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能收到多少5G專利費?
華為在深圳發布了《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華為對外表示,為了促進開放透明與5G技術應用、平衡創新保護與行業發展,華為將從2021年開始對5G專利收取使用費,將提供適用於5G手機售價的合理百分比費率,單台許可費上限2.5美元。
華為收費還是比較厚道的,比起歐美的公司厚道太多了,
我們可以看下華為的同行收5G費用是多少錢,
先看愛立信,在愛立信的官網可以查詢到他們對5G專利的收費文件,在下面這個鏈接裡面。
簡單的說,就是單台多模的5G手機收費為5美金,而對售價較低的手機,單台多模5G手機的專利費最低可以到每台2.5美金。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到諾基亞的官網查詢下諾基亞公佈的5G專利費費率,
對5G手機就是每台專利費上限為3歐元。
所以即使和愛立信和諾基亞對比,華為的標價也比它們的標價要便宜。當然,注意了這只是標價,實際價格會比這個更低,手機廠家和各個專利廠家會單獨談判,具體談成什麼價格,就看各個手機廠家的話語權如何了。
當然,我們要看下高通了,畢竟高通才是真正的專利費狂魔。
在高通的官網我們也可以看到高通的5G專利費收費標準,
高通是按照手機的售價來收費的,在他們的官網有5G專利的收費比例,
5G單模手機2.275%,3G/4G/5G多模手機費率3.25%
如果想把高通的非核心專利也一起打包授權,那麼單模手機和多模手機的專利費分別上升為4%和5%.
非常明顯,高通才是5G專利費的收割者。
不過高通也公佈了手機收費售價的上限,最開始是最高500美元,後來下降到了400美元。
按照3.25%的費率計算的話,單台最高就是13美元了,當然和其他廠家一樣,這只是標價,實際上是不會那麼高的,具體的專利費還是會高通和各個手機廠家談判。
我們再來看看華為能收到多少錢的問題,
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丁建新在3月16日的《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發布上表示,
華為公司預計2019~2021三年的知識產權收入在12~13億美元之間。
而在2019年6月27日,華為在深圳發布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時也公佈了一組數字,
截至2018年底華為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7805項,自2015年以來獲得知識產權淨收入累計超14億美元。
也就是說華為從2015-2018年4年獲取知識產權收入14億美元,平均每年3.5億美元,
2019-2021年獲得知識產權收入12-13億美元,平均每年4-4.3億美元。
顯然華為不僅在2019-2021年不斷增加了來自知識產權的收入,而且未來還會繼續增加。
2019-2021年的收入應該是前低後高,因為2019年華為被列入了實體清單,2020年更是遭遇芯片不能生產而徹底斷供,因此有動力增加知識產權收入。
那麼未來華為能從知識產權收入領域賺多少錢呢?當然了手機是最大頭。
根據Gartner在2021年2月份的預測,今年全球智能手機發貨量會是15.35億部,其中5G智能手機5.385億部,而在2020年,全球5G智能手機發貨量2.13億部,
2019年全球5G智能手機發貨量更是只有1670萬部,可見目前智能手機在以極快的速度5G化,以後所有智能手機將很快都會是5G手機。
按照平均每年15億部智能手機售出,未來每年收費的空間可以達到15億*2.5美元=37.5億美元,當然實際收到的會比這要低不少。
我們也可以看下華為的同行們從知識產權上收了多少錢,
下圖是愛立信2020年的財報,IPR(知識產權)收入為100億瑞典克朗,按照今天(3月16日)的匯率就是差不多12億美元,佔愛立信2020年收入的4.3%。
再看下諾基亞的知識產權收入,2020年為14.02億歐元,在諾基亞2020年總營收中的佔比為6.416%。
相比之下,高通可就收的比較多了,高通的2020財年QTL (Qualcomm Technology Licensing),即高通技術授權收入為50.28億美元,不過話說回來,高通2015年被中國發改委狠狠的罰過一次60.88億人民幣,在那之後降低了中國市場的專利費率。
簡單的說,以前在4G手機時代,愛立信,諾基亞,高通都收了不少專利費,但是華為沒怎麼收,但在5G手機時代華為開始有所改變。
由於華為的收費至少在標價上比愛立信和諾基亞還低,
因此預計華為的知識產權收費會是逐漸增長到和愛立信和諾基亞差不多的級別,大概會是每年十幾億美元左右的規模,可能高點,也可能低點,總之和高通的50億美元顯然是沒法比的。
這顯示華為並沒有表現出把知識產權收入變為主要收入的高度渴望,僅僅是在目前過低水平的收費基礎上逐漸上調。
我相信未來華為也不會變成像高通一樣的公司,不會過度的追求專利費增長,原因有三點,
第一以華為每年營收超過千億美元的體量,即使華為的專利費收入達到高通的水平,一年營收佔比也不到5%,華為主要還是以經營產品的公司,換句話說你再怎麼收專利費也佔不到公司營收的大頭,核心還是在於華為的產品能不能持續的銷售。
第二點,對於華為來說,一直在盡量避免全球技術在長期演進中分裂為兩大體系,而不再是現在的全球統一標準,只要世界是統一技術體系,華為就能持續的穩定的從中獲取利益,
包括華為現在無法進入的美國等市場,華為也可以通過知識產權收入從美國市場獲取收益,而一旦未來是中美兩個技術體係了,那就從非中國技術體系市場收不到專利費了。
過度的追求專利費增長,對於華為龐大的體量來說只是小頭,但是對全球來說出現高通和華為兩個專利費房東,一個體系中存在太多的“大地主”“大房東”,會不太穩定。
第三點就是品牌形象和消費者感知的問題,專利費最終還是會傳遞到消費者的購買價格上的,合理的專利費用是可以的,但是過於追求專利費增長,會波及到品牌形象和產品銷售,
高通沒有面向個人消費者的產品,當專利費收割機並不影響產品銷售,但華為就不一樣了,產品銷售是營收來源的核心,而且極高比例是面向個人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