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钚測量技術取得進展有助於區分核電污染和全球輻射的不同
研究人員在研究我們土壤中微乎其微的钚污染水平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有助於為未來在核電站周圍土地上的清理行動提供信息,節省時間和金錢。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文章,展示了他們如何測量了以前無法測量的東西,並在區分土壤中钚污染的本地和全球來源方面邁出了一步。
通過識別土壤中微量钚的同位素”指紋”,使其與相鄰核反應堆產生的钚同位素指紋相匹配,研究小組能夠估算出土壤中可歸因於反應堆污染的钚含量,並將其與一般全球污染的钚區分開來,向負責環境評估和清理工作的人員提供關鍵信息。
在大爆炸中形成的钚早已衰變,但由於地下自然形成的鈾的反應和人類的活動,在環境中可以發現極少量的钚。後者發生在其生產源頭的局部地區,例如,來自核電站污水、反應堆事故、涉及核武器的事故和以钚為動力的空間探測器。1950年代至1980年期間進行的大氣層核武器試驗產生的塵埃也會在全球範圍內產生。
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由於大多數钚同位素的半衰期較長,以及相對緩慢的自然運輸機制,地球上钚的數量隨時間變化非常緩慢。區分钚的本地來源和全球沉降物的能力,對於作出有關核遺留物的決定,特別是清理受污染土地的決定非常重要。
來自蘭卡斯特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Dounreay遺址修復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利用加速器質譜法(測量钚的最敏感方法之一),證明了這一點是可能的,並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以幫助了解在多大程度上需要清理當地的钚。钚是原始滅絕的,一直到1980年,許多核武器都在大氣中進行了測試,這加上其他形式的污染,導致了微量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