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薅羊毛”?兩人利用抵用券漏洞共獲利770萬
近日在上海,派出所接報案稱,他們在定期對公司所運營的APP後台進行梳理時,發現2020年11月至12月期間,有約1600筆利用公司發售的抵用券進行購買的記錄存在異常,經後台比對,發現有2個客戶反複使用同一抵用券進行刷單。
經查,犯罪嫌疑人朱某、李某利用系統漏洞分別騙取該公司640萬元、130萬價值的貨物。目前,犯罪嫌疑人朱某、李某因涉嫌詐騙罪已被青浦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延伸閱讀
熟悉網購的人,對“薅羊毛”這個詞彙應該不陌生。起初,它僅僅是指那種在消費活動中挖空心思、削尖腦袋去找優惠、佔便宜的行為。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因此一般意義上的“薅羊毛”行為是正常的。說不定,還有一點點勤儉持家、艱苦樸素的正面含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行為的演變,“薅羊毛”這個詞變得讓人討厭起來。
本來,商家的優惠是面對正常消費者的,他們通過打折、贈送等優惠活動,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產生更多的消費行為。然而,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那些熱衷於“薅羊毛”的人在網絡上漸漸結成了“羊毛黨”。有專門的人去收集各種優惠信息,有專門的群甚至是APP去傳遞信息,最後就是海量的人群在瞬間發起套取優惠利益的“薅羊毛”行動。
當商家的優惠遇到了“羊毛黨”,他們以小博大的初衷當然會落空,這還算是好的。稍不留心,比如他們所設計的優惠規則中出現了漏洞,專門研究漏洞的“羊毛黨”們就會一擁而上利用這些漏洞。一旦商家無法兌現他們承諾的優惠,“羊毛黨”們則會通過投訴乃至訴訟的辦法施加壓力,最終導致商家損失慘重,甚至有商家為此倒閉關門。
但是,“羊毛黨”卻不管不顧,面對顯著的漏洞卻非要天量成交,其惡意十分明確。
更極端的“羊毛黨”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鋌而走險去實施盜取他人信息等犯罪行為。合乎規則的正常自利行為當然不可恥,但“羊毛黨”們的行為一旦越過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就不僅僅是討人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