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踏出造車關鍵一步首家工廠落戶北美大有玄機
10年前,造車還被看做是門檻相當高的一個行業,而如今卻是完全不同的一幅景象。進入2月以來,跨界造車的消息幾乎是隔幾天就會出現,佔據新聞頭條。除了百度、蘋果、華為、小米這些互聯網企業之外,還有一些看起來關聯不大的企業也在積極參與,這其中就有在代工行業相當出名的富士康。
3月16日,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在台北的一場吹風會上表示,富士康已經在墨西哥和美國威斯康星州開展業務,將會從兩地中選定一個作為第一家電動汽車工廠的選址,最終結果將在7月1日之前揭曉。
同時,他還稱富士康正在努力與Stellantis NV達成合作,並且表示與蘋果合作造車目前“仍是謠言”。
選定地址建立汽車工廠,意味著富士康在造車領域踏下了關鍵的一步。
為什麼不是中國?
從開始投身造車領域開始,富士康的絕大多數動作都在中國。
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已啟動造車佈局,當年富士康買下了台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的台灣安泰電業100%的股權,開始製造電瓶線、倒車雷達及智能設備等車用電子用品。
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富士康投資也相當之早,2014年,富士康與北汽合作,共同投資研發、生產製造新一代動力電池及其係統,獲取電池技術,正式投身新能源造車領域。
而進入2020年之後,富士康進軍電動汽車領域的腳步加快。富士康已先後與FCA(現已於PSA合併為Stellantis)、裕隆汽車、吉利簽訂合同,將在華成立合資公司。
另外,富士康也與與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拜騰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推進M-Byte量產。
在華投資如此頻繁,首家造車工廠卻不在中國,這的確讓人有些意外。不過,經過記者仔細梳理後發現,富士康雖然在華合作投資頗多,但目前並沒有現成的工廠可以直接投產汽車,而隨著入局者的不斷增加,智能汽車這條賽道正變得越來越擁擠。對於富士康來說,整合手頭現有的資源可能要比新建工廠的效率更高。
為何落戶北美洲?
作為一家1974年成立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的科技企業,富士康最為出名的業務就是為蘋果代工生產iPhone。不過,富士康的業務範圍目前已遠不止代工iPhone這麼簡單,工廠的選址也遠不光在中國大陸地區。目前,富士康已經在亞洲、美洲、歐洲等地擁有200餘家子公司和派駐機構。
而在北美洲,富士康也佈局頗早。早在2004年,富士康就在墨西哥華雷斯建立了基地,開啟了在北美洲的佈局。目前,富士康在墨西哥的提華納、華雷斯城等城市均有開展業務,共有五家工廠,主要生產電視和服務器。
至於富士康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工廠,則頗有些“投名狀”的意思。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職美國總統,而在兩天后,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就公開表示有計劃在美國建廠,投資超過70億美元,創造3萬—5萬個工作崗位。同年11月,富士康和威斯康星州正式簽訂合同,工廠則於2018年夏天正式破土動工。
根據規劃來看,富士康計劃五年投入100億美元,建設2000萬平方英尺的綜合生產基地,主要生產第10.5代LCD 屏幕,威斯康辛州及當地政府將提供多達40億美元的稅收補貼,而園區建成後可為當地創造至多1.3萬個就業崗位。
不過,威斯康星州後續換任的州長,對這樁規模巨大合作並不算認可,一直想要重新簽訂工廠縮編協議。同時,富士康位於威斯康星州的創新中心基本處於控制狀態,僱傭員工數也遠低於合同規定,由於未能執行合同描述的內容,威斯康星州政府機構已經多次拒絕了富士康的稅收補貼申請。
在2019年郭台銘卸任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董事長後,走馬上任的劉揚偉就表示將為威斯康星州的工廠“尋找一種合適的產品”,“將其變成一個切實可行的項目。”加上富士康與2020年已於FCA(現已於PSA合併為Stellantis)簽訂合同將組建合資公司,在中國生產新一代電動汽車,並從事車聯網相關業務。因此,富士康或許將出於進一步加深與Stellantis合作的目的,把威斯康星州工廠改造為汽車工廠。
當然,富士康汽車工廠落戶北美洲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受美國政府的補貼政策所吸引。由於中美降溫和新冠病毒等影響,全球供應鏈正面臨一次抉擇。而美國政府正在進行財政激勵措施,以鼓勵企業將生產設施從亞洲轉移到美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當然,除了實際的財政政策激勵以外,智能手機業務停滯不前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根據台灣地區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數據,富士康的核心業務“移動設備的全球產量”,從2018年開始連續三年下滑,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后市場需求開始復蘇,移動設備的全球產量預計將於2021年出現反彈,但“代工手機不賺錢”這一情況也算是眾所周知。
相比之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迅速。調研公司IHS Markit今年1月曾表示,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約為250萬輛,而今年將增長約70%。該研究公司在去年12月曾預計,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超過1220萬輛,複合年增長率接近52%。
目前,富士康的汽車業務主要集中在零部件方面。2019年,汽車業務為富士康貢獻了約95億新台幣(合3.4億美元)的銷售額,與該公司2019年和2020年逾5萬億新台幣的年度銷售額相比,這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劉揚偉預計,電動汽車相關業務要到2023年開始才能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收入貢獻。
對於未來的規劃,劉揚偉表示,富士康想要拿下電動汽車市場10%的份額,無論是在整車製造還是在零部件供應領域。在汽車製造商紛紛認為,電動汽車將在未來幾年內佔據行業統領地位的當下,比起在競爭已經相當激烈的中國市場拼殺,或許對於富士康來說,開拓美國市場才是更容易實現未來目標的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