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研究:新冠變異株B.1.1.7致死亡風險增六成
新冠病毒的變異株正在成為全球科學家持續追踪和研究的新焦點,它們對這場疫情究竟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一點眼下仍不明朗。當地時間3月15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加快評審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在線發表了英國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的一項研究,題為“Increased mortality in community-tested cases of SARS-CoV-2 lineage B.1.1.7”。
研究發現,最早在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株B.1.1.7可能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該研究對英國從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的200多萬份社區檢測結果和逾1.7萬例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病例進行了分析,或對新冠疫情的走向及其遏制措施具有啟示意義。
B.1.1.7變異株最早於2020年9月在英國發現,目前已擴散到全球多個國家。已有研究發現,該變異株的傳染性比已存在的變異株更強,但它對COVID-19死亡率的影響一直不確定。
該研究通訊作者為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的Nicholas Davies。Davies及其同事分析了英國從2020年9月1日到2021年2月14日的2245263例SARS-CoV-2陽性社區檢測結果和17452例COVID-19死亡病例。
其中1146534例社區檢測(51%)可以通過B.1.1.7變異株的刺突基因突變來辨別這種變異株是否存在,若變異存在,則會導致該基因在SARS-CoV-2特定診斷檢測中的結果為陰性(被稱為“刺突基因靶向失敗”,SGTF)。
研究團隊利用4945例死亡病例數據進行估算後發現,在出現刺突基因靶向失敗的檢測中,當調整了年齡、性別、族裔這些因素後,這些人的死亡風險比感染了其他已存在變異株的感染者高了55%。這與55歲至69歲男性在檢測到變異後28天內的絕對死亡風險會從0.6%上升到0.9%的研究結論相一致。
研究指出,其他一些流行的SARS-CoV-2譜係也可能導致檢測出現刺突基因靶向失敗。因此,他們利用一種建模方法糾正了對潛在變異株的錯誤分類,並估算出與B.1.1.7變異株相關的死亡風險增加了61%。
研究團隊在論文總結中指出,他們尚不確定死亡率增加的任何機制。研究分析,B.1.1.7感染與鼻咽拭子上較高的病毒濃度呈現出相關,因此較高的病毒載量可能是觀察到的死亡率增加的部分原因。
研究還提到,如果B.1.1.7感染不太可能引起症狀,但有症狀的B.1.1.7病例更嚴重,那麼這項研究可能高估了感染病死率的變化。然而,他們也發現,相對於隨機抽樣的人群SARS-CoV-2感染,社區檢測中的SGTF頻率沒有明顯差異。