米諾骨牌,一塊倒下,隨即就會傳導至整個消費電子產業鏈,從原材料到芯片,從芯片到零部件,從零部件到手機廠商,一環扣一環。
最終消費者看到的就是手機技術創新放緩,新品看似扎堆搶占市場,但都是熟悉的老面孔。
手機終端廠商們心裡其實比誰都明白,他們的倉庫裡還有多少貨,他們的口袋裡還有怎樣的技術,他們發布的新機到底有多少突破創新?
比較有意思的就是,如果A手機缺貨,似乎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友商推出一款價格完全相同、且明顯競爭的B產品,這樣A手機就會迅速“現貨”,不免令人感慨。
03.
內捲是否會成常態,
2021年還有多少“黑科技”可以期待?
當下,手機廠商們的內捲現象的確變得明顯,但2021年剛剛走過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三,廠商們發揮的空間依然很大。
2019年5G開始商用,而2020年本應該是5G手機迎來快速爆發的一年,但新冠疫情和芯片短缺都成為了整個消費電子產業前進的兩大阻力。
因此,很多人機構都對2021年5G手機的表現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根據Strategy Analytics預計,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將會同比增長6.5%,達到13.8億部。
▲Strategy Analytics對2021年全球手機市場份額變化情況的預測
屆時,三星、蘋果、小米、vivo、OPPO很可能會成為全球前五的手機廠商。要知道,從2016年到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連續四年下滑,而2021年很可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不僅是銷量的增長,市場格局也會發生一些變化,而巨頭之間的博弈只會變得更加激烈,每個人都想找機會抓住華為、榮耀暫時空出來的市場。
對於每家廠商來說,硬核技術創新可能仍然會是最“笨”,但是最有效的製勝方式。
今年隨著中國柔性AMOLED屏幕技術的進步、良品率提升、產能釋放,以及三星AMOLED高端柔性屏幕的對外出售增加,折疊屏手機形態還將現身於小米、OPPO等更多廠商的產品線中。
折疊屏手機在屏幕材質、屏幕玻璃材質、鉸鏈設計、軟件交互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難題需要解決,這都是對廠商和供應鏈技術創新能力的一種考驗。
▲網傳小米折疊屏新機疑似洩露圖
在拍照方面,索尼的IMX800系列圖像傳感器,其尺寸可能會接近1英寸,並且很有可能會在華為旗艦機上首發,不過今年4月的華為P50系列可能暫時無緣。
三星的GN2新一代500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已經發布,即將在小米旗艦系列上首發。這些新傳感器的應用,都需要鏡頭廠商、模組廠商的配合以及手機廠商的聯合調教。
歐菲光去年就展示了自己的潛望式連續光學變焦鏡頭模組,毫無疑問,從固定變焦到連續變焦一定是未來長焦拍攝的發展趨勢之一,而這樣的模組如何解決功耗問題、內部空間體積問題,以及工藝良率、成本問題,都是非常大的考驗。
▲歐菲光潛望式連續變焦鏡頭模組
屏下攝像技術也是被安卓廠商熱捧了兩年左右的技術,雖然去年中興率先落地,但不論從前置拍照效果還是屏幕顯示效果來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中興第二代屏下攝像技術、屏下3D結構光技術以及小米第三代屏下攝像頭技術都已箭在弦上,屏下攝像頭技術的成熟,“真全面屏”的實現,也是今年可以期待的技術突破。
近期也有消息稱,下半年百瓦快充也會真正成為標配。
2021年,手機廠商們其實憋了不少大招,就連蘋果都要上高刷了,並且還要縮小屏幕的劉海,可以說終於“趕上了安卓”。
在智能手機市場快速增長的十年,可能會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市場境況,但隨著市場進入存量下滑階段,流量、資源都開始向頭部聚攏。
巨頭之間的廝殺開始不計成本,對於供應鏈的把控越來越強,小廠的生存變得異常艱難,出貨量低,供應鏈受制於人,利潤不足,創新也變得困難。
手機市場的內捲化並不是這3個月的事情,而是產業發展所必然要經歷的階段,只不過在疫情、芯片短缺等因素的影響下,內捲的現像變得更加凸顯。
內捲也不是絕對的壞事,在競爭加劇的智能手機市場,自然會有人上位,也有人黯然離場,市場經過一段難熬的時期,又會重新恢復平靜。
誰能把握好這個內捲的時代,用硬實力說話,可能就會脫穎而出。
04.
結語: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在今年2月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中,5G手機的出貨量佔比已經接近70%,而新機佔比也接近六成。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同比則高達240%。
但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技術創新放緩、產品同質化、價格戰白熱化又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內捲化是手機產業中每一個參與者都需要面對的,自己要如何在激烈競爭中求得生存?
廠商們吐了那麼多苦水,最終買單的還是消費者。這樣的路,顯然走不長。
PC行業曾被稱為夕陽產業,但隨著很多手機廠商入局,通過技術創新帶來更多垂直細分品類,開闢更多新的細分賽道,市場再次活躍了起來。
手機相比PC,顯然還年輕得多。每當某類產品出現內捲化趨勢,往往是在呼喚一場由創新驅動的巨大變革。產業能否向前發展,創新仍然是不爭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