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今日“官宣”造車?可能性不大
週天晚8 點,小米手機官微向廣大網友賣了一個關子:Big News,明天見。按照字越少,事越大的一般原則,這條微博很快引起了關注。加之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等公司高管以及各大賬號也紛紛轉發、評論進行預熱,看陣仗無疑暗示了重磅新品/消息的發布。
不少人盲猜:小米汽車要來了?!
馬上,這個“Big News”的真面目就將揭曉。不過,新智駕預計,極大概率不是造車。
新智駕獨家獲悉,小米此前在“造車”一事上確實有過相關計劃——成立由小米控股,團隊持股的新的造車公司,由王川和黎萬強帶隊。據了解,造車新公司起步估值金額 50 億美金。
不過,知情人士透露,出於多方面考慮,小米內部暫時擱置了上述造車計劃。
小米造車的過去進行時
在外界傳得沸沸揚揚的小米造車事件,在內部並不是沒有被認真對待過。
據新智駕了解, 2020 年,小米造車的議題就已經進入到了實質性的計劃階段,推動者正是上文提到的王川和黎萬強。
王川主要負責執行層面,全面摸底智能汽車行業,和汽車行業的人才見面,對造車技術和工廠都進行了充分調研。
黎萬強在造車這件事上除了負責營銷的老本行,即品牌營銷的事情,同時以CEO 的名義負責對外融資和政府關係,具體造車還是由擔任總裁的王川牽頭。
從過往經歷來看,在小米的加持下,“王川+黎萬強”這一組合,的確稱得上是王炸水平。
在加入小米之前,王川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創業項目包括影音娛樂設備公司雷石科技、多看科技;後來小米收購多看科技,王川由此加入小米,成為第八位聯合創始人。
此後數年,王川在小米負責了小米盒子、電視等業務,先後擔任小米高級副總裁、小米集團參謀長、小米中國區總裁等要職。其中,在王川的帶領下,小米電視業務表現得異常出色——2018年2月,小米電視的出貨量已經位居全國第一。
在諸多小米一線產品經理看來,王川是小米內數一數二的能平衡產品定義、工程實現和渠道營銷三位一體的超級大牛。
在上一輪小米結構調整後,王川也被安排去開疆小米的大家電業務,這是雷軍對王川有大殺四方才能的肯定,但這很顯然是牛刀殺雞,王川不甘於此,在把大家電業務迅速帶上正軌後,造車這個事情變成了王川的興趣所在。
黎萬強進入小米要比王川更早,在2010 年小米科技成立之時,黎萬強就是小米的聯合創始人之一。雖然他曾兩進兩出小米,但品牌營銷上,黎萬強可以稱得上是小米的靈魂人物。
小米創立之初,黎萬強帶領團隊從零開始做MIUI整體研發、設計、運營。數年後,黎萬強開始負責組建小米網,全面負責小米手機的營銷、服務、電商、物流等業務。從2020年起,他也開始關注造車。
消息人士表示,在計劃中,小米造車不是在小米體系內進行,而是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估值50 億美金,小米出35 億,佔股70%,王川和黎萬強各出5 億美金,各佔10%,剩下的10% 用來吸引小米員工團隊入股”。
相比其他造車公司的巨額投入,50 億美元似乎“難以上道”。
不過,北極光合夥人吳峰告訴新智駕,近年來,隨著智能汽車代工產業鏈不斷成熟,單車製造成本逐漸下降,這筆初始資金已足以讓小米交出“第一輛以及第二輛小米汽車”。按照北極光的調研,蔚來造第一部車花費超過200 億美金,小鵬則是100 億美金,而理想則只有10 億美金。
雖然蔚來的投資人BAI 資本合夥人龍宇認為,理想造的只是增程式的電動車,智能駕駛比重不高,並非同一個品種,所以理想造智能車的成本應該在30 億美金這個量級——但是以當下富士康比亞迪吉利們的躍躍欲試,智能車的成本以指數級下降是必然的。
新智駕了解到,聽聞小米要造車,諸多主流VC 都願意以100 億美金的估值馬上跟進;所以,拆分出新公司的一個很大目的就是為了很好的融資,而不必受限於小米的業績。
資金具備,汽車代工產業鏈不斷完善使得造車在品牌定義比例越來越大,加上“王川+黎萬強” 這一王炸組合,小米未必不能在造車藍海中佔據一席之地。
不過,這一計劃走向落地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波折。
To be or Not to be,雷軍很焦慮
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告訴新智駕,造車計劃看起來很有前景,但在一次小米內部高層投票中被否決了。
“在針對造車計劃的合夥人投票中,王川和黎萬強作為當事人雖然堅持,但也有兩個人投了反對票,而雷軍選擇了棄權,遂成僵局。”
關於“小米暫緩造車計劃的原因”,多位消息人士給出了說法,背後有三個可能的因素:
小米要集中精力衝擊高端手機市場
有業內人士表示,小米接下來要重點發力手機業務,衝擊高端市場,拿下華為國內空出來的手機份額。2020年2月,在小米10發布會上,雷軍宣布小米手機全面衝擊高端市場。
在此後一年間,小米推出了多款售價在4000 元以上的高端機型;其中在2020 年12 月,小米又趕在年底發布新一代高端機型小米11,其衝擊高端市場的節奏,不可謂不急迫。
不過,儘管小米罕見地在一年裡發布兩代高端旗艦,但其衝擊高端的步伐才剛剛開始。
其中,在2020 年上半年,中國600 美元以上價位段智能機市場上,華為以44.1% 的市場份額佔據首位,排名第三的小米市場份額僅有4%(IDC 數據);而在下半年,華為手機雖然失勢,但在高端市場,小米並未能趁機拿下多少份額。
相關智能手機行業人士向新智駕透露,雖然小米在2020 年發力很猛,但國產手機高端市場,華為的統治力依然非常強大,在高端品牌層面,小米受到的認可度依然很低,尤其在政企高端客戶市場。
在現階段,衝擊高端市場對小米來說可能是更為核心的事情。
造車項目會導致公司內部人員失衡
基於上一個原因,小米內部更願意將更多重要人員留在核心業務部門。
“造車項目本來就比較熱門,比手機的吸引力大,再加上有王川和黎萬強在,很多人都願意過去一起幹。”消息人士向新智駕透露。
該消息人士補充稱,如果太多人員湧向造車項目,原本想要重點發力高端市場的手機業務就容易使不上力。“如果造車項目真的開始施行,內部也會擔心基本盤不夠穩固”,消息人士表示。
同時小米高層,特別是創始人層面對於造車這個事情分歧也很明顯。
其中一位創始人基於其業務經歷,對一切拆分業務出來做子公司的行為都表示反對,自然也包括小米造車;而另外一位投反對票的創始人,則是更多地因外界對於創始人減持股票情況的關注而顯得被動。
造芯想法尚在,造車容易分散注意力
另外,也有知情人士透露,在手機業務之外,小米對造芯還是有很大的想法,多線並行容易分散注意力,有部分合夥人認為,造芯的優先級是高於造車的。
新智駕獲悉,小米造芯開始於2014 年,經過3 年研發,於2017 年2 月發布“澎湃S1” 芯片,不過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小米並沒有將造芯項目繼續下去。
總之,小米手機衝擊高端的腳步還未走穩,造車會分散小米核心業務的注意力,同時合夥人裡反對的聲浪過大。這些應該都是雷軍沒有下定決心的重要原因。
造車計劃存在反轉餘地
雖然目前成立子公司由王川、黎萬強造車的計劃暫時擱置,但並不代表在未來小米不會去造車。
從小米過往在造車項目上的頻頻舉措來看,小米對智能汽車是極有興趣的,暫停造車計劃也是出於業務層面優先層級的考量。新智駕了解到,包括雷軍個人、小米科技、順為資本三方已經投資了超過40 家有關造車、汽車後市場以及出行的企業。
另外,智能汽車的這一風口依然盛行,且市場想像空間很大,其它互聯網公司也都在爭相進入這一領域并快速佈局。
HIS Market 的報告顯示,到2025 年,全球汽車市場智能汽車的滲透率將提升到60%;其中,中國市場的智能汽車滲透率將達到75%。
此外,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25 年達到新車銷售總量的20%。
不難看出,近幾年正是智能汽車的黃金年代。
朝景投資的創始合夥人李石也認為,小米造車是小米更上一層樓的關鍵舉動。
實際上,華為雖然多次否決造車傳聞,但外界依然有不少聲音認為,華為必然會走上造車的道路,不少鐵桿華為經銷商也表示,華為吸引他們繼續堅守的一個重要暗示是馬上會有車出來讓他們幫著賣。有供應鏈人士甚至打賭稱,7 月前後,華為將推出自己的智能車。
吳峰也認為,今天造車就是十年前的造手機,他經歷過十餘年前移動互聯網興起,篤定今天智能汽車就是當年的手機,成為行業的製高點。
他的觀點是,今天的手機戰場雖然還沒有最後定局,但其實已經進入殘局,手機戰爭的諸多生死題,其實會在智能汽車賽道中迎刃而解,一如PC 互聯網戰爭的諸多命運沉浮都在移動互聯網江湖里得到了結一樣。
吳峰甚至認為,如果錯過造車,或將是雷軍的終身遺憾。
“保不准哪一天,雷軍也會改變主意,自己領銜造車”,消息人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